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文集读后感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7毛泽东文集读后感5篇【参考指引】此例优秀文档“毛泽东文集读后感5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毛泽东文集读后感1他,深受人民爱戴,被比作东方升起的红太阳;他,充满胆识和智慧,令无数对手和敌人胆寒;他,就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毛泽东。毛泽东同志的渊博学识和政治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他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也不是上天的恩赐。正如《毛泽东阅读史》一书所昭示人们的那样:毛泽东同志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是和他投身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和他一生刻苦的读书生活分不开的。正是读书,使毛泽东具有了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毛泽东同志可谓是终身学习、酷爱读书的典范。在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中,若论读书之多、之广、之深、之活,无人能出其右。早在少年读私塾时,他就读了《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普及读物和“四书”、“五经”等儒学著作。从此,他一生不断读书,甚至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乃至极其艰苦的长征岁月里,都没有间断过读书。据不完全统计,毛泽东同志一生读书13万余册,其中《红楼梦》5遍,《资治通鉴》17遍,《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熟读成诵,《共产党宣言》毕生在读。2/27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在学校求学的年代,他的阅读,便已和一般学子有所区别,不单纯是为了修学储能,更多的是为了寻求他心目中能够变动天下人心的“大本大源”;在五四运动期间,他的阅读,是为了树信仰,求真知,在各种救国方案的比较中,选择和确立一种为之奋斗的“主义”;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他的阅读,围绕所从事的实际活动来展开,或为推进国民革命发挥宣传教育作用,或为立足国情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寻求理论依据;在长征到达陕北和抗战前期那段时间,他的阅读,主要是为总结土地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指导全民族抗战的新实践,进而作理论上的阐述和创新;在延安整风前后,他的阅读,主要是为转变和改造党内不良的学风、文风和党风,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他的阅读,是为了防止党内骄傲自满情绪,在全社会普及马克思主义教育,为巩固和建设新中国掌握此前不甚熟悉的东西;在1956年前后,他的阅读,更多的是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上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严重失误后,他为纠正各种错误认识和不良风气,更是孜孜不倦地读书、荐书和讲书;在60年代前期,他的阅读,比较注重从中苏论战和国内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需要出发,目的是防修反修;3/27在十年“文革”期间,他的阅读依然很执着,但有困惑,甚至不乏感性,充满对现实和未来的忧虑。一生不断的读书过程也是毛泽东同志不断提升人生理想信念的过程。假使他只记得当年私塾老师教授的那首《琵琶行》,假使他只会吟诵“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那么他充其量只是个“县令”、“郡守”,不过为国家守土而已。况且恰逢乱世,更合理的结果恐怕也就是“有怀投笔,无路请缨”。庆幸的是,毛泽东同志求知欲旺盛,似乎从不愿意停下探索的脚步。他熟读曾国藩,深知当时中国处于“百年不遇之变局”;他深读马克思列宁,找到了被称为“主义”的“旗子”;他更读懂中国,探索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政权可以长存的真理。“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纵使王明能用俄语把马列主义倒背如流,又如何能够避免遵义会议后被毛泽东取而代之的结局?作为一位读书家,毛泽东同志学贯中西,学用结合,读有所得,得有所用,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论学思想。他刻苦用功、好学深思的精神,修学储能,修身处世的态度,对人生对真理对国家命运的孜孜以求地学习和思考,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今天,捧读《毛泽东阅读史》,学习他的读书经验,分享他的读书喜悦,除了对一代伟人倍增崇敬,我也深深感到读书4/27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对于一个国家兴衰的重大意义。根据一份权威读书报告:美国人平均每人每年看书21本,日本人平均每年看书17本,中国人平均每年看书不到3本,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为64本,是中国人的21倍还多。众所周知,犹太民族的历史是一部苦难的历史,经受了一次又一次毁灭性的打击,让世界惊叹的是,尽管灾难如此罕见,他们却向世界贡献出了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敢于忽视犹太人的存在,这不正是读书的力量吗?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学科新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新的历史任务中,层出不穷的新理论、新知识、新领域、新实践需要我们学习掌握,学习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紧迫。我们广大青年公务员更是肩负着重要职责和使命。只有不断增强紧迫感,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做到努力学习、刻苦学习,使自己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储备、缜密的逻辑思维、前瞻的敏锐视角,才能在各种复杂形势和热点难点问题面前,确保政治坚定,业务精深,应对自如。“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没有坚强的品质,我们就不能攀登人生的高峰,更无从谈起树立正确而远大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作为新时代的民族工作者,让我们从我做起,从读一本书做起。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光荣事业,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以自己微小的力量积沙成塔,5/27集腋成裘。朋友们,让我们与伟人同行,为圆好团结梦、实现发展梦、共筑中国梦而发奋读书!毛泽东文集读后感2他深受人民爱戴,堪称近代以来世界绝版的巨星;他深信“与人斗其乐无穷”,一生孜孜不倦,令无数对手和敌人胆寒;他有很多重量级的称谓: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迄今无人超越,将来也不会;他不是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他是——毛泽东。毛泽东的渊博学识和政治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他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也不是上天的恩赐。