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稿【七篇】供参考【一】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考察调研。他首先来到湛江市,先后考察了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徐闻港、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了解当地发展海洋渔业、加强红树林保护、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推动广东海南相向发展、优化水资源配置等情况。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到广东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短短几天的考察,折射出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大视野,总书记历次考察广东,都正值党和国家事业前进的重要节点。下面,我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讲话的重要内涵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首先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拥护“两个确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要坚持学在前、做在前,做到原汁原味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通过利用集体学习、个人自学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地学习领会,深刻领悟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的重大意义,持续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世界在变,知识在更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并在实践中善加运用。要把学习当做一种工作和追求,争当学习型职工,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三、要在锤炼政治品格上对标对表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衡量作风的标准千条万条,政治标准是第一条。作为青年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不断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全面提升政治素养,锻造过硬政治品格,发自内心、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要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理论学习始终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议事决策首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学思悟践中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准确把握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到履职有方法、工作有章法、遇事有办法,以严的标准抓落实,以实的作风干事业。四、要在服务人民群众上真心真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时刻坚守为民崇高情怀,以人民群众需求为第一信号,以群众满意度为首要标准,将心比心抓实群众服务,真心真情助力县域发展。坚持把工作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以“小学生”的心态学习业务,以“拓荒牛”的作风推动工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一日无为、三日难安”的紧迫感,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在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中担使命,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践诺言,以“使命必达”的信念、“久久为功”的韧劲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广东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考察足迹”里解锁高质量发展的“密钥”,在“实现高水平科技”“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大方面“下功夫”,真抓实干、奋发进取,让人民群众过上“向往的生活”解锁“开拓创新”密钥,在实现高水平科技上下功夫。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在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详细了解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进展情况。在广汽研究院,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察看智能网联实验室、模型设计实验室等,并同科技人员、企业家、职工、外资企业代表等交流。他强调:“中国是个大国,要走自力更生之路。关键核心技术要立足自主研发,也欢迎国际合作。要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坚持走“四个面向”之路,驱动创新发展的“动力引擎”,锤炼能创新、会创新、敢创新“硬功夫”,从而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解决“卡脖子”的问题。不断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激活科技人才的“一池春水”。解锁“经济建设”密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下功夫。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在乐金显示广州制造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察看了产品展示和生产组装流程,对企业发展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他强调,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情况下,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市场优势会更加明显。希望外国投资者抓住机遇,到中国来,到广东来,到粤港澳大湾区来,深耕中国市场,创造企业发展新辉煌。经济是发展命脉,我们要不断写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合文章”,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牢牢把握住实体经济这个“落脚点”和“着力点”,面对经济发展中的诸多“娄山关”“腊子口”,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实干精神、锤炼本领技能,迎难而上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从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解锁“农业强国”密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下功夫。