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社会实践报告3篇网友收集并分享的“历史社会实践报告3篇”,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我们经常都会用到报告,撰写报告有助于理清思路。请下载收藏并分享给您的朋友们吧!历史社会实践报告篇1大学生社会实践:寻回历史文明之光“国之梦”团队暑期社会实践纪实(五)我校“国之梦”社会实践队来到位于河南省淅川县白浪镇,开展主题为“寻回历史文明之光”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以大学生独特的视角观察周边的民生民情。淅川县荆紫关镇地处丹江上游,地势险要,扼三省交通之咽喉。荆紫关初名草桥关,以丹江上曾架设铺草、垫土的木桥而得名。南北朝时,因其地形状如臼,易名臼口。明代因荆籽落布驿道,又处戍守的关口,故改称荆籽口关。清代简称荆籽关。民国初年,以荆花色紫雅丽,寓昌盛之兆,更名为荆紫关。团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一)“清代一条街”在保护和开发中出现的问题。1、古街发展缺少活力,商业活动稀少。由于新街的修建,处于古街上的行政机关、经营商户陆续迁出,这在当时也是政府对古街建筑的一种保护。但很快古街失去了原有的商业气息,这一保护方式也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的质疑。2、对古建筑的保护和开发意识不够。有游客反映:在这条5里长街上,有少部分房舍是仿古建筑。3、资金短缺。荆紫关镇占地面积168平方公里,5万余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左右。对于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的小镇,这样庞大的开发项目资金是很难支付的。4、政府对该旅游景点的宣传不够。我对这个问题做了个调查,调查对象是河南省的社会人员以及在校大学生。调查结果如下:听说过荆紫关“清代一条街”的人数占22%,没听说过的占74%,去荆紫关“清代一条街”旅游过的占4%,去过的和听说过该景点的大多是通过旅游网站、电视广告宣传、以及旅游杂志等方式获得信息的。那么,该镇政府在宣传上做了哪些工作呢?政府建立了旅游网站,通过媒体进行宣传,通过旅游公司以及报刊等方式宣传。淅川县还先后拍摄制作了“鸡鸣三省荆紫关”、“话说淅川”、“丹江神韵”等电视宣传片,分别在中央、省市电视台连续播出,提高了淅川丹江风景名胜区的知名度。经过这么多的宣传,收效却并不好,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5、该如何处理丹江河上的码头。历史上,丹江航运给荆紫关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航运的中转站,这里曾有“中码头”和“炮船湾”。中码头是起货、装货的地方,炮船湾是炮船停靠的地方,当时各大商会为了防止土匪打劫,专门派炮船随商船护航。如今,存留下来的只有“中码头”。现在丹江流域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使得河床逐年抬高,而丹江口水库上游多个蓄水工程的.修建,使得河流被拦腰截断。“中码头”只有孤独地留在那里。政府曾设想在丹江河道造一个人工拦河坝,再现明清时期水上漕运的兴盛情景,以丰富旅游内涵。但这个设想是否可行,能否付诸行动,却不得而知。(二)通过思考和调查,我们也想到了一些建议及对策对一个城镇来说,资源概念不但指自然资源,还应包括人文资源。它们都是城镇文明建设的基础和资源。而文物建筑是一类重要的人文资源,其价值主要表现在:它在现代城镇文明建设中,具有保护和利用的双重价值。我们要知道文物保护是有目的性的,我们不反对为了保存文物建筑物,更重要的是保护文化价值。所以文物建筑保护要发挥作用,要通过合理利用文物资源产生最大效益。当文物建筑成为旅游景点时,它就会有客源市场和相关服务市场,从而带动整个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保护、开发、合理利用“清代一条街”古建筑群,以带动全镇经济,已成为该镇一项重要的任务。历史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非但没有摧毁这些古建筑,反而在它们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往昔繁华的街市是否能风姿如故,曾经“百舸竞发”的丹江码头是否热闹如初,成就它辉煌的历史能否带来今日的辉煌?古街的发展我们有目共睹,古街的将来不得不令我们关注。作者:杨璐嘉参加人员:河南工业大学“国之梦”社会实践团队(杨璐嘉,高文倩,黄龙,李婉星)学校:河南工业大学历史社会实践报告篇2征集学校历史的社会实践报告第1篇:采访老师2014年6月25日星期三,上午十点淮海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第八小队——院史征集小队于工训楼S401就老师记忆中的机械学院采访了陈孟科老师。采访过程中,陈老师积极配合同学们,为同学们讲述了一个机械院实验室发展历程的故事。机械院实验室由最初的设备陈旧到现在的充分满足实验教学要求,在这二十多年中,其发展十分迅速。但还有些许不足之处,实验室能充分满足实验教学却不能很好满足科学研究,对此,陈老师的语气不免有些低落。