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教学案【推荐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螳螂捕蝉》教学案【推荐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螳螂捕蝉》教学案【推荐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明白道理【第一篇】过渡:一个小小的故事就避免了一场关乎国家存亡的战争,避免了生灵涂炭,避免了血鱼腥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有如此大的作用呢?1、出示故事,指名读。(第9、11节)(读得字字清楚,读得字正腔圆)2、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故事,留意描写蝉、螳螂、黄雀动作、神态的字词,想一想,它们在想些什么呢?3、交流(1)谁来说说那只蝉?指名,它在想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评点后再指名读,着重读好高高在上,悠闲、自由自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让它高枕无忧呀边吃边唱,真叫一个逍遥自在呀你把这只得意的蝉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大家眼前。)(2)谁来继续交流螳螂?它在想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螳螂:一拱、一举、一捕,生动刻画了一只急切觅食螳螂的模样。你想怎么读?如果能加上螳螂的动作读,就真的绘声绘色了。谁来读一读?(重点落在急切)(3)黄雀:它在想什么?指名读。(既吃螳螂又吃蝉,一箭双雕)4、它们的想法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是什么?指名回答。(你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呀!)出示: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隐伏”是什么意思?它们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身后的隐患又是什么?(说螳螂的时候,板书黄雀在后)引读:蝉悠闲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一心想着捕蝉,却不知道——————黄雀一心想啄食螳螂,却不知道——————它们都——————却没顾到——————5、它们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板书)呀!这个故事的确很有意思,连身为一国之君的吴王都被这个故事吸引住了,让我们也来学着少年,根据老师的提示,绘声绘色地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出示:动词提示)《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第二篇】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设计]一、成语引入,激发兴趣1、出示八字成语填空八仙过海(),鹬蚌相争(),百尺竿头()2、学生根据平时积累说说还有哪些类似的成语。3、根据学生所说板书课题: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展示自己的积累成绩,达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二、着力集中,品读主体(本文结构特别,故事中套着故事,应找准切合点,直奔中心,使其形散神聚。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与题目文意间的距离最小,所以应引导学生快捷迅速地把注意力指向第9、11自然段)1、自由朗读,圈画故事中涉及到了哪几个具体对象,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板书并显示三者关系)2、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朗读体会3、交流反馈时分别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想象“蝉”、“螳螂”、“黄雀”,心里都在打什么如意算盘呢?4、如果你遇见这种状况,你打算怎样告诫它呢!(有了体验随后再指导学生练读故事自然水到渠成。)三、参照对比,探究寓意引导话题讨论:寓言就是借一个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以前接触过的掩耳盗铃、狐假虎威都是如此。那么螳螂捕蝉是想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的?1、组织小组讨论,随机总结名言,齐读加深感受。师: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a.“恍然大悟”什么意思?(一下子明白了。)吴王一下子明白了什么?自己也象蝉、螳螂、黄雀一样,只顾着眼前的利益,没有想到……明白了自己想到攻打楚国的事,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吴王还明白了大臣们的劝说是有道理的,心里一定很后悔。b.读到这里,老师还想知道,那个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这个故事呢?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谁再劝说就杀谁少年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这个故事,用意就是劝说吴王,吴王一定不会听的。如果少年真那样做的话吴王可能就回杀了他。如果在大臣们面前讲这个故事,吴王一定不会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以为是少年编出来的。那少年在花园里一连站了三天,为的就是等吴王,少年装出打鸟的样子,是让吴王相信螳螂捕蝉这件事是真的,这样,少年就可以让吴王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参考资料,少熬夜!师:少年表面上是讲故事,实际上是——所以说少年的劝与大臣们的劝是有所不同的,如果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少年的劝称得上是——智劝,巧劝。对呀,少年选择了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2、出示有关福祸联系的警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3、引领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理解“恍然大悟”,发散想象“不堪设想”的后果,进而理解螳螂捕蝉一语双关的深刻含义4、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四、再读探究,感受智慧1、在这里围绕少年身上哪些闪光点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评价人物的机会,阅读课文2——8自然节,抓住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做到有理有据。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以读促悟,使学生在言语实践中真正“动”起来。2、激趣:想不想当一回智慧的少年?又想不想做一回“权倾天下”的大王呢?学生一定兴趣盎然,此时友情提醒大家:注意人物的身份、谈吐;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3、指导分角色朗读,配上古筝曲,同学们应该会读的有生有色。五、创设复述、升华情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学课文只有入境才能情真一切。)情境一:模拟吴王早朝,面对众臣解释与少年的这段趣事,奖励少年,学生一定会说的百花绽放,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之中就完成了本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复述。