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案例设计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案例设计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案例设计1课程标准内容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课时,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文革”,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在内容上,本科包括两个子目——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以“真题标准问题的讨论”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重点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和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动全面平反冤假错案和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知道它的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理解其历史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并对比“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认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从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了解、分析,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转折”的历史意义,由此学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认识“实践”与“真理”的关系。教学要点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教学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祝酒歌》片段,展示这首歌的创作时间和部分歌词。设问:这首歌曲创作于1977年,你知道歌词中的“十月”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吗?人们对此持什么态度?学生听歌,根据这首歌创作的时间和歌曲旋律、部分歌词,思考并回答问题:歌词中“十月”里发生了什么事情?(1976年10月粉碎“_”,“_”结束)人们对此持什么态度?(喜悦,激动,期待……)总结、过渡:十年“_”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参考资料,少熬夜!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_”后人们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拨乱反正,这正是《祝酒歌》的创作背景,它以活泼流畅的曲调,丰满生动的歌词,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情感。人们对“文革”后的美好期许实现了吗?让我们通过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见证时代的变迁。二、新课探究(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目标导学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材料一:1978年人均GDP水平按当时官方高估的汇率计算,也只有美元,仅是印度人均GDP的2/3……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和生活水平,大多数发展和生活指标排在世界国家和地区170位以外,处于联合国有关部门和世界银行等组织划定的贫困线之下。——周天勇《三十年前我们为什么会选择改革开放》载《学习日报》?设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认为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在实现吗?学生阅读文字材料,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国民经济困难)你认为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在实现?材料二:,《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要始终不渝的遵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华国锋在政治报告中强调说,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道路,这是当代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成果”;“文化大革命”这种政治性质的大革命还要进行多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编:何沁,高等教育出版社设问:有什么问题阻碍了人们对未来美好期许的实现呢?根据材料,你认为是哪些问题阻碍了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的实现呢?(“两个凡是”,“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盲目个人崇拜,使得社会主义建设在徘徊中前进)(过渡)设问:面对“两个凡是”将“_”的左倾错误进行到底的趋势,中共和人民是怎样突破思想上的藩篱的呢?材料三:图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面对“两个凡是”将“文革”的左倾错误进行到底的趋势,中共和人民是怎样突破思想上的藩篱的呢?(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篇文章为开端,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总结: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的思想从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禁锢下解放出来,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参考资料,少熬夜!目标导学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阅读课本找一找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地点(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结合刚刚找出的“问题”,指出会议是如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的。找一找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地点并指出会议是如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的。①针对“两个凡是”——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②针对“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困难”——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③针对“盲目个人崇拜”——政治上——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法党规,反对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教师补充: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这是对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思想解放运动的肯定和总结,也是对中共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标志着中共从根本上冲破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教师补充: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目标导学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1)拨乱反正设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思想、政治、组织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阅读本课课本,你能列举中共在全面拨乱反正的措施吗?这些措施有何意义?阅读本课课本,列举中共在全面拨乱反正的措施吗?刘少奇冤案的平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完成。教师补充:平反冤假错案和思想上全面拨乱反正有利于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建设又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设问:“_”后人们的美好期许实现了吗?由此,你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何历史意义?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_”后人们的美好期许实现了吗?由此,你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何历史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参考资料,少熬夜!程三、拓展延伸历史学家胡绳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引导学生从思想、领导核心、历史地位三个方面比较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四、课堂总结以示意图总结本课内容(见板书设计)。五、课堂练习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下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①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实行改革开放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建立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4、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正确的是()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②彻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④后者是对前者事业的继承与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并由回答正确的同学讲解题。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案例设计2课程标准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第2课。本单元主要讲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是如何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改革开放的成功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改革开放分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而本节课讲述的正是对内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一部分的学习,对我国建国后经济建设有了一定的理解,并能形成正确的评价体系。但经济史涉及的专有名词多、内容相对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参考资料,少熬夜!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上既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总结专有名词,还要采用一些实例加深学生理解,引起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了解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掌握国有企业改革。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教学难点:本课涉及的经济方面的专有名词比较多,初中生不易理解。教学过程:邓小平曾8次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并在1978年和1985年,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那么中国的1978和1985年发生了什么事,使我们不仅改变了中国,还获得了世界对我们的认可呢?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先来看看1978年的中国,回忆下这一年中国发生了哪些大事件?学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教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学生:1、把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实行改革开放教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他们的领导下,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那么改革前的我国经济状况如何呢?学生:计划经济,人民公社化运动。教师: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呢?学生发言后,让学生读课本39页“相关史实”第一段初步了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然后展示两则材料,由学生进一步总结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教师总结:我们大家可以看到人民公社化运动已经严重束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由于实施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降低,消极怠工,致使农业不景气,粮食产量少,人民生活极端贫穷,甚至连吃饱饭都成为了当时的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改革迫在眉睫。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38页两段的内容,并总结出我国改革的目的以及如何开始实施的。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3、目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4、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参考资料,少熬夜!我国最早开始进行农村改革的是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年的安徽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粮食产量严重减产,而小岗村更是穷的响叮当。小岗村从1968年到1978年的十年间,人均收入不足20元,口粮只有百余斤,有一半多的人在外地讨饭。十年间,小岗村没有向国家交过一粒粮,集体的公共积累只有几间空落落的牛屋和一张犁、一杆秤、一只斗。每年打谷场的磙子一停,社员们只能去要饭。生产队队长严宏昌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让人人都能喝上一碗稀饭。(出处:《中国历史教师用书》八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4页)1978年11月24日的夜晚,小岗村各家的户主秘密开会,全队20户除了有两户仍在江西要饭,其余18户全部到场。我们现在看到的照片就是当时18户经过协商,共同签字画押的“协议”。我们一起看下它的内容,总结下这18户决定了什么?学生:分田到户。教师:什么是“户”?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这里指以家庭为单位教师:再看看这个协议,分到田的农民有什么责任吗?学生:每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