作为早期来淮海工学院工作的老教师之一,陈老师手中关于院史的资料相对较多,但由于多数资料都在家中,没能给同学们看。不过陈老师在各类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这些论文恰巧有在实验室的,让同学们有幸得以一览。最后,陈老师与同学们合影,结束了此次采访。(向清鑫)第2篇:访谈录(邹严磊)今天有幸请到了淮海工学院机械院的退休老教师----柏洪福老师。院史征集小队:柏老师,您为淮工辛勤奉献了多少年?柏老师:奉献谈不上,这是我的`工作嘛(微笑)。我是85年年底来到淮工的,一直到99年退休,共工作了14年。院史征集小队:您对当时的淮工有什么印象?柏老师:那当时都是芦苇荡,中间穿插着几条小路。原来不只是机械院,就整个淮海大学来说都是比较荒凉的。教室和宿舍都是原来部队的的营房,条件简陋。对于机械系来说呢,在各种仪器设备上都是比较落后的,没有车床,就连最基本的工具都是临时买的,还有些比较破旧。比如说,原来的电焊稍工作时间长点,或者同时工作电器多点就会把保险丝烧断,每天都不止一次,确实很烦人啊!院史征集小队:您在教学期间,都在哪些岗位任职呢?柏老师:我曾在精工部教学,担任过实验室主任,后来我在实习工厂任厂长。院史征集小队:您们当时是不是经常做一些专业课题的研究,并取得显著的成果?柏老师:是的,当时好多工厂没有太多的专业人才,那么就需要我们淮工的对口人才去了解,研究。比如在87年,工厂的液压传动装置切钢筋很困难,所以我们去了之后做了好多试验,也记录了好多数据。最后攻关成功,能很容易的切断25mm的钢筋。谈到此处柏老发出自豪的笑声,并把当时的一些照片拿了出来,跟小组成员介绍照片中的人物以及当时的事件。院史征集小队:您对淮工这几年的发展,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柏老师:总体来说啊,淮工的发展是很快的,现在的仪器设备一应俱全,而且在师资力量上也是要求越来越高。而且现在也取得了硕士点。但是我们还没有达到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升为大学,建立博士点。虽然我们这些退休的老教师不能再为此做贡献,但机械院的老师仍在为此坚持奋斗。院史征集小队:您作为我们的长辈,请为我们这些后生提几条宝贵建议。柏老师:哈哈哈哈,我只能说说我自己的观点,现在就业压力比较大,机械专业也是如此。所以在学校期间做好社会实习,积累经验。比如,有些企业要求有两年工作经验。那你不能毕业后再去实习两年积累经验吧,显然不行。再一个,毕业后找工作,要及时收集一些就业信息,看看这个城市的发展,机械有没有用武之地,很简单,一个旅游业很发达的城市,机械类就业就很困难。院史征集小队:谈到这,我们十分感谢柏老师提供的宝贵信息。我们院史征集小队全体成员祝柏老师身体健康,合家欢乐。柏老师:谢谢。历史社会实践报告篇32013社会实践报告:宣传节约爱粮-关注粮食历史2013社会实践报告:宣传节约爱粮-关注粮食历史“先行者”团队暑期社会实践纪实—关注粮食历史宣传节粮爱粮作者:杨璐嘉黄龙河南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为了宣传节粮爱粮,保护粮食文化遗产,广泛征集粮食文化产品,河南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先行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与中国粮食博物馆筹建办合作,深入农村大众,进行一系列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7月3日,我们团队一行人安全来到具有“鱼米之乡”、“竹子之乡”的美称的湖南益阳。当地粮食发展历史悠久,是国家重要的粮、棉商品生产基地,粮食、棉花、茶叶等已列入全国农业优势产业生产带,苎麻产量居全国首位,茶叶、楠竹、芦苇产量居湖南省第一。我们上午进行短暂休整之后就来到益阳下辖的桃江县,去实地查看当地农业发展带来的成果。到了桃江县之后,我们在当地居民的热情带领下来到田间地头,他们详细向我们介绍了关于水稻成长阶段的各个方面,以及各种水稻的不同特点,让我们这些北方人开了眼界,增长了不少知识。下午,我们又去了当地居民的家中,在手工擂茶的'清香中我们又详细了解当地粮食发展的历史,农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所用的方法,又仔细观察了之前手工劳作所用的农具,其中有的队员还自己尝试了一把,例如古时剥稻壳的工具,耕犁的工具等等。之后大家都深感劳动人民的伟大,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竟然可以发明出如此智慧的工具。实践活动的第一天,我们全体队员获益匪浅,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视野得到了开阔,从中认识到了南北方之间的地域、文化差异,懂得了要尊重对方传统。同时也了解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每粒饭都有着汗水,也有着希望,对我们大学生本身也是一个极大的教育。同时,在活动中,我们把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真正的结合起来,以前只存在书本上的知识真正的转化成为我们自己的财富。我们自此才真正明白“实干兴邦”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