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城乡融合工作总结范文范例精编5篇【参考指引】此例优秀文档“城乡融合工作总结范文范例精编5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城乡融合工作总结1城乡融合发展是将城市和乡村放在平等的地位,全面推动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治理各领域的制度并轨、体制统一,加快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让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生产力在城乡之间合理布局,治理资源在城乡之间科学调配,充分发挥城乡各自的功能,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城乡关系发展也站在了新的起点,正在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的加速期。新时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更加注重城乡联动改革、扩大双向开放,着眼“十四五”发展目标,谋划实施若干重大工程,在城镇化大格局下加快重塑城乡关系。我国正在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的加速期第一,我国人均GDP接近10000美元,城镇化率接近60%,已经成为以城市人口为主的国家,城镇化水平还在继续提升,城市居民对优质农产品、乡村生态产品和文化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城市对乡村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第二,农业农村优先2/22发展总方针的落实,会加快公共资源、治理资源向乡村配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大行动的开展使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善,乡村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多元经济价值日益显现。第三,随着城镇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下降,城镇对资本、土地的需求峰值已经过去,而乡村的稀缺性和投资价值日益显现,对资本、土地、人才、技术等要素的需求上升,市场驱动的城乡要素流动在加快。第四,随着我国进入刘易斯转折区间,新增农业转移劳动力的峰值也已过去,乡—城人口转移增长放缓,城—乡人口流动开始加快,城乡人口互动也在加速。第五,城市要素供求关系开始改善,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创造了更宽松的环境。可以说,城乡之间正在进入商品、人口、要素双向流动、良性互动、加速融合的新阶段。新时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既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法,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目标,同时又有更高的要求。城乡融合发展在理念上,既要重视城市集聚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带动整个地区乃至国家发展的功能;又要注重农村是生态屏障,为居民提供农产品,传承历史文化等功能。强调城市和乡村具有平等的地位,二者是相互补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应该也能够同步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在方法上,要求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3/22服务、政府治理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在政策要求上,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公共资源更多向乡村配置;要深化改革,扩大城乡双向开放,实现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要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缩小城乡治理能力差距;要注重发掘乡村的价值,发挥乡村的长处,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国家现代化的健康发展。新时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更加注重城乡联动改革,扩大双向开放新时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传承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经验,坚持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主线,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总的思路是:强化以城带乡,落实优先发展,城乡联动改革,扩大双向开放,促进全面融合。强化以城带乡,就是要在城镇化的大格局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完善城市资源对乡村的辐射带动机制,更好地发挥城市对乡村的带动作用。这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落实优先发展,就是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继续推动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农村居民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推动治理资源向乡镇和村级调配,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4/22键。城乡联动改革、扩大双向开放,就是要坚持城乡改革一体设计、一体实施。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深化农村改革,特别是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改革,增强开放性和流动性;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城市科技、人才、资本下乡的激励机制,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一方面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另一方面也要重视解决城市人口下乡遇到的新问题,实现城乡之间人才、土地、资金、技术、信息良性互动,产业合理布局。这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促进全面融合,就是通过以城带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双向开放,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政府治理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着眼“十四五”发展目标,谋划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若干重大工程“十四五”时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承前启后期,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加速期、乡村振兴的关键期,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精神,谋划实施城乡融合发展若干重大工程,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继续实施农民工市民化工程,强化城市对乡村的带动作用。在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人口向城市转移仍然是大趋势,必须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强化5/22以城带乡的作用。近年来,农民工在省内就近就业的比重年均上升约1个百分点。要适应这种趋势,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依托城市群、都市圈,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吸纳更多的农民在地就业和就近市民化。制度层面要进一步推动户籍与公共服务、社会福利脱钩,以权利均等为重点,健全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增强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二是实施强镇带村工程,发挥好集镇和小城镇衔接城乡的重要作用。集镇和小城镇是城乡互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但目前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集镇和小城镇大多发展滞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十四五”期间,应高度重视集镇和小城镇建设,将其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带动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来抓,将大部分集镇和小城镇建设成为乡村经济中心、治理中心和服务中心。首先,要增强集镇和小城镇的产业支撑和人口吸纳能力,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思路,培育特色产业和生活服务业,强化公共服务和乡镇政府治理,扩大常住人口规模和就业机会。其次,在县域内统筹规划县城—集镇(小城镇)—中心村—居民点建设,打造多层级城乡融合发展节点,搭建各类要素下乡桥梁,推动产业、人口、设施在城乡间形成梯度布局。第三,加强以集镇和小城镇为中心的农民生活服务圈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市政管网、物流网络并向乡村延伸,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6/22三是实施乡村道路提档升级工程,增强城乡之间的连接性。畅达的交通网络是城乡之间商品、要素互动的基础。我国虽然大规模实施了农村道路村村通工程,但农村道路建设主要是民生导向的,路基路宽标准低,不能适应新时期乡村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且,农村公路是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来建设的,没有系统规划,没有形成路网。村到镇、镇到县城大多是单向连接,跨村镇、乡镇的横向交通连接性差,道路通而不畅的问题突出。“十四五”期间,应坚持民生导向和产业导向并重,推动乡村交通网络提档升级。把乡村交通网络规划建设作为国家投资的重点,结合乡村振兴规划、村庄布局规划的编制,科学规划乡村道路网络,提高建设标准,打通跨村跨乡跨县的断头路,增加连接线,织密路网。特别是加强中心镇与高铁站等骨干交通节点的联系,真正让城乡之间的人员、商品流动起来。四是实施城市公共服务下乡工程,发挥好城市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城乡之间在教育、医疗、养老、社会救助等领域仍然存在较大水平差距。“十四五”期间,要大力推动城市优质公共服务下乡,实质性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城市教师、医生、规划师、设计师等专业人才下乡服务,发挥退休教师、医生等人员志愿服务乡村的作用。通过组建联合体、托管、结对子等方式,促进城市优质服务资源下沉。加强乡村学校、医院信息化设施建设,提升中小学教师、乡村医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远程教7/22育、远程医疗,使农村居民在乡村就能接受到城市的优质服务。五是实施“三乡”创业创新工程,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能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重点是推动城市科技人员下乡、农村大学生回乡、农民工返乡(即三乡)创新创业。一方面,要健全城市科技人员下乡激励机制,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解决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完善农民工、农村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扶持机制,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农民创业园、创客空间、电商孵化器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创业培训、融资担保、营销赋能等综合服务。解决好创业人员在城镇落户、上社保、享受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新问题,使他们既能在村里创业,又能享受城里服务。城乡融合工作总结2核心提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的有力抓手,也是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要充分认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以规划一8/22体化促进城乡空间融合、以产业链重组再造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以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促进城乡社会融合、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城乡要素融合,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要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明确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从顶层设计着手,搭建起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的有力抓手,也是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切实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藩篱,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规划一体化促进城乡空间融合规划一体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先导和前提。要坚持城乡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功能互补,统筹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公9/22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布局,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蓝图干到底”。完善城乡布局形态。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跨区域、大尺度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成为必然。要以城市群为载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协调发展的城乡空间格局。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率先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引领区。提高中小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围绕承接大中城市功能、培育发展新动能、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积极发展定位清晰、功能明确、品质高端的特色小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发挥其多重功能和价值,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强化规划空间管控。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载体和基本空间单元,建立城乡一体的空间规划体系关键在县域。要强化县域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引导约束作用,加强空间用途管制,确保“三区三线”精准落地,全面推动“多规合一”。按照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