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习近平七年知青春岁月》观后感【最新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0读《习近平七年知青春岁月》观后感【最新4篇】【参考指引】此例优秀文档“读《习近平七年知青春岁月》观后感【最新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读《习近平七年知青春岁月》观后感【第一篇】央广网大连10月25日消息(通讯员李亮)“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广大青年给予高度重视,引发高校掀起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热潮。大连工业大学依托自主设计开发的“大学印象”APP载体,创新开展深入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活动,短短几天,吸引了上千名大学生主动发表“微感言”,以移动互联思维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成效,为党的十九大献礼。《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记录了习总书记在陕北的知青岁月,总书记青年时代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具有无比强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对广大青年学子产生了跨越历史时空的共振共鸣。学校在向学生党支部发放《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纸质书籍的同时,还在“大学印象”APP中开设了“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频道,2/10频道由“电子书”、“精彩片段”、“我想说“等栏目组成。学校第一时间申请了电子书资源,让全体同学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到书籍的全部内容;同学们可以把自己最喜欢的原文片段共享在“精彩片段”栏目中;“我想说”栏目让同学们有了边读边发表感想心得的平台,并能通过留言进行交流互动。学习频道推出后,很快受到同学们欢迎,不到一周时间,就有超过千名同学在专栏内发布了自己的“微感言”。韩强江同学与大家分享了习总书记在忙碌的工作中利用休息和吃饭时间坚持读书的精彩片段,他表示,习总书记在艰苦的环境下,仍然保持着爱学习、勤思考的上进心,体现了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据悉,“大学印象”APP是大连工业大学自2013年开始探索“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出的有效实践成果,2016年正式上线后,连续两年在大一新生中引起热烈反响,普及率高达99%以上。以移动互联新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形式的变化,更促发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只有和时代发展保持同步,才能把握学生成长规律,进而在有效互动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读《习近平七年知青春岁月》观后感【第二篇】每个人的青春岁月只有一次,如何有价值的度过这段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年出版),一个能吃苦爱3/10学习有担当充满人生正能量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本书无疑是年轻人最好的生活学习指南,是指引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人生动力。感受一: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人无学,则不明理;人之有学,则有力。”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们说:“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近平很喜欢学习,平时也很喜欢看书,喜欢思考,喜欢写东西。他带来不少书,不仅自己经常看,也把书借给别的知青和村里的老乡看,他也从别的知青那里借书、找书看。他在田间地头休息间隙抓紧读书,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他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他读书兴趣广泛。习近平总书记既从书本经验中来也能到实践经验中去,他刻苦钻研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他看问题从多方面考虑,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方式,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反复推敲,互相印证。他做群众工作注意方式方法,更能抓住根本。习近平说得好:“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感受二:工作不能等靠要,而是要积极作为。在梁家河的七年里想干一件事情,无论有没有先例会不会成功他都是先调研研究了解实际情况,然后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脚踏实地去做,去苦干实干。七年里他带领干部、群众打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点、铁业社、磨坊、办沼气。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因为他的心里一直把人民群众放在第4/10一位。感受三:永远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曾自述:“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习近平认为自己“就是个普通农民”。从刚到梁家河才几天就去吊唁一位老党员过世的母亲,到对智力有点缺陷的灵娃之包容、关心;从把“娘的心”针线包送给村民张卫庞,到帮助果农提高苹果产量质量;从把好点的粮食分给老乡吃,到对贫下中农、老人、儿童、残疾孩子的真诚相待;从倾其所有把一切有用的东西给讨吃老汉,到慷慨助他人,目的都是为了让群众过上美好的生活。这样,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近平的为民情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我们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我们年轻人要不忘初心,珍惜韶华,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读《习近平七年知青春岁月》观后感【第三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记述了40多年前总书记在梁家河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反映了青年习近平重感情、讲情义,勤于思考、善于思辨,志存高远、知行合一的品格风范。黄土地之子:重感情、讲情义青年习近平是一个重感情、讲情义的人,他对群众的感情5/10是实在的、具体的,而不是空洞的、抽象的。他把自己称作农民,把这看成很光荣的事。他和群众打成一片,无论是老汉、后生、娃娃、婆姨,他都能跟大家聊到一块儿。他办事有条理,说话有道理,群众把他看成自家人。他眼里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尊重每个人。他与人交流、谈话的时候,即使对方是再穷的人,他也全神贯注地听。青年习近平对人民群众的这种感情,从书中可以看到很多例子。比如,年纪轻轻的他就很本能地看重中国的人情,对革命前辈很尊重。他们一帮知青刚到梁家河的一天早晨,习近平和同伴走到一户人家院子里,得知主人的老母亲——一位当年支持革命的普通妇女,因年迈过世,习近平先是客客气气地征求主人家的意见:“我们能不能进去看看”,然后进到窑洞,面向炕上老人的遗体恭恭敬敬地鞠了几个躬。