《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书言简意赅地昭示人们:毛泽东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是和他投身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和他一生刻苦的读书生活分不开的。读书,使毛泽东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确实,读书贯穿了毛泽东整个人生。在韶山冲的旧式私塾里,在投笔从戎响应辛亥革命的新兵行伍中,在岳麓书院下,在橘子洲头,在南下北上的求学路上,在长征途中,在决定中国革命走向的延安窑洞内,在“王师北定”后入主中南海的岁月里,乃至临终前的几个小时,读书生活都是镌刻其中无法磨灭的烙印。不断读书的过程是毛泽东不断提升人生理想信念的过程。假使他只记得当年私塾老师教授的那首《琵琶记》,假使他只6/27会吟诵“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那么他充其量只是个“县令”、“郡守”,不过为国家守土而已。况且恰逢乱世,更合理的结果恐怕是“有怀投笔,无路请缨”。庆幸的是,他求知欲旺盛,似乎从不愿意停下探索的脚步。他熟读曾国藩,深知当时中国处“百年不遇之变局”;他读懂曹操,深谙不仅可以做“治世之能臣”,更可以做“乱世之奸雄”;他读马克思列宁,找到了被称为“主义”的“旗子”;他更读懂中国,探索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政权可以长存的真理。“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纵使王明能用俄语把马列主义倒背如流,又如何能够避免遵义会议后被毛泽东取而代之的悲惨命运?书中的营养令毛泽东疯长,塑造了他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普通的读书人信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如簇”,为的是有朝一日可以享受富贵;层次稍高者大多刻苦钻研厚黑之学、帝王权术,热衷斗争,斗人被斗;有经天纬地之才者,在浩瀚书海中不断追寻的是安邦定国之策,为的是成为“中兴名臣”。而伟人读书,涉猎比前三者都广,层次比前三者都高。伟人读书,取之书本,高于书本,自成一体,空前不绝后。——当然,后人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从毛泽东身上,我们看到了太多这样的痕迹。当李贺还在咏怀伤古,哀叹“天若有情天亦老”时,毛泽东告诉他“人间正道是沧桑”;当古中国的兵书上“穷寇勿追”还被视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时,毛泽7/27东大笔一挥写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当“怒发冲冠”的岳武穆带着“靖康耻、犹未雪”的遗憾早早远去时,毛泽东告慰这位民族英雄说“凭栏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有的时候,毛泽东还会即兴发挥,和自己的偶像来一场穿越古今的隔空对话:“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魏武帝曹操如果能听到的话,恐怕也只能笑对这样的揶揄,毕竟这个后来人已经超越了他许多。与毛泽东刻苦读书相伴的是他卓越的革命实践。他爱读书,但是不死读书;他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指导革命实践;他文采风流,他戎马一生。早在青年时代,他就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他领导革命时,更是直言不讳地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他是马基雅维利笔下的完美“君主”,既是“狐狸”,也是“雄狮”。有人讲“书生造反,十年不成”,面对革命敌人,毛泽东丝毫不顾忌读书人的所谓“文明面具”,永远都是秋风扫落叶式的“野蛮”进攻。面对这样一个难缠对手,缴械投降似乎是反动派们最好的抉择。如果书本教育了我们什么,如果历史教育了我们什么,那就是战争——特别是革命战争,永远是残酷的。历史还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江山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毛泽东一家就为中国革命贡献了六个烈士。对于被称为革命家的毛泽东而言,文学家、诗人的称号只是副产品。读书使他文采风流,读书也8/27铸就了他义无反顾投身革命的情怀,读书的感悟和亲身的经历也当然地向他揭示了中国革命的残酷性,“一门六忠烈”就是毛泽东为革命无所保留的最直接的印证。而他的境遇,这又何尝不是中国无数革命者境遇的缩影。伟人已经逝去,历史的回响依然振聋发聩。放眼现实,对于伟人的评论,从来没有盖棺定论过:爱他的人爱得死去活来,恨他的人恨得咬牙切齿。但无论如何,他的功绩无法抹杀,他的人生永远不会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谢幕。坦率地说,我没有资格对这样一位人物做出评价,我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汇集成篇,更多的是为了让自己牢记中国共产党创业的艰辛,目的是为了提醒自己守业责任的重大。我,一个热爱读书的青年,一个年轻的检察干警,一个普通的共产党人,发自内心地对这位革命家保持着尊重,永远珍视他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毛泽东文集读后感3《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展现,是对20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1944年,晋察冀日报社出版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建国后出版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1991年7月1日,《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第二版正式出版发行。邓小平同志为新版《毛泽东选集》题写了书名。读书人:杨犁民9/27跟大多数中国孩子一样,在我还未跨进学堂、目不识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背诵不少诗歌了。不一样的是,我能够背诵的诗歌不是唐诗,而是毛泽东诗词,诸如《如梦令·元旦》、《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等。那时候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也不明白父亲教我背毛泽东诗词的用意。上中学后,课本中开始有了一些毛泽东的文章,都是必学篇目。它带给我的直观感受跟其它文章是不一样的,要么大巧若拙,平白如话,要么文采飞扬,纵横捭阖。特别是学到《沁园春·雪》这首词后,一时间竟被其唯美诗意和磅礴气势所震撼,于是迫不及待地想办法找来一本《毛泽东诗词》和《毛泽东选集》研读。从人们常说、以前我不大明白是什么的“老3篇”到《别了,司徒雷登》,从《改造我们的学习》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每1篇,我都被其独特的文风和慎严的逻辑所折服。随着历史知识的慢慢增多,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了更多的了解。我把《毛泽东选集》的所有篇目跟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相对照,发现不管是文学性的文章还是调查报告,都对当时中国革命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从那时候开始,我读书就养成了先读、深读目录的习惯。读它的谋篇布局,读它的组织架构,读它的内在逻辑关系,然后再具体读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标题,每一个段落。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凡事预则立。这正是我读《毛泽东选集》所得到的最大收获。在这以后的人生旅途中,无论遇到大事还是小事,10/27我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