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第4讲会计的概念框架和会计规范2•会计的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求组成的理论体系–会计实务中需要有一个相对共同的目标以指导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实务中一些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和为什么采取某些处理程序需要有合理的解释和公认的依据或原则–会计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也总结和归纳出了一些会计核算的假设或前提–会计工作的结果应达到怎样的水平也需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明诸如此类的一些问题的理论性概括就构成了会计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通过权威机构制定的财务会计核算规则形成了会计规范3一、会计目标和会计原则(一)会计目标•会计目标(objectives)一般是指财务会计的目标,或者说是指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财务报告要达到的目标及其相应的要求决定着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选择和方向,明确了财务报告的目标对会计核算工作起着导向性的作用4(一)会计目标•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为了向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向政府部门及其他有关方面等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同时也要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以有利于他们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5证券市场中的参与者证券市场证券交易所投资者股东、债权人筹资者上市公司投资银行律师会计师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机构投资者: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供应商职工工会政府机构:证券监管机构税务机关潜在投资者证券分析师研究人员新闻媒体评估师6(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财务报告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应该达到的质量水平需要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有一种共识•会计规范制定者往往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应该达到的水平提出要求,或对会计信息应有的质量特征进行阐述一、会计目标和会计原则7(一)中国会计准则的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即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该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的要求主要包括:–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与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有助于他们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应当具备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应当反映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保持应有的谨慎–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8(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阐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报告的概念框架》中阐述了财务报表应有的质量特征,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特征是指使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的那些属性–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和如实反映,相关的信息应当具有预测价值和证实价值。财务信息还必须如实反映其旨在反映的经济现实,这一基本特征包括全面性、中立性和无差错•第二个层次是增进质量特征,是在基本质量特征的基础上增进信息有用性的质量特征,包括可比性、可验证性、及时性和可理解性9(三)会计原则•会计原则(principles)是会计界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被普遍接受的理念性会计规则和会计处理依据,是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遵循和体现的基本要求,也可以说是对财务会计中被普遍认可和基本遵守的一些惯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有些要求和概括随着会计规范的建设和完善,逐步被制度化因而成为强制性规定•总之,会计原则是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的,是要使财务报告满足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或要具备会计信息应有的质量特征一、会计目标和会计原则10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objectivity)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当排除主观偏见、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核算应当以有效的会计规范为准绳,不同的会计人员对相同的经济业务应当有相同的会计处理、得到相同的会计结果•客观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和可靠性两方面要求112、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relevance)亦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求相关,以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以利于他们根据会计信息做出有关的经济决策•一般认为,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要取决于其预测价值、反馈价值与及时性123、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亦称一贯性原则(consistency),是指各个会计期间所用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应当相同、前后一致,不得随意变更•该原则的目的,一是确保各期财务报表中各类数据前后各期的可比性,以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二是制约和防止会计主体通过方法和程序的变更,操纵会计数据、弄虚作假,提供误导的财务信息•一致性原则也不是说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一经选定永远不得更改,而是指不得随意更改134、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comparability)是指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或公认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不同会计主体之间的会计指标口径应当一致、相互可比•这一原则不仅要求不同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要具有横向的可比性,而且要求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要具有纵向的可比性•不同企业会计指标的可比性,称为统一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会计指标的可比性,则称为一致性。统一性强调的是横向比较,一致性强调的是纵向比较145、清晰性原则•清晰性原则亦称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首先要能弄懂财务报告反映的信息内容,才能加以利用,并作为决策的依据,因此,清晰性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条件•清晰性原则要求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简明、易懂,能清晰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能为大多数使用者所理解156、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总能真实反映其经济实质•“实质重于形式”强调当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其外在表现不相一致时,会计人员应当通过专业判断确定其经济实质167、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亦称审慎性原则、稳健性原则,或称保守主义原则(prudence,orconservatism),是指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应充分预计和确认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只有可能性的资产和收益•也就是说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某些会计事项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尽可能选择一种不致虚增账面利润、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方法178、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materiality)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对重要会计事项,须进行详细的核算和反映;对于不很重要的会计事项,可适当简化处理•会计核算中遵循重要性原则就是要考虑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问题•重要性概念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来看的,但是重要不重要却是由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确定的,而不是由信息使用者决定的•重要性与相关性具有内在的联系,相关性是一种质量上的要求,而重要性是一种数量上的要求;相关性原则的核心是信息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是否相关,而重要性原则的核心是信息对使用者的决策是否重要•重要的信息肯定相关,但相关的信息却可能因为金额太小而不重要。由于信息过滥并不会给使用者的预测和决策带来好处,因此必须将重要性原则与相关性原则结合起来189、及时性原则•及时性(timeliness)原则是指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会计信息与决策的相关性不仅表现在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方面,而且表现在会计信息时效性方面,过时的会计信息对决策者的使用价值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无效•在会计核算中,坚持这一原则就是要求及时收集和确认会计信息、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及时传递会计信息,以满足各方面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1910、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accrualbasis)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权责发生制亦称应计制,与它相对的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亦称现金制,是指以实际收付现金为标准来确定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收到现金的收入确认为当期的收入,付出现金的支出确认为当期的费用,而不管收付的现金从权属上是否属于本期2011、收入实现原则•收入实现原则(realizationprinciple)是关于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条件下确认收入的原则,具体来说是指企业赚取收入的过程只有达到某一时点、符合一定条件以后才能进行收入的确认•收入实现确认的基本原则是,带来收入的产品销售或劳务提供已经完成,与产品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购买方,或者提供劳务的责任已经履行,企业已经取得现金或取得收取现金的权利•收入实现原则关系到企业一个会计期间收入与利润数据的正确性,本会计期间的收入到下一会计期间确认,会使本期的收入和利润虚减,下期的收入和利润虚增,造成两期的收入和利润都不准确•因此,收入实现原则在会计期末的运用比较敏感,能否正确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收入尤其是利润指标的质量2112、配比原则•配比原则(matchprinciple)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取得的收入与为取得该收入而发生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这样才能计算出正确的利润•一般根据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因果联系进行直接配比,如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相配比,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成本相配比•配比原则的另一层含义是,根据收入与费用项目存在的时间上的一致关系,将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某些与特定的收入项目没有存在明显的直接因果关系的费用项目,如差旅费、办公费和管理人员薪酬等,应与发生在同一期间的收入相配比•但是,在会计核算中,收入和成本、费用的确认并不是一一配比的,配比原则的要求是,符合配比条件的项目必须进行正确配比,不符合配比条件的项目则不能进行错误配比•另外,还有一些费用和损失是必须在某一会计期间确认的,不能借口配比原则而不予确认2213、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收益性支出计入当期损益,资本性支出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一个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处理,或者说收益性支出是指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应从当期已实现的收益中得到补偿的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多个会计年度(或多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处理2314、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亦称实际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会计要素在确认时应当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各会计要素入账后在以后各会计期间保持其账面价值,后续计量以已入账的历史价值为基础,财务报告中披露的信息为历史成本信息。除法律、行政法规和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各会计要素的账面价值•坚持历史成本原则就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不过,如果企业的某些会计要素(主要是资产类项目)在入账后的存续期间已经发生了减值,其账面价值不能反映其未来可收回金额,保持其历史成本实际上高估了该会计要素(资产)的价值,这时企业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24二、会计假设和会计计量模式一、会计假设•会计假设(assumption),也称会计核算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和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中,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条件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假说或设想,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251、会计主体(accountingentity)•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