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00字]电影《邓小平》观后感【范例4篇】【参考指引】此例优秀文档“[500字]电影《邓小平》观后感【范例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电影《邓小平》观后感500字【第一篇】很少看电视的我最近也在“追剧”了。不是奇妙深邃的美国科幻剧,也不是精致细腻的英国历史剧,而是一部讲述邓小平生平的电视剧。花了三天三夜,追完剧的我关掉屏幕,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也许是受我父亲的影响吧,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对政治感兴趣的人。以致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不知道除了毛主席之外,国家主席是谁,更不用提康生、陶铸、王志美、荣毅仁这些名字了。但在这部电视剧中,我不仅在新中国由“十年文革”的废墟中崛起的过程中,熟悉了这些名字和他们代表的历史,而且通过“小平同志”一次次激动人心的讲话中,再一次重新认识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伟大理念在那个特殊时期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重新认识了社会主义总设计师——邓小平。我是从微信上一小段视频里接触到这部电视剧的。视频中,小平同志左手坚定的一挥,对“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说:“香2/10港的主权问题,没得谈!”那嘴唇微微撅起的倔强和坚定的眼神,深深吸引了我。让我对这部电视剧有了浓厚的兴趣。有人说,演员长得的一点也不像邓小平。我倒是觉得,他把小平同志演活了。商量的时候伸出右手两个手指,做决定的时候伸出左手一个手指,还有挺直的脊梁,亲切的眼神。也许马少骅是不像邓大人,但是我觉得,这就是一代伟人活在我心中的样子。他总是先默默的听取别人的意见,还总是说“实事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该拍板的时候坚定不移,而敢于承担风险。一切领导者的优良品质,在他身上完美的演绎了48集。“黄猫黑猫”、“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从小到大在政治课上背诵的一条条《邓小平理论》,忽然之间变得有血有肉起来,让我突然有一种从新拿起书本的冲动。最令我感动的,是小平同志登黄山光明的一幕。七十五高龄的他,看着云端中若隐若现的高峰,眼神坚定的说:“走,今天一定要拿下这个山峰!”就像是一位黎明出征前的将军,迈着坚实有力的步伐,登上巅峰。一位中学生请他签名,一笔一划写得仔细认真——看到这里,我忽然想到,高龄的邓公尚如此,三十六岁的我有什么理由畏惧一个个疑难病例,有什么理由不一针一方做好每一个治疗呢?唐太宗说过:“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七十年代,是动乱的年代,也是中国开始腾飞的年3/10代。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和邓公的贡献,对于当下千千万万被物欲挑战信仰的中国青年有着特殊的意义。每当我想到现在快捷的高铁、发达的深圳、人才鼎盛的高校和先进的汽车生产技术,不由就回忆起电视剧中邓公三十年前极具魄力的预言,就更是崇敬,更是缅怀,更是激励了。电影《邓小平》观后感500字【第二篇】200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决定写一部邓小平传记来帮助美国人理解亚洲未来的发展。他历时10年,采访接触过邓小平的各国政要,在中国会见了包括国家领导人在内的300多人,查阅引用的中西文献书籍索引即接近百页,用全景视角将历史上最大国家的变革历史勾勒得令读者身临其境。该书英文版《DengXiaopingandtheTransformationofChina》出版后,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终选名单,获评《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媒体2011年最佳图书。但它在美国销售的2万多册远不能与中国的畅销相比,因为最关注那段历史的,还是中国人。在那个纷繁复杂、浓墨重彩的时代,邓小平展现了什么样的特质呢?1在失去航图的大海上引领前行1979年3月,当时的港英总督麦理浩爵士到北京面见邓小平,谈及香港面临的困难。邓小平说:“你如果觉得管理香4/10港不容易,那就来管理中国试试。”“文革”中国家陷入混乱,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40美元,经济接近破产。最要命的是思想僵化保守的大气候,对于离经叛道的严防死守。今天40岁以下的人,很难理解当时“政治正确”有多么重要。“摸着石头过河”,是因为完全不知后果会如何——留学会不会人才流失?合资会不会压制民族工业?改革开放的每一步,无不经历现实的风险与思想的交锋。而避免党的分裂,才能使党专心处理国家面临的真正问题。一个国家的全部责任是多么沉重!邓小平必须鼓励新思想,同时尽量减少偏保守干部的抵制;尊重毛泽东的威望,又改变原来的发展思路;既维护稳定,又开放经济。傅高义认为,他不是手持蓝图、主宰变革的“设计师”,他更像为转型过程提供全面领导的“总经理”,对现实做出反应和思考,用团队和群众能接受的步调和方式展示给他们。邓小平对科学于中国复兴的作用持有近乎着魔的信念。他促进与美、日关系的正常化,以得到现代化建设中所需要的安稳环境、资本和技术。傅高义认为,邓小平完成了一项过去150年里中国所有领导人都没有完成的使命:和同事找到了一条富民强国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引导了中国社会和组织结构的根本转型。2务实的态度与坚定的原则邓小平善用朴素的大白话解释复杂而有争议的问题,这种5/10机智通俗的说法让人很难反对。“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减弱了意识形态的严肃感,意味着干实事更重要。傅高义认为,实事求是可能是邓小平的基本哲学。的确,邓小平无数次将人们从意识形态的争论拉回到每个人都能理解的现实问题上来,他的手段是灵活的。他使用“管理”这个中性词提倡学习西方,既能引进比技术更多的东西,又能减少保守力量的抵制;城市需要小型私营企业,他给出的理由是需要给返城青年找到工作,以免他们在城里闹事。像桥牌中注重“时机”(timing)一样,在诸如废除城市和农村的集体制度、摆脱计划经济、建立经济特区等重大问题上,在感到政治气候完全有利前,他会推迟采取坚定的立场,用成功的试验来争取多数高级干部的赞成,至少是接受。而在这一切的后面,是他坚定的原则——他坚信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必须从观念到贸易全面向外部世界开放;他坚信只有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才能带领中国走向强盛;加快发展经济,党才能获得人民的拥护;经济发展需要稳定。傅高义以他的独立研究证实: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领导是中国改革取得巨大成果的关键。3个人风格与魅力:机智、直率、精力旺盛当美国国会议员逼问邓小平中国是否允许自由移民以换取最惠国待遇时,邓小平不动声色地回答:“噢,这事好办!你们想要多少?1000万?1500万?”