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会计准则比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外会计准则比较讲课教师:王宁宁第一章国际会计的形成第二章会计惯例和财务报表的国际比较第三章比较会计模式第四章国际会计准则第五章国际会计协调化和趋同化活动第六章外币交易折算第七章外币报表折算第八章企业合并和合营的会计处理第九章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开篇1993年,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到美国上市。当时,按照德国的会计准则,戴姆勒——奔驰公司当年的利润是6.15亿德国马克,而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公司当年却有约18.39亿德国马克的巨额亏损。我们知道,将财务信息按照另一种会计准则编制会消耗企业大量的成本,例如培训成本、外聘人员成本等。在这高成本的代价下,编制出的财务信息竟然由盈利转变为巨额亏损,这样的财务数据怎能使得公司成功上市并筹集到资金,长远来看,这会限制公司在国外市场的发展。因此,要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促进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我们不仅仅要清楚知道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发展国际会计,而且要知道降低或消除各国会计准则存在的重大差异才是目的,即实现各国会计准则的协调、趋同、等效。第一章国际会计的形成本章的框架结构一、国际会计的形成二、国际会计的定义本章难点:对国际会计定义的理解一、国际会计的形成国际会计形成的推动力:内因:①会计世袭遗产的国际性;②特定会计方法的国际性质外因:①市场的国际化,尤其是货币、资本市场的国际化;②跨国公司的兴起;③会计职业界的国际化二、国际会计的定义(一)乐观主义者的“世界会计”或“全球会计”观点按照该观点,国际会计被认为是可以为世界上所有国家采纳的全球体系。应该制定一套在世界范围内一致应用的公认会计准则。这种观点轻视了各国之间的会计分歧,只能作为国际会计的终极目标。(二)悲观主义者的“国别会计”观点他们认为,要制定一套世界性的完整的各国都能接受的会计准则是不可能的,因此,国际会计应该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会计准则和惯例的集合体。(三)实务主义者把国际会计视为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会计的观点前面的讲述中提到国际会计的形成与跨国公司的形成发展有直接的联系,所以该观点将国际会计局限在跨国公司范畴内。但是跨国公司经营活动并不等同于国际会计的研究领域,国际会计的研究也并不局限于跨国公司与国外子公司的会计实务,故持这种实务主义的观点未免显得狭隘。M.Z.伊克彼、J.U.麦尔科和A.A.伊利马拉夫1997年对国际会计所下的定义:“国际性交易的会计,不同国家会计原则的比较,以及世界范围内不同会计准则的协调化。”该定义言简意赅的概括了国际会计的内容,以及国际会计发展的大方向——协调。第二章会计惯例和财务报表的国际比较本章框架结构第一节重要会计惯例的国际比较第二节财务报表的国际比较本章难点:1、对合并中产生的商誉的理解;2、公允价值的运用;3、社会责任的披露;本章重点:1、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比较;2、资产负债表观和收入费用观;3、收益确定的“总括观”和“当期经营观”;4、存货、固定资产、研发支出会计惯例的比较;5、掌握全面收益的概念;6、社会责任报告;第一节重要会计惯例的国际比较一、会计惯例与会计准则1、会计惯例流行于实务界,它不像会计准则那样有成文的书面规定,并得到权威的支持。会计惯例特指美国早期的修正性惯例,如重大性、稳健性和实质重于形式。2、根据现有会计文献,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活动所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和标准,也是评价和鉴定会计工作质量的依据。一般来说,会计准则具有三个特点:会计准则是对实务的总结,会计准则能够指导会计实务,会计准则具有权威性。3、会计规范:会计规范的涵义更广,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惯例、职业道德等等都属于会计规范的内容。诸如我国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法》《内部控制规范》《总会计师条例》等。二者之间的关系:很多国家的会计准则的制定都是采取从现行会计惯例筛选的方法。尤其是初期,受实务主义的影响,很少考虑会计方法的概念依据问题。故会计准则可以说是筛选出来的“标准”会计惯例,会计惯例一般地说是当时流行的会计准则。二、会计惯例在整体上的国际比较(一)资产和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各个国家的做法基本类似,资产和负债项目按其原始交易成本(历史成本)计价,至今仍是全球流行的会计计量原则。1、最突出的问题是关于无形资产的确认(1)商誉的定义是超正常盈利能力的资本化,这是符合未来经济利益资本化的资产定义的,但对企业持续经营中的自创商誉不予确认;(2)对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各国的惯例不同。德国、荷兰、法国将其从合并股东权益中注销;英国将其确认为应摊销的无形资产;欧共体第7号指令则允许或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系统的摊销,或从合并股东权益中注销两种方法;美国FASB不是分期摊销商誉,而是代之以测试其减值损失(至少每年一次)的方法。举例说明我国的做法:2011年6月30日,P公司向S公司的股东定向增发10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市价8.75元),取得了S公司70%的股权,并于当日能够对S公司实施控制。当日S公司的所有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相等。合并日,S公司的实收资本为2500万元,资本公积为6845万元,盈余公积为5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1005万元。要求:①计算合并日,P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②计算合并日产生的商誉?解答:①2011年6月30日P公司:借:长期股权投资8750贷:股本1000资本公积7750②合并中产生的商誉=企业合并成本-合并中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8750-10850×70%=1155(万元)合并日抵消分录:借:实收资本2500资本公积6845盈余公积500未分配利润1005商誉1155贷:长期股权投资8750少数股东权益3255不采用摊销方法,以后至少每年一次进行复核计提减值。对少数股东权益的理解:P母公司S子公司70%30%少数股东权益(3)自行研究开发申请的专利权的原始成本的确认。其原始成本往往不包括研究开发支出,因为在大、中型跨国公司中,以研究开发成功与否不能确定为理由,把支出都在当期费用化了,仅把余下的技术鉴定和申请注册等支出资本化,作为专利权的原始成本。这样的计价基础与未来经济利益资本化的资产定义不符。2、“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还是“法律形式重于经济实质”的选择(1)长期融资租赁应否资本化?