参考资料,少熬夜!《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精编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精编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白杨礼赞》教学设计1一、设计说明《白杨礼赞》是1篇采用象征手法来抒情的经典散文,它线索明晰,感情真挚。故理解和掌握象征手法,清理线索:环境不平凡--形神不平凡--象征意义不平凡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首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着什么。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在本文的教学中,意在多读,预习熟读、课堂赏读、品味再读。以读代讲、以读感悟、以读品情。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加强学生对散文多种写法的掌握(特别是象征),在比较阅读中拓展运用,在写作练习中提高升华。二、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2、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3、理解并初步运用象征手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本学习,让学生自然生成象征手法的有关知识;朗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层层深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情感目标:学习北方抗日军民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揭示;2、难点:分析人与树的相似之处。四、教学时间3课时五、课前准备(一)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正音,理解词语,了解文章大意。2、收集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等资料,以备课堂上交流。(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二)教师准备1、准备在课堂上播放的多媒体文件《小白杨》;2、准备有关作者、背景及象征手法概念的多媒体文件。参考资料,少熬夜!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多媒体文件,《小白杨》,同学跟着唱。唱毕,这首《小白杨》唱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它歌颂赞美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学生必然回答“不是,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挖掘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从而揭示象征的定义。投影: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象征手法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2、今天我们学习的散文《白杨礼赞》(板书课题)与《小白杨》歌词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用歌曲导入,营造课堂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从写作手法导入,紧扣教学重点。)(二)预习交流1、生字词正音、释义(投影);2、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投影)(略)。(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探究):1、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2、你是否感受到了属于黄土地属于白杨树的特质?那是一种怎样的树?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如“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白杨树是质朴、坚强的树”“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白杨树与人的相似之处)3、作者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请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在气质(学生与文本对话,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针对文本的重要问题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然后合作交流。)(四)再读课文,赏析品味(合作探究):1、赏析形美、神美:(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白杨树的?(2)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外形特点?教师范读7、8自然段,学生思考。(3)白杨树的形美,显示了它不平凡,它的内在气质美吗?师:欣赏课文到这儿,我们才明白作者托白杨来赞美的是……对、是北方的抗日军民,这种写法就叫托物言志(象征手法)。播放多媒体文件,介绍象征手法及写作背景。(学生在赏析品味白杨树的形美、神美及树与人的相似点中,自然生成对象征手法的认识。)参考资料,少熬夜!2、朗读,赏析“景美”,体会衬托手法的运用。师:白杨树的形美、神美与北方抗日军民极其相似,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也揭示了。但本文2、3段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高原风光,多余吗?为什么?(明确:不多余。生存环境的写作目的是烘托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也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写高原风光及作者的感受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衬托了白杨树的“不平凡”。)(本环节中,学生能够达到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相互渗透,并对探究结果达成共识。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运用合作探究来完成学习内容,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3、分析本文的抒情线索。明确:白杨树不平凡:生长环境不平凡--外在形象不平凡--内在气质不平凡--象征意义不平凡。(学生再读课文,归纳板书,理清文章抒情线索。能够通过自主探究来完成此问题。)(五)品味语言,写法: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1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动、富于表现力。把它们摘录下来,并且谈一谈你的理由。教师为学生品味语言进行方法指导。如删一删、换一换、比一比等。1、课文题目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2、朗读,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直接抒情的句子把全文的内容贯穿起来。)下列问题,学生能提出来更好,否则教师应适时点出:1、课后思考与练习二。2、第七自然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3、赏析四个“难道”句式的妙处?4、篇末写楠木是否多余?(说明:品味美文,提高审美能力;品手法,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温习衬托的写法。)(六)推荐阅读:1、比较阅读《白杨》参考资料,少熬夜!思考:这篇文章突出了白杨树怎样的形象特征?作者又借此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相关阅读:《白杨礼赞》姐妹篇《风景谈》。多媒体出示《风景谈》内容简介,具体内容可查阅茅盾作品及研究的网站。(七)运用写作:1、想一想:以象征手法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文章该如何写?2、写作实践:以梅、竹、粉笔、蜡烛、松或其它你喜爱的事物,任选一个事物,写一个小片段,以象征手法为主要表现手法。3、指导写作:以粉笔为例,先说说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相似点。然后说说思路,最后写作。4、学生展示。(听、说、读、写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读写结合相辅相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八)小结:1、同学们,通过三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课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使得文章的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散文中记叙、描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抒情、议论是记叙、描写的深化。)2、教师补充小结。(说明:学生自主说,既体验成功的快乐,又获得理性化的认识。)(九)板书设计:环境之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形神之美象征了北方抗日军民象征之美《白杨礼赞》教案21、掌握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等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象征手法和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与象征手法。朗读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启发式教学法。录音机、投影仪。一课时重点把握文章5、7两段,揭示文章的象征意义及反问、排比修辞方法的运用,突出朗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能力,推进民主、平等、和谐、友好,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指导学生观察语文课本封面,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幻灯片:的白杨树参考资料,少熬夜!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听课文录音5-7段,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文中生字词的写法与读音。并运用圈点勾画法,找一找作者是如何描写白杨树的形态的。三、再读课文,把握要旨1、在学生回答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后,与学生共同赏析课文第5段,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2、抛出问题:作者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由此导入第7段。赏析本段,要求学生将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幻灯片:反问句改成陈述句3、抛出问题:读到这里,难道同学们还觉得本文仅仅是写白杨树吗?4、讲解什么是象征幻灯片:象征是四、课外拓展,领会象征1、适当扩展联想,加深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幻灯片:绿色长城2、听歌曲《白桦林》从中感受象征的含义幻灯片:《白桦林》歌词3、课后阅读散文《白杨》,理解文中内容及象征手法,并与《白杨礼赞》做比较阅读。白杨礼赞茅盾象征树人北方农民哨兵上进的精神《白杨礼赞》教学设计31、白杨礼赞――茅盾一、教学目的1、通过课文学习,理解“散文形敬神不散”和象征手法。2、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二、重点难点1、托物喻义散文的特点是重点之一。2、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是重点之二。3、难点是理解、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三、教学设想本文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参考资料,少熬夜!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和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白杨礼赞》是1篇借景抒情,具有浓郁象征色彩的散文。它蕴藏着诗一样的情愫,使一个客观对应物——白杨树,在精湛的艺术描写中赋有了人格化的生命力。细腻的白杨树外形是革命者的形象,更多局部细节描写组成了一组组象征性的意象群。这一切在学习本课时都当引起同学们的注意。2、释题:“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3、介绍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1、教师范读全文,或听朗读带。要求学生在听读时,画记难字生词,并标明自然段序号。2、掌握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要求学生迅速阅读课文注释①,了解写作背景。然后教师补充:茅盾(1896—1981):出生在浙江桐乡乌镇。小说家,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乌镇人。1928年发表第一部小说《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等。3、什么是象征手法?在文艺创作中,象征主义往往是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的,但二者又有区别:(1)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的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而且也都参考资料,少熬夜!从本质特征上考虑。(2)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如果这类喻体在文章中占了主要地位就称为象征体了。这种手法也称为象征手法了,这是。个重要的区别标志,(3)比喻适用于各类文体,象征一般只适用于抒情作品。4、“贵族化的楠木”象征什么?茅盾同志说: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5、解决生字词,疏通阅读障碍。大毡子开垦外壳锤炼主宰倦怠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6、(教师补充)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大毡子(zhān)开垦(kěn)外壳(qiào)主宰(zǎi)坦荡如砥(dǐ)潜滋暗长(qián)无边无垠(y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