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工作汇报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工作汇报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工作汇报1中华经典记录着民族基因的最高智慧,传承着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陆志平把“中华经典”形象地比喻成“母乳”。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喝‘母乳’长大的孩子不但健壮,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20xx年9月1日,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发布了《关于在扬州市各小学全面推进“二分明月”国学经典诵读项目的通知》,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和教育局领导对经典诵读的高度重视。08年10月,我们把中国古老乐器排箫引入学校。现在,我校每位学生都会吹奏排箫,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吹奏曲目的数量在增加。我校因此创建成为扬州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开展“二分明月”国学经典诵读的半年多来,我校借助已经打造成功的艺术特色排箫文化,将经典诵读与之紧密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扬子津特色的经典诵读推广之路。一、轻拢慢捻抹复挑——几措并举作推广1.营造氛围展经典“昔孟母,择邻处。”说明了育人环境的重要。为了能让学生提高阅读经典的意识和兴趣,我们在学校排箫文化的打造中,着力营造儒雅书香的校园环境。阅览室、排箫教室,张贴先贤画像,拉设宣传横幅,并定时更换;排箫长廊中、草坪上、楼梯的拐角处等写上经典名言;将《三字经》、《弟子规》等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黑板报、橱窗常年刊录。“让每一片绿叶发言,让每一个花瓣唱歌。”在经典诵读与排箫文化相结合的氛围中,校园处处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2.落实时间诵经典我校每天中午都有一节20分钟的诵读课,其中三节课安排诵读经典,两节课安排用排箫吹奏经典;语文课前五分钟,背诵经典诗文,预备铃一响,一位学生带头吟诵昨天背诵过的内容,其他学生就会应声而和。每周的两节排箫校本课,也在上课之前吹诵经典;红领巾广播站定时播放诗词曲赋的排箫音乐。我们还给经典谱曲,用排箫吹奏,作为上下课、上学放学、大课间活动的铃声,根据所需时间长短,或截取精华部分,或选用整首曲子,或多首曲子连放,让学生的身心浸润在悠扬的箫声中,沐浴在经典文化的长河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3.排箫教学渗经典排箫是中国的古老乐器,也是古代诗词歌赋理想的伴奏乐器。我们正在弘扬民族文化,使之在校园生根开花。让每个学生在精心营造的氛围中,掌握排箫吹奏的技艺,享受快乐,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培养专注品质。传统的经典诗文,语言精炼,对仗工整,节奏美、韵律美,既适合诵读,也适合吹奏,一曲在手,朗朗上口。为了让经典诗文与排箫教学相结合,排箫老师给经典诗文谱曲,教孩子们吹奏。现在校园及周边小区,时而会飘来悠扬的箫声:《阳关三叠》空灵婉转,《弟子规》悦耳动听……真是一屡墨韵顺‘箫’来”。4搭建平台亮经典经典诗文诵读训练的关键是动之以趣。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搭建多个平台,为学生学习经典诗文注入强有力的动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去年重阳节,我们邀请老教师来观赏,孩子们为他们表演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游子吟》等排箫与吟诵相结合的节目,受到老教师的一致好评。学生在庆祝传统佳节时,既了解了我国传统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又积累了经典文化。今年3月,开发区中小学特色展示活动启动仪式上,我们让排箫老师用箫声串起的五个年级学生代表的经典诵读片段连诵,以及加入舞蹈的排箫吟诵《登鹳雀楼》,给来宾留下了深刻印象。二、小荷才露尖尖角——开卷有益喜眉梢1、学生获益多经典诗文的吟诵吹奏已经成为扬子津的一种时尚,处处可见学生手捧排箫吹奏经典的身影,时时可闻他们珠玉落盘的吟诵。经典诵读为我校孩子们提供了健康、美好的母语营养,构筑了一个温馨、亲切的语言生长环境。既强健了孩子们语言的骨骼,也丰满了他们精神的血肉。既给他们打造了坚固的语言船体,也为他们扬起了漂亮的人性风帆。就这样吟诵着、吹奏着,不需要繁琐的分析,就悄悄地在孩子心里注入信仰和幸福,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孝悌,“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澄澈,“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达观都被孩子们一一习得。2、家长反映佳经典诵读的耳濡目染是可喜的,孩子们校内的经典诵读,校外的经典吹奏,使得家长们也加入其中,有滋有味地同孩子们一起阅读起来。据家长反映:在“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中,孩子们明白了要孝敬父母;在“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孩子们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更有家长说:“以前叫不动孩子,可孩子会吹奏吟诵《弟子规》后,一喊就应。因为孩子天天在家吟诵“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诵读经典后的学生的种种变化犹如一股春风,给波澜不惊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3、教材编写新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学校总结排箫学习的实践经验,编写了第一本校本教材——《走进排箫》。如今,我们正着手编写第二本校本教材,即借用或谱出排箫演奏曲调的经典诗文,辅之以诗文作者及内容的介绍。受作曲家谷建芬为一些唐诗谱曲成为可以传唱的歌曲的做法启发,计划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70首诗和《三字经》、《弟子规》等章节借曲、谱曲。如今,我们的学生已能边吹边吟唱起多首古诗,真是趣味盎然。扬子津人用自己心血和智慧创建了一个箫声悠扬、充满古韵的现代校园环境,使孩子们时时置身在诗意盎然的氛围中,刻刻浸润在悠悠箫声的感染中,处处沐浴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中。经典之于扬子津师生的生命成长,就像一粒种子播撒在土壤中,经历春、夏、秋、冬四季的沉淀,润泽于每一次阳光、雨露般的吟诵,最终,长成一棵棵茁壮的大树,并以年轮的方式,铭刻在生命的记忆里。