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课件最新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月迹课件最新5篇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在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中,常常会用到一些资料。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可是,我们的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网友收集并分享的“月迹课件最新5篇”,请参考下载后分享您的朋友!月迹课件【第一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月迹》语文教案(一)交流资料、激趣揭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月亮的资料。2.出示课文中的明月图,播放《月光曲》。3.板书课题《月迹》揭题。(点评:此环节很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开课时利用学生搜集到的资料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实现资源共享,并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二)自读课文,自主识字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课件出示本课文后金钥匙阅读提示。自读较长文章时,对自读遇到的问题,可以这样做:联系上下文思考理解有关新词;经过思考还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查资料、问别人、与同学讨论。有些问题可以暂时搁置。3.学生根据金钥匙阅读提示自由读文,直到把文章读熟读顺。4.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1同桌互考。2四人小组互相抽查,完成学习卡。3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互相交流意见。(点评:此环节设计能使学生找到阅读的难点、掌握学习方法,并给学生实践和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读书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过渡谈话:每个人都曾有过美好的往事。尤其是童年,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有趣的,童年是令人回味的。作家的童年也不例外。他通过什么事写他充满童真童趣的童年呢?先请看课件。2.操作课件:出示学习指南,多种形式读课文(自读、默读、小声读、小组读等)――找出表示空间地点的词语――交流找到的词语――根据空间地点词语理清课文写作顺序――议议孩子在哪里寻到了月亮,按空间变化课文可分为哪几个部分3.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指南先自学后小组学习课文。4.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相机激励和表扬。5.师生合作小结:写作要有序。课文就是按――空间变换顺序写我们寻找月亮的。(点评:教学生把书读薄、把书读厚是语文教学任务之一。此环节巧妙地设计了学习指南使同学在明确的要求下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从中获取了按空间变换顺序描绘的写作知识,为写作做好铺垫,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既有个性的学习,又有交流合作的学习,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月迹课件【第二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3、掌握本课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发展学生的想像力。4、练习采用查资料或询问的方式解决自读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所表达出的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感情。第一课时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与月亮有关的一个传统节日就要到了,你知道是什么节吗?你知道人们过中秋节都要干什么吗?(学生自由谈。)你能背出有月亮有关的诗歌吗?(也可以师先背诵《小小的船》,以抛砖引玉)。自古以来,人们就借月亮表达对祖国,对故乡,对远方的亲人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在中秋节这天晚上,人们追寻着月亮,欣赏着月亮。板书课题:月迹齐读课题迹什么意思?下面我们就一起和作者回到童年里的那个中秋节的晚上,一起去寻找月亮,欣赏月光下的美景吧!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课件出示要求:1认真读,掌握生字的读音。2、划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2)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的老师做以梳理。三、师:文中的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1)请同学们再仔细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2)全班交流。随机理解中堂等词语。3)哪段是写在中堂里寻到月亮的?四、品读课文,体会寓景之情。(一)学习第二段1自由读第二段。划出描写月亮的句子。课件出示:果然有了月亮,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月亮还在竹帘上爬,一个失望。理解:款款满盈2作者看到月亮升起的情景,你见到过吗?谈谈哪些句子描写的情景你也见到过?(也可课件演示)3孩子们看到这个景象后,是什么心情?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学生谈各自的体会。4再来读读这一段落,把孩子们当时的心情读出来。指名朗读,教师指点。师:当月亮不见了时,孩子们又在院子里找到了它的踪迹,哪几段是写在院子里的事?找一找。(二)、学习第二部分1、默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找,在院子里,我们看到了什么?议论了什么?孩子们又在哪里寻到了月亮?2、交流:在院子里孩子们看到了什么?院子里的景色怎样?你从哪儿体会到的?有感情地练读课文。交流:月光下的孩子们的心里想些什么?3、孩子们对月亮产生了无尽的遐想,听了奶奶的话,作者当时想到了什么?理解:面面相觑袅袅你读了奶奶的话,你在想什么?(如果没有学生讲出《嫦娥奔月》的故事,老师可补充出来)4、分角色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师:孩子们又在酒杯里,葡萄叶儿上,瓷花盆上,爷爷的锹刃儿上,上湾,下湾,还有------(弟弟妹妹的眼睛里,让学生补充出来)寻到了月亮,同学们,你还能说出在哪儿还能寻到了月亮吗?(三)、师:当三妹以为月亮是属于她时,她是什么心情,什么表情,我们呢?(练习通过有感情朗读来体会美好的月亮,孩子们是多么向往和热爱。)(四)、师:可奶奶却说,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联系上下文,讨论:月亮是属于每个人的吗?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谈出自己的理解,并做到有根有据,分析到位。(若学生没有注意到后面几个自然段,可引导学生:文中的孩子们觉得月亮是什么呢?等问题让他们去关注这些话。)五、总结全文。当大家知道月亮不仅属于漂亮的三妹,同时也属于每个人时,他们满足了,他们在月光下,相依相偎地睡着了,睡得那么甜。看,睡梦中的弟弟正在笑呢,他会梦到什么呢?学生想像同学们,明月寄相思,作者回忆童年的一个中秋夜,是为了什么呢?