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范文汇聚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快速变化,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锋日益频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中之重。知识传授与价值观传输的统一“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传授必不可少。“形势与政策”课中,知识传授的主要内容包括:与社会主义建设中重大现实问题相联系的国内时事知识,与国际形势、国际关系等相联系的国际时事知识,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发展与世界关系的相关知识,其他与形势政策相关的政治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知识、文化知识等。与其他课程相比,“形势与政策”课知识体系灵活性强、实效性高,需要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党和国家决策部署的变化以及大学生思维视野的开阔而进行适时调整和补充。扎实完备的形势政策知识是大学生“审时度势”的基础理论工具,也是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形势与政策”课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使学生能够形成认识形势与政策的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使学生通过对事实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和形势政策观,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观传输的统一,就是要既讲清楚“国家大事”,又讲清楚“国家大势”,使大学生知其然、认其理;教学中要将“信息化的知识性事实”转化为“理论化的规律性事实”,立场鲜明、事实清楚、有理有据地传输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中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矢志奋斗拼搏,投身祖国建设。核心价值观主导与多元价值观澄明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也是大学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价值观教育应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固本强基,旗帜鲜明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本质和优越性,使大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是时代所需、社会所盼、人民所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镜子”分辨是非曲直、作为“尺子”衡量价值长短,自主自觉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进行价值鉴别和判断。经济全球化势必导致价值观多元化。随着世界范围内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碰撞与融合,大学生群体极易产生信仰迷茫、道德模糊等核心价值观偏离现象。对此,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要各个击破,按照“权界要划清,己域要民主”的原则进行价值观澄明。对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以及所谓的“普世价值”等多元价值观进行历史客观的分析批判,揭示其存在的历史条件、社会基础和本质属性,使青年学生清楚认识其渗透性、扩张性、危害性,坚定价值观自信。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的诸如法制不健全、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腐败等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不回避矛盾,不遮盖问题,使青年学生正视不足,自由表达,自主抒发,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与多元价值观的澄明相统一,就是要在“形势与政策”课中通过比较、分析、批判、鉴别的方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成就构成形势与政策教育承载核心价值观的“事实资源”,按照主导价值观的原则选择教育素材,奠定价值观教育极具说服力的现实基础。此外,应充分处理好事实与价值理解、事实与价值解释、事实与价值澄明等教育环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当中春风化雨,深入人心。价值观课内培育与课外践行的统一“形势与政策”课,功夫下在课堂内,功效显在课堂外。课堂内通过知识的传授,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通过对事实的剖析,解决“如何看”“怎样看”的问题;通过潜移默化的价值观传输,解决“是对是错”“是好是坏”的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统一。其中,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武器,需要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才能获得。然而,时事热点和政策焦点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晴雨表”,必须通过课堂外的实践活动才能及时传递,大学生也只有在现实社会中身体力行地体会和实践才能实现价值认同和价值弘扬。因此,课堂内价值观培育和课堂外价值观践行缺一不可。只进行课堂外的价值观践行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只进行课堂内的价值观培育无法保证敏感度与时效性,只有坚持课堂内培育与课堂外践行相衔接,并与学生成长发展实际相结合,才能使价值观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构成“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相契合的完整的教育范畴。做到价值观课内培育与课外践行的统一,要将“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联系理论”的原则统一起来,既要在课堂上基于事实、总结经验、生成规律、阐发道理,也要在课堂外由此及彼、身临其境、验证道理、坚定信念。对此,高校要在政策推动、氛围营造、建立机制上下功夫,挖掘课堂和社会两大教育资源,形成共同开展大学生形势与政策价值观教育的生动局面。经典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2适应高职特色,精选教学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课堂,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要点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及国际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自觉的认同感。应该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在我院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除了根据省教育厅每年下达的教学要点,结合社会与时俱进的形势确定教学内容外,还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特色的教学内容。如,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除了讲《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专题外,还根据我院的特点,开设了《船舶业的发展态势及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给学生介绍金融危机发生后船舶业的发展态势,以及这样的态势对他们就业的影响,学生听了以后普遍反映很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质量。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师资比较缺乏,缺少专门的培训,授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要从根本上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这一个环节是必须抓住的。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专职师资队伍。建立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以兼职为辅助,专兼结合,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教师团体。为了加强形势政策课的师资力量,我院专门成立了形势政策教研室,有专职教师两人。每学期结束之前,由形势政策课程负责人牵头,“两课”教研部主任、党委宣传部长和全体形势政策课授课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研究下学期形势政策课专题,在确立专题的基础上,实行集体备课,以相关的专家作为领队人,共同交流和探讨教学方法和内容,并且教案由老师分工合作、再汇整,讲授时全院使用统一的教案,这样,不但为老师备课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对于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从根本上做到有的放矢。此外,为了提高教师水平,省高校工委可以举办专门的“形势与政策”教师培训班,聘请专家前来讲课,各校也可以请专家为老师们讲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质量逐步提高。改革成绩评定方式,学业考评综合化。“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决定了单一的小论文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和对理论掌握的程度,所以要尝试有助于综合考核评价学生能力的办法。按照教育部社科司的相关规定,“形势与政策”课考核的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实际部分,理解部分和应用部分,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己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期末实行开卷考核,以心得体会、论文、调研报告为主,得分以70%计入,平时成绩占30%,包括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发言表现等,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相加即为本学期总成绩。这一评价标准,一是能较好体现“形势与政策”课的目的,也避免考试前的死记硬背;二是能减轻学生期末考试压力,将主要的内容放在平时学习的检验、检查和活动参与上,能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典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3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这些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