从法律形式看,这仅是租赁关系,不应于租赁开始时资本化;从经济实质看,承租人已能够控制租赁资产,所以应于租赁开始时确认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和负债(融资租赁应付款)。(2)对于库存股份的处理从形式上看,库存股与公司其他的股份并无差别,应该同样确认为资产(投资);从经济实质看,库存股是一部分业主权益的暂时收回,应该从股东权益中抵减。3.资产的计量问题——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选择(1)至今全球范围流行的仍是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历史成本是指资产和负债以初始交易价格(即历史成本)入账,以后以其摊余成本计价的方法。(2)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①国际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注意: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②公允价值的特征:第一,假设性。指对资产负债进行后续计量过程中,公允价值是建立在假设交易基础上的交易价格。第二,未实现性。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反映的是持有或承担期间的价值波动。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与企业最终能够实现的现金流增减值并不一致。第三,非客观性。指缺乏可观察的市价时,公允价值的取值,需要大部分或者全部依赖不可观察的参数。而且,公允价值不唯一,还难以验证。③公允价值的运用层次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的四个层次:第一层是直接使用可获得的市场价格;第二层,如不能获得市场价格,则应使用公认的模型估算市场价格;第三层是实际支付价格(无依据证明其不具有代表性);第四层允许使用企业特定数据,该数据应能被合理估算,并且与市场预期不冲突。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五层次:第一层次数据是反映活跃市场中同一资产或负债报价的市场数据;第二层次数据是指非活跃市场中同一资产或负债报价以及所有各种活跃程度的市场中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不包含第一层次中的市场数据);第三层次是除了能直接观察到资产和负债报价之外的市场数据;第四层次可以称为市场印证数据,即可以观察到的市场印证数据;第五层次是主体数据,不能通过其他市场数据进行印证,只能通过外推法和内插法得出的数据,使用主体数据时,公允价值的目标仍然不变,应从主体数据中挖掘市场参数,尽可能消除主体的特定因素。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CASC)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第二层是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第三层是对于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的资产,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认其公允价值。可见,CASC对公允价值运用的三个层次的划分与FASB的五层次划分法并无实质性的区别。(3)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利与弊历史成本信息更多的反映“过去”而非将来,可以与“损益表观”较好的吻合,其相关性要差一些。但是其比公允价值信息更具有可靠性,在缺乏活跃市场的情况更是如此。公允价值信息反映现在及将来,可以与“资产负债表观”较好的吻合,由于估价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高成本,故其可靠性要差一些,但是相关性较高。收入费用观核心是利润表强调已实现收益历史成本可靠性资产负债表观核心是资产负债表强调全面收益公允价值相关性(4)从真实案例看公允价值的影响:昆明大(昆明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年报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政策披露为:“本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3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5%。”该公司2007年年报显示,投资性房地产2007年年末金额为156690798.53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1.21%,投资性房地产占总资产的变动比率为18.35%,2007年整个年度新增加了将近1.5亿投资性房地产。昆明大自2008年6月1日起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并以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并根据中和正信会计师事务所《价值咨询意见书》所提供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在2007年年度及2008年度1-3月可比报表中进行了追溯调整。调整对2007年的影响是:增加了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4204.5万元,增加少数股东损益0.38万元。该项调整对2008年1-6月的影响是:经测算,6月1日起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摊销,并对1-5月已提折旧及摊销进行相应调整,上述变更预计增加2008年1-6月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70万元,对2008年中期报告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比例为350%以上。香港老牌地产公司——太古公司,在执行与《国际会计准则第40号——投资性房地产》基本一致的《香港会计准则第40号——投资物业》并追溯调整后,2004年及2005年1月1日的期初留存收益分别增加了147亿港币和268亿港币。2004年上半年及2004年年度的净利润则分别增加7400万元港币和122亿港币。阳光股份(000608),2007年公允价值变动73,850,000.00,占净利润199,233,000.00的比重为37.07%;沙河股份(000014),2007年公允价值变动1,119,721.97,占净利润1,743,870.39的64.21%;截至2008年10月24日中国平安其投资富通的238.74亿在短短的10个月按公允价值反映不足10亿,缩水接近96%;中信富泰,这家一向稳健的香港蓝筹公司因两位财务高管“越权”购买澳元衍生品亏损57亿(按公允价值计算),事后其辩解“看到澳元不断升值,为了提高外汇存款收益”而好心办了坏事?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金融界有一种声音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恶化了金融危机,在危机中“落井下石”,成为了加剧金融危机的“帮凶”,以公允价值

1 / 1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