情境二:生活中也有许多当代吴王,比如小明同学每天不问学习,只顾沉迷于网络游戏,怎样规劝他既内化了寓意,学以致用,又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说服别人的口语交际训练。六、作业布置,延伸课外本着新课标中语文作业的布置应加强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无限延伸课堂,加强实践性的宗旨与大阅读的精神,布置以下作业:1、排演课本剧《螳螂捕蝉》,评选优秀导演、演员2、收集寓言故事,在班级举行一次寓言故事赏析会[课题]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螳螂捕蝉》[教材解析]这是1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参考资料,少熬夜!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目标预设]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1、情意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2、认知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3、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重点难点]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设计理念]本文结构特别,故事中套着故事,应找准切合点,直奔中心,使其形散神聚。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与题目文意间的距离最小,所以应引导学生快捷迅速地把注意力指向第9、11自然段。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一是体现了合作式学习,学生对故事的复述、表演等,都以同桌或小小组的形式进行;二是倡导了个性化学习,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表现课文。教师通过简笔画的形式板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人为本,注重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读议结合、读写结合,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教学思路]强调“三重”。即重感悟、重积累和迁移、重情趣。重感悟,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多次对话中逐渐加深感悟,深刻领悟本文中使吴王明白“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真正内涵。重积累和迁移,感受文本时,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教师的。语言叙述也尽量精简优美,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注意课外读物的推荐,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重情趣,使文本内容直观化、情境化、生活化,使语文学参考资料,少熬夜!习更贴近学生,走进生活。《螳螂捕蝉》教案【第三篇】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和动物有关系(板书:螳螂捕蝉),请同学们读课题。螳螂捕蝉也是一个成语,我们在使用的时候通常还会在后面加上几个字——(生:黄雀在后)2.完整地说。(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二、初读感知,把握大意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件出示默读问题)2.好,哪位同学结合投影上的提示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提示)随机抽取学生回答。3.谁讲的故事?讲给谁听?目的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少年、吴王)三、角色体验,读文明理(一)自由读文,小组讨论1.哪位同学能快速地把课文中少年给吴王讲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找出来,读给我们听一听。2.这就是少年给吴王讲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有没有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或是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出示课件)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二)角色体验,加深理解1.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发现:其实它们三位把头往回一调,完全可以看到身后的危险,这灾难就是可以避免的,但它们为什么不调头呢?我来找三位同学替它们回答。(1)蝉啊,蝉!你为什么没把头往后调一下,看看身后的危险呀?(我看你是只想露水不要命呐!)(2)螳螂,你为什么没调头看看身后的危险呀?(好吃吗?还没吃到就……惨喽!)(3)黄雀,你为什么没把头转一转哪?(吃到螳螂了吗?现在后悔了吗?来不及了!)2.从这三位的回答我们明白了,蝉一心贪恋露水却不知道(身后的螳螂),螳螂一心想捕蝉却不知道(身后的黄雀),黄雀一心想啄食螳螂却不知道(少年正拿着弹弓瞄准它呢)。(依次板书)3.谁能同时面对它们三位用一句话告别一下。看看文中哪参考资料,少熬夜!句话最合适?谁来读这句话,真的让它们听到,你是在告诫它们。先自己练习一下。(三)领悟寓意,创新复述1.少年对吴王所讲的这番话,吴王听懂了吗?从哪儿看出来?请齐读。(出示课件)2.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呀?还有哪些词语也含有突然明白的意思呢?学生自由回答。3.老师这里也准备了几个,同学们读一读,积累积累。它们都是表示一下子明白过来的词语。4.吴王恍然大悟,他到底悟出了什么呀?他做了一个什么决定?奇怪了!少年这番话并没有提到攻打楚国的事呀,为什么吴王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呢?这两件事儿有什么联系呢?原来吴王攻楚就像螳螂捕蝉一样: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王攻楚,诸侯在后。(板书:攻楚,诸侯)5.少年说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现在看来它不但有意思,而且还特别的有……谁能把少年所讲的这个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哲理、道理、寓意)的故事绘声绘声地讲好它呢?我刚才说的是什么好?讲好!自己练习一下,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6.哪位同学当一下少年,给我们这些好奇的吴王讲讲这个故事呢?(课件出示插图)《螳螂捕蝉》教案【第四篇】《螳螂捕蝉》教案丰台区右安门二小周辉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理解“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指代的不同内容。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展开想象,创造性地进行复述。三、教学难点:理解“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8课《螳螂捕蝉》。我们知道这种文章叫文言文,在以前我们都学过哪些文言文呢?文言文是古人写文章的语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学习的《螳螂捕蝉》这篇课文是1篇短小精悍的故事,参考资料,少熬夜!但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