农业现代化建设虽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在湛江市东海岛考察了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听取了广东省海洋渔业发展情况介绍,察看渔业良种展示,向现场科研和养殖人员询问选育技术、种苗长势、市场价格等。在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荔枝种植园,了解当地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和文旅产业等情况,并到柏桥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听取了合作社运营和推进乡村振兴等情况介绍。“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我们必须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切实端好“中国饭碗”。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头戏”,做好“土特产”文章,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道路,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让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越来越强。【三】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开启全国两会后首次地方考察调研之行。海洋渔业、生态保护、港口运营、水资源配置、特色种植业…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调研思索。古语云:“功夫在诗外。”不经实践、不经探索,调查研究难以出成效。在调查研究中,党员干部要下足调查研究的“诗外功夫”,多发现问题、多汲取经验、多总结规律,把身子扑下来,把方法拿出来,拿出解决问题的“真招式”。要多下深入其中、足践以知的“实功夫”,做到“心中有数”。调研不走近群众不知群众事,不贴近群众不知群众心。必须走近群众“多听”,必须走向一线“多看”,必须结合实际“多思”,让脚步在一线“沉下去”,才能把真实的情况、真正的问题和详实的材料收集起来。只有身入、心到,才能深入、知道。党员干部要多到群众生活生产的地方,和群众“挨得近”“同劳动”,和群众“坐板凳”“谈谈心”,拉近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做群众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做群众真心信赖的眼前人,用真心真情加强与群众的交流沟通,不浮在表面,不听而放之,把群众的“问题清单”收集起来,做到“心中有数”。要多下善于发现、抓住关键的“巧功夫”,做到“脑中有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深入精准地开展调研,才能“把米下锅”,才能让“巧劲”使得出、使得好。调研是多方面的,要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焦点开展调研,从生态环境的保护到乡村产业的发展,从增收致富之路到科技创新,及时对“难点”把脉,对“堵点”疏通,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群众眉头展、心气顺、笑颜在,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党员干部要做“泥腿子干部”,当好知民所需的“贴心人”,当好听民之智的“小学生”,多听群众的意见和想法,多看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在向群众求教中汲取群众智慧,结合具体实际,找出适用好用的“金点子”,让解决问题的方法更灵活、更便捷,让推动问题解决的具体路径“更短”,让脚下有泥土,脑中有智慧。要多下久久为功、笃行不怠的“苦功夫”,做到“肩上扛责”。调查研究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提升为人民服务的实际成效。解决问题需要把握规律,更需有“滴水穿石、矢志不渝”的愚公精神,要敢于同问题“叫板”,也要始终和问题“较劲”,问题不解决绝不放手,问题越是有难度就越是要埋头钻研,要有在实践中提升认识、在认识中推进实践的认真态度。想要解决问题,先要把问题弄清楚,要把问题的“来龙去脉”想明白,才能有的放矢地推动问题的化解。党员干部要强化责任感,“心中有解”更要“肩上扛责”,主动向难开战,积极迎难而上,掌握解决问题的真本领,扎实推进各环节,能吃苦头、肯下功夫,把工作做细做实,在与问题“硬碰硬”中“啃硬骨”,提升事业发展实效。【四】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考察调研。他先后考察了湛江市、茂名市、广州市,察看了渔业、种植业、制造业等情况,走了一路、看了一路、问了一路,彰显了大国领袖浓浓的为民情怀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全国各地各部门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做了很好的示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越深入,调研的价值就越突出,对工作的指导性就越好,决策的参考度也就越高。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深悟“足迹”中的调查研究之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主动到矛盾多、困难大的地方去,把真实的情况捞起来、把问题的症结找出来、把解决的办法列出来,以实际行动暖民心、纾民困、惠民生。迈开步子走,下沉一线察民情。“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身入”基层,就是要用脚步丈量民情,走到田间地头、群众家里,脚沾泥土、心有人民、胸有情怀,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基层,放下架子、紧接地气。“心到”基层,不走走过场、做做样子,真正用心去看、用耳去听、用力去干,把“底数”摸清。既要到基层调研,也要到机关调研;既要到打不开局面、工作推动难的地方调研,也要到有特色亮点、经济发展好的地方调研,走到现场去看,确保调研内容的真实性。俯下身子问,深入群众问民需。不难发现,少数领导干部在调研时,存在只用眼看、不动嘴问的情况,有的想问,但是不会问,问不到点子上、关键处,有的只满足于坐在车上转转、隔着玻璃看看,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在开展调查研究时,领导干部要多问群众,既要问基本情况、难点痛点,也要问干部作风、办事力度等,要有针对性地问,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不同职业,问的问题要有所不同。要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要多问问群众的意见、多看看群众的脸色,在“问”中找到调研的方向和侧重,在“问”中了解群众的诉求和愿景,在“问”中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要用耳听,更要用心记,要把群众的诉求和愿景,认真记录下来,做好整理,为后期解决难题打下基础。撸起袖子干,破解难题惠民生。调查研究的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根本任务还是要解决好问题。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归根结底在于问题解决没有、群众满不满意,其落脚点在于是否为民造福、为民谋利。领导干部要收集问题、分析问题,更要解决问题,把调查得来的零散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及时建立问题台账,提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具体解决措施,采取什么方式、确定什么重点、解决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