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第一讲字体大小:《预算会计》导读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组成两大会计体系。两者最大的区别是:预算会计主要核算和监督政府、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运动;企业会计主要核算和监督企业的经营资金运动。下面对本课程的内容、特点简单介绍:一、《预算会计》的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预算会计的概述。主要讲述预算会计的概念、特点、会计要素和组织体系。第二部分,财政总财政预算会计。主要讲述政府财政资金分配活动的会计核算。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资产、负债、净资产、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的会计核算,以及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第三部分,行政单位会计。主要讲述行政单位财政资金拨入、使用和结余的会计核算,包括行政单位财政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以及行政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第四部分,事业单位会计。主要讲述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拨入、使用和结余的核算以及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核算。包括行政单位财政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以及行政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第五部分,预算会计专题。主要讲述财政改革对预算会计的影响。包括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中的会计核算、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中的会计核算、部门预算制度改革中的会计核算、非税收收入的会计核算。二、本课程的特点1.系统全面。本课程详细地讲述了预算会计的基本内容。2.与时俱进。针对财政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深入的讲解。这体现在专题讲解中。如非税收入的核算。3.务实性。本课程不仅讲述预算会计的基本知识,而且更强调预算会计在实务工作中的具体操作。4.深入浅出。本课程列举大量例题,帮助大家理解。因此,本课程无论对实务工作者还是初学者都有很大的帮助。第一章预算会计概述本章主要学习目标:1.预算会计的概念、特点。2.预算会计的要素与会计等式。3.预算会计的组织体系第一节预算会计的概念一、预算会计的概念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是我国两大会计体系之一。从概念来看,具体来说,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1.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及各类事业、行政单位。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事业、行政单位。2.预算会计的客体或者对象,是财政性资金运动、单位预算资金的运动,以及有关经营收支的过程和结果。具体来说,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主要是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或赤字)等多项财政性资金活动;行政单位会计的对象主要是预算资金的领拨、使用及其结果;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主要是单位预算资金及经营收支过程和结果。3.预算会计的目标是为预算管理提供会计信息。4.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预算会计的任务和作用是随着经济、事业发展和财政职能的转变而变化的。二、预算会计特点(主要与企业会计相比较而言)与企业会计相比,由于核算对象、任务及业务性质等的不同,预算会计的主要特点见下表。有五个特点1.适用范围2.核算基础3.会计要素4.会计等式5.专款专用原则项目预算会计企业会计适用范围不同适用于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适用对象具有明显的非盈利性。适用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类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会计要素构成不同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大类企业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类会计等式不同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专款专款原则执行该原则不执行第二节预算会计的要素与会计平衡等式一、预算会计的要素会计要素就是会计对象的构成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个要素。(一)资产资产,是会计主体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一般来说,资产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资产的实质是经济资源。(2)资产是由特定主体所控制或运用的。(3)资产必须能以货币计量。具体讲:1.各级财政资产。根据《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规定:资产是一级财政掌管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财政性存款、有价证券、暂付及应收款项、预拨款项等。2.行政单位的资产。根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资产是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行政单位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3.事业单位的资产。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事业单位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二)负债负债,是指一个会计主体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一般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负债是指已经发生的,并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必须偿付的经济责任。(2)负债的实质是未来的经济利益的丧失或牺牲。(3)负债能以货币进行确切计量或者可以合理地预计。(4)负债一般都有确切的债权人和到期日。具体讲:1.各级财政负债。根据《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规定:负债是一级财政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偿付的债务。包括应付及暂收款项和按法定程序及核定的预算举借的债务、借入财政周转金等。2.行政单位负债。根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负债是行政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各项资产偿付的债务,包括应缴预算款、暂存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等。3.事业单位负债。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偿还的债务。事业单位的负债包括借入款项、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各种应缴款项等。(三)净资产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是属于一级政府、一个单位所有的资产净值。具体讲:1.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净资产。根据《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规定: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各项结余、预算周转金等。2.行政单位的净资产。根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和收入减支出的差额。包括固定基金、结余等。