为调整过热的经济,与日本签订的很多协议需要撤消,邓6/10小平没有谦恭地道歉,而是直率地承认中国缺少经验,犯了错误,现在遇到困难局面。内在的自信,使他能直奔实质问题;和外国人打交道时,视他们为解决问题的伙伴。他从不纠缠于过去的错误或谁要对其负责任,只想把摸到手的牌打好。他拥有政治家必备的禀赋:丰富的经验、杰出的判断力、战略规划能力以及同其他人合作治理国家的能力。赫鲁晓夫回忆说:“毛泽东认为他是领导层中最有前途的官员。”他被称为“钢铁公司”:选择领导人时,不是看他们是否对自己忠诚,而看是否最称职。邓小平不跟他任命的人发展私人友谊,他们只是共同干事业的同志。他从16岁离开家乡后再没回去过,他要报效的是整个国家,而不是任何地域、派别或朋友。捧读至此,不禁想到林则徐的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979年,邓小平访美期间拍摄的纪录片曾令中国人瞠目结舌——工厂、交通和通讯,住着新式住宅、拥有各种现代家具和穿着时髦的美国家庭……而今天,这一切在中国已变成现实。电影《邓小平》观后感500字【第三篇】央视“黄金档”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引来巨大反响。该剧讲述了邓小平1976年复出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带领党和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7/10破重重阻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本以为看这部电视剧的观众都是像我们五六十年代的这茬人,因为这段“历史转折”我们都经历过,有过切身的感受。意想不到的是,许多80后也爱看,碰到一起,还和我们这些过来人聊起有关这部电视剧的许多很有意义的话题。类似这样“无代沟”,是很少见的审美现象。关于邓小平的影视剧拍过不少,而写这段“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却是第一次。观看此剧,有三个非常深刻的印象。一是邓小平复出。当初中央安排他抓全面工作,但是邓小平却选择了分管教育和科技。教育与科技乃是事关祖国前途的大计。1977年,刚刚复出的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并作出了当年恢复高考的决定。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报考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剧中展现了1977年恢复高考,及邓小平与应邀进京的苏步青等科学家共同参加科学座谈会的故事。其中还有这样一个场景: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开学典礼上,著名学者马寅初看到这个特殊的班级,既有叔侄同班的,也有夫妻同班的,于是笑着对同学们说,这真是世界奇观。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是一次教育界拨乱反正的伟大创举,更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深刻印象之二是,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冲破观念束缚,敢闯敢试,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留下的一堆烂摊子,不仅8/10仅表现在物质的匮乏,更体现在思想上的教条和僵化。该剧重点描写了《光明日报》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情节,这些鲜见的内容首次在荧屏上呈现,而这篇文章引发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对“两个凡是”的否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步入了深水区,突破利益藩篱,动自己的奶酪,还是要有当年小平同志坚持改革的勇气、解放思想的锐气和责任担当的正气。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深刻印象之三是,小平同志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小平同志有一句经典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电视剧中有一个情节:小平同志视察大庆油田的时候,问一名生产能手、劳动模范月收入是多少。职工回答:45元2角。小平同志感慨地说,收入太低了,再不能搞平均主义了,要按劳取酬。小平同志心怀人民,尊重群众,他推动的改革开放,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美满幸福的日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热爱人民,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力量源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科教兴国,一切为了人9/10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在举国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让我们继承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全面深化改革,坚信“中国模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不懈奋斗!电影《邓小平》观后感500字【第四篇】在纪念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两年前拍摄的影片《邓小平》又将在全国上映。能够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向全国观众奉献上我们的作品,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因为这部影片饱含着我们对小平同志的崇敬和真情,也承载着我们的艺术追求。邓小平自己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对邓小平的直接印象,却是一位既严厉又慈祥的父亲。他更像一个中国人眼里的老家长,那种当家人的责任和气度,为了让中国共产党救中国、救人民的诺言彻底实现,他喊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已进入古稀之年的长者,一位按常理该安享天年的老人,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抗争,扛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旗,这是何等感人至深的壮行!一个导演在构思他的一部新影片时,必须考虑观众的参与程度,观众的想象能被激发起多大幅度?能为影片做出多少补充?这样才能准确地选择影片的内容和容量。观众的呼应与反馈将决定一部影片的成败。就电影《邓小平》而言,这是一部10/10伟人巨片,有着经典的历史价值,有着超负荷的信息量,必须调度非常丰富的电影语言,为我所用,而不必介意电影语言的时代性,只应以恰如其分地表现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