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赵澄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职能与对象1.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从会计的定义中,会计的基本特征(四个)第一章总论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注意:不是“唯一”)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的基本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七种。第一章总论设置账户----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复式记账----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会计凭证----记录交易或事项、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登记账簿----序时、分类地登记交易或事项。成本计算----归集和分配费用,确定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财产清查----盘点或查核并与账面核对会计报表----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第一章总论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历年考题1】会计核算必须而且只能采用货币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第一章总论2.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会计的职能随着会计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会计的基本职能依然是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会计的职能不仅包括核算和监督这两个基本的职能,还具有预测、参与决策、评价等的职能。第一章总论会计核算职能----以货币为单位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确认----解决定性问题,判断发生的经济活动入账会计要素等;会计计量----解决定量问题,确认的基础上入账的具体金额;会计记录----记录交易与事项。会计报告----是确认和计量的结果,以财务报告的形式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第一章总论会计监督: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会计监督要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职能关系: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证。第一章总论【历年考题2】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之后,对特定的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答案】×【历年考题3】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质量保证。()【答案】×第一章总论3.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指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就是资金运动。各单位经济活动的方式和内容相同,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也不完全相同。货币等原材料等劳动对象在产品货币产成品机器等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投入资本购入投入生产完工销售支付工资及其他费用退出企业(缴纳税金、分配利润等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第一章总论【历年考题4】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不完全相同。()【答案】√【历年考题5】会计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A.资金运动B.经济活动C.财产物资D.货币资金【答案】A第一章总论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主体是空间限定,持续经营是时间上的假定,会计分期是由持续经营而衍生的,货币计量则是计量单位了。第一章总论一、会计主体1.要求区分不同会计主体的经济利益,既包括这个主体和那个主体的区分,也包括企业与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区分。即企业与企业所有者是不同的会计主体。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区别。法律主体一般是会计主体。【历年考题6】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答案】√第一章总论二、持续经营1.含义: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破产、也不会大规模的削减业务。2.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第一章总论三、会计分期1.会计期间的划分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一般指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会计年度,一般采用日历年度,即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第一章总论2.会计分期的意义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假设都是对会计核算时间上的限定。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有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采用权责发生制后,对于收入和费用要按照权责关系在本期和以后会计期间进行分配,确定其归属的会计期间,进而出现了预收、预付、应收、应付、折旧、预提、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第一章总论四、货币计量1.货币是统一的计量单位,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2.记账本位币的相关规定: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向外编送财务报告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第一章总论第三节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规定:我国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权责发生制是按照权利和义务是否发生来确定收益和费用的归属期,即凡是归属本期的收入与费用,无论其款项是否收付,都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其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由此可见,权责发生制下,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与款项的收付没有必然的联系。3月4月5月6月分摊费用400元分摊费用400元分摊费用400元费用收入3月28日销售产品,货款3000元暂未收到。3月28日用银行存款支付2季度的财产保险费1200元。虽未收到货币资金,但已获得收款权利,仍计算为3月份的收入。虽然支付了货币资金,但本月并不受益(不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应由4、5、6月份分期摊销。收付实现制(现收现付制)收付实现制(也称现收现付制),是按照款项实际收付的日期来确定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在收付实现制下,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与款项的收付密切相关。3月4月5月6月费用收入销售产品,货款3000元暂未收到。用银行存款支付4、5、6月的财产保险费1200元。收到货币资金,计算为5月份收入。实际支付了货币资金,本月并不受益,但仍计算为3月份的费用。实际收到货款3000元。第一章总论【历年考题7】某企业1月份发生下列支出:①预付全年仓库租金36000元;②支付上年第4季度银行借款利息16200元;③以现金520元购买行政管理部门办公用品;④预提本月应负担的银行借款利息4500元;按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本月费用为()。A.57220元B.8020元C.24220元D.19720元【解析】本月费用=36000×1/12+520+4500=8020【答案】B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第一节会计要素概念: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也称财务报表要素。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资产负债表的要素。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的要素:收入、费用、利润;是利润表的要素。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一)资产1.定义和特征: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特征:①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②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③是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未来的可能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2.分类: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流动资产: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或一个会计年度内变现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等。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历年考题1】库存中已失效或已毁损的商品,由于企业对其拥有所有权并且能够实际控制,因此应该作为本企业的资产。()【答案】错【历年考题2】下列不属于流动资产的是(A.预收账款B.预付账款C.交易性金融资产D.应收票据【答案】A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二)负债指企业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特征:现时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确认条件:(1)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1.所有者权益: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2.构成:①投入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②留存收益;③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3.特征:①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②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可还给所有者;③股东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分配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四)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根据日常活动中收入来源,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根据收入重要性要求,收入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历年考题3】《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企业的收入不包括()。A.销售商品的收入B.提供劳务的收入C.因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取得的收入D.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答案】D【历年考题4】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所以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均不构成收入。()【答案】√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五)费用1.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2.费用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费用与成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它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而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个会计期间。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六)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由①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②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构成。利润确认主要依赖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按构成内容的不同,利润可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二、会计要素的计量1.计量属性有五种: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2.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第二节会计科目一、概念: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会计对象——六大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要素——对会计对象的分类;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分类。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二、会计科目的分类(一)按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按归属的会计要素可以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①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收入和费用要素的大部分内容属于损益类,而费用要素中的成本要单分为一类:成本类。②要能够区分常见的会计科目属于哪一类。③会计科目的名称、类别必须准确无误。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二)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统驭关系不同1.总分类科目;2.明细分类科目;3.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和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总分类科目对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起着统驭和控制作用,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总分类科目的详细和具体说明。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三、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总分类科目由国家统一规定。明细分类科目各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但应遵循以下原则:合法性:会计科目设置不得违反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相关性: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实用性:符合单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