3.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四)收入收入,是指国家或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具体讲:1.财政收入。根据《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规定:财政收入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根据法令和法规所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是一级财政的资金来源。收入包括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专用基金收入、资金调拨收入和财政周转金收入等。2.行政单位收入。根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等。3.事业单位收入。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和基本建设拨款收入等。(五)支出支出,是指一级政府或单位按照批准的预算所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具体讲:1.财政支出。根据《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规定:财政支出是一级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对财政资金的再分配。包括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专用基金支出、资金调拨支出和财政周转金支出等。2.行政单位的支出。根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而发生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行政单位的支出根据资金管理要求分为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3.事业单位的支出。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或其他活动所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以及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开支。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上缴上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等。二、预算会计的会计平衡等式预算会计的会计等式,是指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之间的关系。会计恒等式是会计学中的一个基础性理论,它是单位开设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用公式表示为:资产=负债+净资产(1)由于单位在业务运作的过程中,必然会取得一定数额的收入,同时也必然会发生一定数额的支出。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为结余,因而三者的关系为:收入-支出=结余。而结余的正负必然增减净资产。因此,从动态看,公式(1)可变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上式可进一步变形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2)通常,公式(1)为静态等式,反映单位在特定时点的资产、负债与净资产的恒等关系。公式(2)为动态等式,反映单位在业务运营过程中的收支情况及净资产的增值情况。第三节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与分级一、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预算会计是为预算管理服务的,预算管理体系决定预算会计体系。目前,预算会计体系由各级人民政府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和基本建设拨款会计等组成。其中,财政总预算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是其主要组成部分。本教材主要介绍这三个专业会计的核算方法及内容。(一)财政总预算会计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是指组织国家财政收支、办理国家预算、决算的专职管理机关。财政总预算会计是指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财政周转金等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二)行政单位会计行政单位是指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它是以本单位实际发生各项经济活动为对象,核算、反映和监督本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三)事业单位会计事业单位是指不具有社会生产职能和国家管理职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上层建筑、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单位。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核算、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二、预算会计的分级(一)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分级财政总预算会计根据国家机构建制和预算管理体系,分为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国家财政部设立中央级财政总预算会计;省级(包括自治区、直辖市)的财政厅(局)设立省级(包括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总预算会计;市(地、州)财政局设立市(地、州)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县(市)财政局设立县(市)级财政总预算会计;乡(镇)财政所则设立乡(镇)级财政总预算会计。(二)单位会计的分级单位会计根据现行的行政、事业管理体制,预算拨款关系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的编制程序,一般分为三级:1.主管会计单位(简称“主管单位”)。与同级财政部门直接发生经费领报关系或建立财务关系(预算外资金审批关系、财务收支计划与会计决算审批关系),并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主管会计单位。2.二级会计单位(简称“二级单位”)。与主管会计单位或上级会计单位发生经费领报关系、财务收支计划与会计决算审批关系,并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二级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下边没有所属会计单位的视同基层会计单位。3.三级会计单位(也称“基层会计单位”)。与主管会计单位或二级会计单位直接发生经费领报关系、财务收支计划与会计决算审批关系,下面没有附属会计单位的,为三级会计单位,也称基层会计单位。以上的会计单位,都应建立独立的单位预算,实行比较完整的会计核算制度。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实行单据报账制度,作为“报账单位”管理。回顾一下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1.预算会计是反映和监督财政性资金运动的会计信息系统,其目标是为预算管理提供会计信息。2.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行政单位、事业单位。3.核算基础主要是收付实现制.4.五大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会计等式: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5.从会计主体来看,预算会计体系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从会计管理体制来看,财政总预算会计分为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预算单位会计分为三级:主管单位会计、二级单位会计、三级会计单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第二讲字体大小:第二章财政总预算会计概述财政总预算会计在预算会计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财政总预算会计作为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