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3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1自18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世界经济史表明,没有经历成功的工业化进程,就不可能成为繁荣富强的发达国家。即使在当今时代,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已在其国民经济结构中占绝对优势,但近些年他们也在不断推进所谓“再工业化”。实际上,从全世界范围看,当今世界仍处于工业化不断深化的时代。对于中国而言,近代以来,如何把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实现工业化,是众多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一生的伟大梦想。历史表明,这个梦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才可能实现。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开启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我们离工业化梦想的实现从来没有如此之近。在这一时点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成就和经验,对于理解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方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新中国开启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国最早的工业化思想可以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之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近代工业思想,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化的开端。虽然辛亥革命后中国也逐步形成了一些现代工业的基础,但几经战争破坏,到1949年几乎没有留给新中国多少经济遗产,当时中国的经济基础甚至落后于同期的印度。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工业化进程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启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这一进程可以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大历史时期,分别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1949年—1978年是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这个时期工业化战略的特征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国家指令性计划作为配置资源的手段、封闭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1949年—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重建。1953年—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功,其中,1953年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明确提出了要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时期开始布局的156个重点工业项目初步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后又经历“大跃进”“三线”建设和“文化大革命”等阶段。虽然这一时期经济政策极不稳定,经过了数次投资扩张和紧缩调整阶段,工业化进程也多次因政治运动而受阻,再加之国家面临严酷的外部发展环境,总体上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不顺利。但经过近30年的工业化建设,新中国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打下了较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在辽阔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兴建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国防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建设起来,特别是成功发射“两弹一星”,巩固了国家政权稳定;资源勘探工作成绩很大;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邮电事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同完成经济恢复的1952年相比,1980年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26倍多,达到4100多亿元;棉纱产值增长倍,达到293万吨;原煤产量增长倍,达到亿吨;发电量增长40倍,达到3000多亿千瓦时;原油产量达到亿多吨;钢产量达到3700多万吨;机械工业产值增长53倍,达到1270多亿元。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快速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积极探索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的战略重心逐步转向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市场作用、低成本出口导向、建设开放型经济、基于产业演进规律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市场化改革为维度,这个时期经历了1978年—1993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探寻阶段、1994年—2013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完善阶段,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新时代这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由于前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引领农业迅速发展,后期城市改革推进轻工业迅速发展,这一阶段呈现出矫正计划经济时代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造成的结构失衡的特点。在第二阶段,伴随着居民消费重点转向耐用消费品,这一阶段体现出重化工主导的特征,促进了经济结构快速升级,同时经济的外向性极大提升,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取得巨大成效。2003年中国明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战略。在第三阶段,中国的工业化战略更加强调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更加强调满足创新驱动、包容和可持续的工业化要求,中国经济呈现出增速趋缓、结构趋优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的特征,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取得巨大成功,中国成为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9亿元达到2017年的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1979年—2017年平均增速达到%。以2010年不变价美元计算,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占比从1978年的%提高到2017年的%,1979年到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了%,2013年到2017年的平均贡献率更是达到了%,超过美国个百分点;1979年到2017年三次产业平均增速分别为%、%和%,第二产业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货物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355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78101亿元,平均增速达到%,2017年实际利用外资1310亿美元,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2017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395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达到万亿美元,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突出。新中国成功开启并快速推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其一,新中国的工业化,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工业化,70年工业化进程的成功推进,无疑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巨大。其二,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为后发国家提供了新的工业化经验,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这对世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意义巨大。其三,新中国开启并成功推进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在国家主权完整和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有效推进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解决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存在的问题,纠正了苏联不曾解决的重工业化优先发展战略造成的经济结构失衡弊端,不仅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作出重大贡献,也对当今世界主流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从落后的农业国到世界性工业大国——70年工业化进程取得了辉煌成就70年来的工业化进程,给中国这个古老国度带来了历史性巨变,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实现了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后期的历史性飞越,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大国向世界性工业大国的历史性转变。这两大巨变表明,中国已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快速推进了工业化进程,实现了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后期的历史性飞越。工业化是发展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由一国工业增长引起的、体现为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增加和经济结构高级化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现代化过程。基于发达国家经验,经济学中的工业化理论一般把工业化进程划分为前工业化、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以及后工业化五个阶段。关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近些年大多数研究笼统地指出中国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基于对工业化内涵的基本理解,我们利用人均GDP、三次产业产值比例、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比例、人口城市化率、第一产业就业占总体就业比重五个指标并赋予不同权重,取发达国家这五个指标在不同工业化阶段的经验数值范围作为标准值,构造了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基于对工业化水平指数多年连续跟踪计算,我们发现,2011年以后中国工业化水平就进入了工业化后期。中国进入工业化后期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时间节点大体一致。基于工业化规律,在工业化后期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将由重化工主导转向技术密集型主导,经济增速也相应地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这与近些年中国经济运行所呈现出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增速趋缓、结构趋优、动力转换——基本一致,说明中国的确已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进一步地,我们基于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预测,到2020年中国会基本实现工业化,再经过10年到20年的工业化深化过程,到2035年中国将全面实现工业化。经过70年工业化进程步入工业化后期并即将全面实现工业化,新中国的工业化速度是令人惊叹的。一个大国要从工业化初期步入到工业化后期,即使获得成功也往往需要上百年时间,考虑到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经济整体上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实际上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从初期到后期仅经历了40年左右时间。虽然一般而言,后发国家在追赶实现工业化进程中一般都会在工业化中期有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但能够保持40年接近两位数增长的大的经济体,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这种辉煌的历史成就无疑是值得骄傲的。伴随着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和工业化阶段的飞跃,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为世界工业大国,当代人见证了一个千年文明古国是如何发展成为世界性工业大国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口为亿,其中农业人口有亿,当时农业和传统手工业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接近90%,人均国民收入不足印度的一半,也远低于亚洲平均水平,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的份额可以忽略不计,当时的基本国情就是“一穷二白”落后的农业大国。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产出国,非农产业增加值占比已超过90%,主要工农产品产量大都居世界前列,粮食、油料、肉类、原煤、水泥、粗钢、钢材和发电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有220多种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可以说,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与第一工业大国地位相匹配,2013年中国也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如果综合考虑到产业规模大小和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可以将一个大国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演进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从农业大国到工业大国、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随着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在本世纪初就已实现了从农业大国到工业大国的转变,但大而不强,现在正处于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因此,中国的最大国情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可以用世界工业大国来概括中国现在的基本经济国情,还有两方面重要原因。一是中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正是这个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使得中国产业具备了最完善的配套能力,保证中国经济在外界不可控因素的冲击下仍能够保持巨大韧性。二是中国制造业的大发展。伴随着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中国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能见到“中国制造”的身影,2010年以后中国就已成为世界产出第一的制造大国。根据联合国数据,到2016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亿美元,占世界比重达到%,比世界第二位的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多出了近万亿美元,几乎是美国和第三位日本制造业增加值的总和。由于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世界制造业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两个多世纪的迁移,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无疑已转移到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这是对中国这个当今世界工业大国国情最好的描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