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工作汇报2在学校全面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有利于推动构建“书香校园”的进程,引领和促进师生回归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有利于使“取法乎上”、阅读经典成为师生自然的生活状态,为加深师生和学校文化底蕴发挥积极作用。我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一是学校自主发展的迫切需要,二是当前规范办学、素质教育背景和我校特色项目建设的要求,更主要的则是为了让孩子在幼年时期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一、精心规划,遵循原则我校实践国学经典诵读,有一条整体的规划思路——“亲近国学,走进经典”。围绕这一思路,我们制订了各年级总体规划方案,具体明确诵读要求和内容,并使之纳入校本课程;严格落实“每日三诵”机制,按照“赏读、演读、赛读、研读”等几大序列开展各种多种形式国学实践活动;利用“诵读经典,品味盐都”校园之声广播台,充分挖掘扬州、十二圩地方风物和人文历史,将经典诵读与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结合起来。遵循不硬性灌输,不急功近利,不做统一的量化指标要求,不使诵读成为课业负担的“四不要求”,旨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汲取经典中蕴含的道德准则,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培养师生们良好的人格素养。二、营造氛围,构建特色进一步完善校园国学经典氛围的营造,形成朴实、厚重、浓郁的国学文化环境。1、改进板报、手抄报的设计与内容呈现,做到鲜活而又富有童真色彩。2、完善校园国学经典宣传、浸染工作。充分利用学校墙壁、廊道、宣传橱窗,设计主题徽标和传统文化宣传标识,制作宣传横幅,增加国学经典故事画等多种形式,布置和营建精美地国学经典文化氛围,更好地突出学校国学经典诵读特色。3、加强各个班级国学文化环境建设,努力通过诗、书、画及手工制作等手段展示学生国学诵读成果。4、建设班级国学小书柜。将学校集中配备、学生自备与班级经典诵读内容有机结合,丰富国学经典藏书,拓宽经典诵读学习范围,增厚学生国学知识的积淀。三、活动引领,持久深入为了不断将经典诵读活动推向深入,我校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学经典诵读评价、激励活动,如“文明之星”和“孝德标兵”评比、“我爱记诗词”知识竞赛、书画比赛、国学手抄报比赛、诵读表演和“七巧科技”国学作品竞赛等,以赛激趣,以赛促诵。师生们不仅诵国学,用国学,而且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有了成功的体验,所以学生们大都能自得其乐地参与诵读。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得到充分调动。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单调乏味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起来,“小书虫”、“小画家”们明显增多。学校的综合育人环境和师资校本培训也得到改善,原本急剧萎缩的学校规模也得到一定程度遏制。正因为如此,学校的办学成效日益显现,也让更多的家长们满意而倾心,有些原先在镇上上学的学生也转回到本校就读。四、共同参与,提升素养师资力量薄弱是我们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一大软肋。我校遵照国学研究“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成长”的方案要求,着力做好教师读书推进工作,全员参与国学诵读学习、研究,并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议,研讨教学内容的.有关文化信息,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分析汇报阶段研究成果和改进方向、方法。我们设想,今后国学经典诵读一旦在面上展开,我们将主动地运用“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学习形式,获取更多的技术支持,不断推动自身师资力量的增强。开展诵读活动以来,我们也遇到很多困惑,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就是难题之一。家长和老师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在校,老师严格教育,班干认真监督,他们的行为就“合乎规范”;离开学校,放松监管,他们就“行为失范”。是教育的不够严格全面?还是教育合力的缺失?可能包含些,也可能都不是。应该是环境和氛围的不足,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教育,培养对象不仅仅是在校学生,而应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学校只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说则易,行艰难,做总比不做好,贵在坚持,所谓“为者常成,行者长至”。五、正视不足,努力改进我们也有很深刻的教训,主要是在诵读过程中,对把握律感进行诵读的要求掌握不够,学生读得生硬,有些还口齿不清;教者思想认识程度不一,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个体达成度未达到成果预期;在品味经典,汲取涵养上钻研不够,对用传统美德规范学生常规行为指导欠具体,缺乏内涵发掘到自觉文明行为的建构策略等。实践中的不足,更为我们指明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为此,我们将以更高的立足点,更宽泛的视角,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经典诵读实践:1、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校本规划,规范、统一思想认识,采取互动交流研讨举措,切实提升指导老师的业务技能;2、进一步科学设计经典诵读的考评激励实施细则,逐步使师生达到由量而质的提升。3、精心组织具有导向意义的各类诵读实践活动,使得每位老师和学生都能乐在其中,受益无穷。学习国学经典的主要目的是育人,是用我们民族经过时间和历史的考验积淀下来的最优秀的文化影响一代人的问题。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就我校而言,创国学特色是落实素质教育有效的方法之一。今后我校将持久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绝不视之为一场运动。努力让师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直面经典;在古雅的民族音乐中感悟经典;在书法的艺术长河中沐浴经典;在文明礼貌的风尚中浸濡经典,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贯穿于孩子成长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