学生思考回答。师:同学们,承载着人类美好愿望的月亮也同样属于你们每个人,只要你想要月亮。六、课后拓展作业1搜集描写月亮和月光的文章,诗歌,词,故事,做一期手抄报。2找出描写月亮和月光的句段,读一读,背一背。月迹课件【第三篇】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2.自主合作探究文章主旨,获得美的熏陶。3.感悟富有童心童趣的语言,激发爱美之心。教学重点: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主旨,获得美的熏陶。2.感悟富有童心童趣的语言,激发爱美之心。教学难点:自主合作探究文章主旨,激发学生热爱美,追寻美。教学准备:多媒体材料,学生分组(月亮兄弟组和月亮姐妹组)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对吟月诗。教师预设1:上课前请同学们微微闭上双眼,听一首歌。(播放歌曲)这首歌使你想到什么呢?教师预设2:每当圆月挂在天空,总会引起我们无限的诗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的豪情激荡着我们的心灵。看到月亮,你会想起哪些诗句呢?月亮兄弟月亮姐妹们纷纷发言,教师及时肯定。二.整体感知,比寻月迹。1.初识作者。2.教师预设: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吗?(提示: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过程来说。)盼月(1—4)、寻月(5—30)、议月(31—36)3.教师预设: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有没有注意到旁批中的“感悟、品味、欣赏”呢?对照这些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到孩子们寻找月亮的过程。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找出孩子们寻找月亮的过程,一边思考那时孩子们心中的感受(提示:可以用一个两字词语来表示。)月亮兄弟月亮姐妹们根据图示一一完成。共同小结:随着寻月足迹的不断变化,孩子们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原来,寻月的过程正是孩子们获得满足的过程,寻月的过程正是童心升华的过程呀!三.品读佳句,赛悟月美。教师预设:月亮是神奇的,所以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那么,孩子们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呢?请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描写月亮的句子,并作批注,说说你的感受。多媒体展示范例:A.“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月亮兄弟:“款款”运用叠词,形容月亮的美好姿态,款款而来,多么优雅呀!“溜”形容悄悄地,仿佛捉迷藏;“长了腿”拟人手法,一个活泼可爱的月亮来到我们面前。B.“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姐妹:听完奶奶月中嫦娥的故事,“我”想象着,月宫应是冰雕玉器的,所住的女子应是美丽多姿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C.“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月亮姐妹:因为喜欢月亮,所以才会有争执,这正体现了孩子们对美的热爱与渴望。D.“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兄弟:把月亮喝下去,就是把美装进心里,心中有美那么一切都是美的。E.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月亮兄弟:每个人心中有美,就可以找到美,发现美。F.“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中的印章吗?月亮姐妹:拥有了月亮还不够,还想拥有天空,拥有美还不够,还要去发现美进而创造美。教师小结:说得太好了!拥有了月亮,就拥有了天空,拥有了美丽的心灵,就可以去发现美,创造美。原来,月亮就是美的象征,寻月的过程就是寻美的过程啊!孩子们心灵美好,所有可以发现美,这不正是纯真的童心童趣的体现吗?作者就是用这样富有童心童趣的语言来表现儿童对美的热爱与追求。四.争探月喻,竞抒月怀。1.“月亮是个好。”在你眼里月亮又是个什么呢?如果问我,我会这样回答:······你也来说说吧!月亮兄弟月亮姐妹们纷纷发言,教师及时肯定。2.让我们共同欣赏月空,也用我们富有情趣的语言,表达对她的热爱吧。教师展示范例。请写下你的感悟,下节课,我们将共同欣赏你们的佳作。月迹课件【第四篇】月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月迹》是贾平凹写的1篇散文,记叙了中秋夜,一群孩童从屋里追到院子,从院子到河滩,寻找月亮的踪迹的过程。文章用儿童化的语言描绘了夜色中不断变化的月亮,富有动态美,充满了童趣,更贴近孩子的生活。本文是本单元最后1篇略读课文,是学生在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一语文要素后的一次尝试运用,品味积累。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中,更好地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袅、嫦”等六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悄、累”。2、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月迹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基本程序一、古诗导入,揭题激趣1、回顾咏月诗。预设:李白这样写——(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张九龄这样写——(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维这样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这些千古名句,诗人写的分别是哪里的月亮?3、今天我们要来学1篇当代作家,写月亮的散文。板书:月迹,读题。解题。4、作家笔下月亮的足迹会出现在哪里,一起走进课文。二、整体感知,发现月迹1、快速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找: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了哪里?2、交流,梳理内容:作家笔下月亮的足迹你能按照课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来说一说吗?预设:镜中月、院中月、水中月、眼中月、空中月3、质疑,发现行文线索。1月亮一会在这里,一会又出现在那里,月亮的足迹乱不乱?2出示奶奶的三句话,读一读:谁有新的发现?第1自然段的最后,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第2自然段的最后,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找吧。”第19自然段,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去找它吧。”3小结:散文就是这样,看上去有点散乱,其实不乱,因为奶奶的指引就是一条线索,把月亮的足迹串联了起来。三、自主学习,追寻月迹默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把你觉得好玩、有趣的地方找出来,圈出关键词体会,再把你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四、集体交流,感受月迹1、交流:谁愿意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一听?1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