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同步训练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曹刿论战》同步训练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曹刿论战》同步训练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曹刿论战》同步训练【第一篇】教师寄语:位卑未敢忘忧国。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相传是时期的所作,是根据史编写的(体)史书。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的著名战例。本文通过对比塑造了曹刿和两个人物形象。2、为下面加点字注音。小信未孚()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望其旗靡()彼竭我盈()夫大国,难测也()3、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小惠未,民弗从也。通4、解释下面的古今词语(1)牺牲玉帛古:今:(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古:今:(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今:(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古:今:(5)一鼓作气,再而衰古:今:(6)忠之属也古:今: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义。故公问其故()之故克之()参考资料,少熬夜!故逐之()忠之属也()肉食者谋之()6、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弗敢加也(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将鼓之(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既克(8)望其旗靡7、翻译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二、整体感知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2、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什么?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三、合作探究1、鲁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2、这篇文章的内容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呢?3.从齐鲁“长勺之战”可见鲁庄公怎样的性格?四、拓展延伸谈谈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试简要分析弱者取胜的原因。五、课堂小结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六、达标测试题中考链接《曹刿论战》(节选)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1.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公与之乘()(2)遂逐齐师()参考资料,少熬夜!(3)既克()(4)彼竭我盈,故克之()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对选文的理解仿照例句把以下两个句子补充完整。曹刿选择进攻的时机是:彼竭我盈之时。曹刿选择反攻的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曹刿选择追击的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说出曹刿是靠什么赢得战争的。答:《曹刿论战》同步训练【第二篇】创新设计一训练重点1.了解词的古今义差异。2.背诵这篇课文。二创新视点无提问式教学设计。三教学蓝图1、.正读2.点读3.译读4.品读5.理读6.背读四教学主要过程教学步骤一:一:正读。(所谓“正读”,就是在课文教学之初、学生朗读课文之后,教师纠正读音,纠正语调。)1.导入。2.同学们朗读课文。3.教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如“间、帛、孚、勺、辙、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4.同学们再读课文。5.教师根据朗读实况纠正语调。如: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应读出“否定”的语气。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应读出“肯定”的语气。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读出“议论”的语气。⑤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应读出“解说”的语气。6.同学们再读课文。教学步骤二:点读。所谓“点读”,就是从课文朗读转向阅读课文注释,要求学生“点”着课文注释,一个一个地读。)1.要求同学们认真点读课文注释。2.学生质疑问难,老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3.教师点出应该重点理解的10个词:参考资料,少熬夜!鄙安加信孚狱绩轼焉靡4.学生边读课文边温习对课文注释的理解。5.再朗读课文。教学步骤三:译读。(所谓“译读”,就是同学们自读课文,自译课文,读读译译,译译读读。)1.各人自读自译。2.男生读课文,女生译课文,读一句译一句。3.女生读课文,男生译课文,方法同上。教师听学生的读与译,指出译得不当之处。再请同学们质疑。教学步骤四:品读。(所谓“品读”,就是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分析、品味、赏析。)1.教师介绍本文的背景。2.要求同学们自选角度,谈谈对课文层次、情节、人物、笔法的理解。发言者可用“……从……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3.学生准备,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引导。教学步骤五:理读。(所谓“理读”,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出文言字词的学习,用“整理”方式,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板块。)1.教师解说:理读,是对所学课文的内容进行清理,进行梳理,进行整理,从而形成知识板块以供积累的一种读法。这种读法的好处是有利于积累,有利于提炼,有利于高效率学习。我们学习《曹刿论战》,重点是理读课文中的文言字词。2.教师介绍学法。指出,理读文言字词,其方法是集聚文言字词的板块,在辨析中理解词义。其方法可以有:找出课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找出课文中(或加上课文外的)同义词组,找出课文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语等等,这些都要形成一组一组的形式。另外还有一种有用而且有益的方法:根据所学词的词义找出能够进行印证的成语,这是一种双重意义上的积累。我们今天着重来学一学这种方法。3.教师示例:“齐师伐我”的“师”的意思是“军队”,能够印证此意的成语有:师出无名,师出有名。4.同学们活动,理解词义,找出、想出相应的成语。如:齐人三鼓——一鼓作气望其旗靡——所向披靡彼竭我盈——恶贯满盈小信未孚——不孚众望惧有伏焉——危机四伏故克之——克敌制胜攻无不克三而竭——弹精竭虑精疲力竭观其辙——南辕北辙重蹈覆辙放逐之一——逐鹿中原追亡逐北参考资料,少熬夜!难测也——莫测高深心怀叵测未能远谋——足智多谋深谋远虑教学步骤六:背读。(所谓“背读”,就是在课文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背读课文,背诵课文。)1.同学们先进行演读,也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式的朗读。①学生以两人为一个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进入情境,读出语音语调。②学生以两人为一个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大声演读,读出语音语调。③将同学们分为两大组,老师读课文的非对话部分,学生进行演读。2.同学们背读。3.用比赛的方式组织背读。创意说明本教学设计的创意重点表现在教学中的“无提问”。从“提问”的角度来讲,课堂教学中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碎问”,时时在问,问得密度很大,可以说已经不能称之为“提问”;二是“多问”,问得比较多,“提问”的质量不高;三是“主问”,只提出几个主要的问题,提问有深度,有牵引性,学生能够充分地活动起来。再就是“不问”,而“不问”的教学设计几乎没有。但“无提问设计”的课是一定可行的——既然课堂教学中有“问”,也就可以没有“问”。但课堂上如果不提问,教学过程不就散了吗?不会的,有组织有步骤的朗读教学能够取而代之。本设计中的“正读、点读、译读、品读、理读、背读”的教学流程就表现了这一点。读,不仅仅只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仅仅只是课堂教学中的穿插,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于是,由于没有课中的提问:就能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到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在教师的调控下,课文由学生读准读顺读美,课文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讲出来、析出来、品出来,这就充分有效地训练了学生认读、理解、质疑、辨析、综合、鉴赏等各种层次的阅读能力。这要求教师改变角色,由以讲析为主改变到以艺术设计、艺术调控、艺术指导、艺术点拨为主,这就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在研究教材、找准线索以及考虑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尤其是自己如何精要点示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长进。《曹刿论战》同步训练【第三篇】21曹刿论战参考资料,少熬夜!1.知识与技能(1)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2)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2.过程和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读中得。(2)让学生谈谈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强化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曹刿赤胆忠心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本文记述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2.难点理解曹刿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你肯定了解了不少的知识,你知道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有哪些吗?(全班交流)你知道以少胜多的战争有哪些吗?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古战场,了解这场以少胜多的齐鲁长勺之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走近作品《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而作。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知识点:关于历史散文体例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参考资料,少熬夜!2.长勺之战的背景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此前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3.理清线索,梳理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1)试概括文章大意。(2)文章的线索有几条?点拨:有两条线索:①事物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②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研读课文,把握曹刿战略、战术思想1.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进行评价的?2.为什么“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3.为什么“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4.从战争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曹刿的战术思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