只要对革命做过工作,哪怕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青年习近平都对她们怀有崇高的敬仰之情。这是一种朴素的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也可以说是流淌着红色血脉的亲情。青年习近平对人民有感情,人民对他也有感情,1975年在他离开梁家河时,一推开窑洞门,全村男女老少站满一院子自发为他送行,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不舍。村民们唯一一次看到习近平落泪,是他这时赶忙走过去搀扶一位前来送行的双腿残疾的村民。离开梁家河后,他还是念念不忘当地人民,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比如,在厦门工作时他写信给延川县委书记帮忙给村里通电;在福建省委工作时联系给村6/10里办了所学校;他两次帮助一位患骨髓炎的村民治病,救了他一条命。这类例子,不胜枚举。15岁时,习近平来到黄土地时也曾迷茫、彷徨,然而22岁离开时他已有了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走到哪里,永远都是黄土地的儿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干一切事情都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通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书中的许多事例可知,这一坚定的理念是有其情感基础的,这和他青年时代对人民的深厚情怀是一脉相承的。豪放青年:志存高远、善于辨析青年习近平思想很活跃、很解放,他勤于思考、善于思辨。他头脑中新思想新观点新想法很多,有年轻人特有的激情与闯劲儿。比如,他读诗读到兴奋处,会跑到院子里大声朗诵,有时在山上劳动时也会朗诵。每每读到书中这些地方的时候,一个慷慨激昂、豪放自信的青年形象就跃然纸上。青年习近平勤奋好学,读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这在同伴中是有口皆碑的。但重要的是他不读死书、死读书,而是带着问题读、带着思考读,有自己独特的分析对比方法。一方面,他会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找出很多相关的参考书籍来阅读比较,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和分析这个问题。另一方面,他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也会跟别人进行讨论。这样,就历练出他思路宽广、思想活跃、善于辨析的能力。青年习近平是一个志存高远、有远大抱负、崇尚革命英雄7/10主义,而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有为青年。在陕北的7年,不论头顶上“黑帮子弟”的帽子多么沉重,青年习近平追求进步的信念执著而坚韧,他一次又一次地写入团、入党申请书,他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直至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青年习近平在插队生活中,带头参加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学会地道的延川方言,把每件事都干得很漂亮。他在借调到赵家河大队整队时,把公窑外面又臭又脏的厕所修好了,这看似一件小事,意义却很大。他搞整队成绩出色而被提拔担任了梁家河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以满意的答卷踏上他步入政界的第一步。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他办沼气有模有样,真把农户家的灯点亮了;他亲自下到井里带领村民打水井,解决了全村的吃水问题;他办了一个铁业社,解决了社员劳动工具的需求;他带领村民打坝地,给村里增加了几十亩耕地;他还种烤烟、办代销店、办缝纫社,等等。上世纪80年代,他从耿飚秘书的岗位决定下基层到河北正定做农村工作,也是抱着“干好了成就一番大事,干不好就在下面为老百姓做些实事”的踏实态度。人格魅力:言行一致,知行合一青年习近平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特别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既有执行力又有很强的战略定力。他刚上任要办铁业社,村子里的能人根栓尥蹶子不干,他通过谈心谈话,把工作做通了,铁业社的事办成了;他办沼气,8/10从四川来陕北帮忙的技术员要回老家,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技术员最终没有半途而废;改造村里一个“二流子”,在批斗会上他不仅没有骂人家,而是一条一条说理,最后还让这个有艺术特长的“二流子”在会上唱了一曲信天游,后来,那个50多岁的“二流子”转变成了一个好社员。青年习近平从来不说过头话,但该做的事说一不二,丁是丁,卯是卯。当时有些人当领导,裙带关系严重,把亲戚朋友照顾得很好,多吃多拿多占。青年习近平当书记后对知青、社员一视同仁,绝不用公家的资源额外照顾朋友,绝不做不公正的事,所以大家都信服他,认为他公正,没有私心。习近平自己也说:“要当好一个村的领导,必须一碗水端平。群众最讲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哪怕一毛钱的事,你处理得不公,群众也不答应;10块钱的事,你处理得公道,群众也不会有意见。无论大事还是小事,该咋办就咋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青年习近平身上体现的品格风范仍然是非常宝贵的,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的。读《习近平七年知青春岁月》观后感【第四篇】最近一段时间,我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到习近平同志成长为我党领袖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增强了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的自觉性。9/10坚定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习总书记从15岁到梁家河村插队到22岁离开,是当年“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七年的艰苦岁月,使他由一个迷惘、彷徨的少年成长为一名自信的干部,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对待多么不公,他都丝毫没有动摇对党的信任和忠诚,为此他先后写过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这种坚韧不拔的政治追求,这种对待“苦”与“难”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勤奋好学善思——“从不放弃读书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再现了习总书记在黄土高原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书中通过采访村民、知青,大量的披露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期间读书学习的经历和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青年习近平热爱学习、善于思考、注重实践的品质。正因为他一直注重勤学善思,后来到各个领导层级和领导岗位上,他都要求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心系人民群众——“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他与当地社员群众共度时艰、水乳交融的七年。七年中,习总书记把自己当做“普通农民”而不是“知青”,真正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儿子”,与梁家河的父老乡亲在思想情感上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我们要学习总书记融入群众、植根群众、造福群众的群众工作方法,时刻树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