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党课讲课稿4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书记党课讲课稿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书记党课讲稿1同志们好:请允许我在这里,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尊称在座的党员为同志。同志们,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我是党员从我做起》。我始终记得,2021年7月1日,当我在党旗下举起右手,郑重宣誓的那一刻,迸出的第一个神圣的字眼就是“我”字。从那一刻起,我就深深知道,作为千百万共产党员之一的我,不能淡忘,更不能违背党旗下曾经的誓言。从那一刻起,我就深深体会到“我是党员,从我做起”,是激昂的号召!严格的要求!庄严的承诺!更是一种自觉行动!体现自信也体现责任,体现责任更体现觉悟!“我是党员,从我做起”,强调一个“我”字。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党员则是党“肌体”的“细胞”。只有每一个“细胞”健康了,党的整个“肌体”才能健康;只有每一个“细胞”激活了,党的肌体才能充满创造的活力。区国税局长邓勇,派出所民警李阳惠,市平乐镇花楸村的优秀村支书刘本金,xx局“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刘曙新,区离退休党总支第二支部书记叶乃玺等党员,他们就是党的肌体健康的细胞,被激活了的细胞,正因如此,他们心系群众、躬身为民的无私情怀,赢得全场听众强烈共鸣。“我是党员,从我做起”,强调一个“做”字。列宁说:“把远大理想同实际工作统一起来,用实干精神做好本职工作,是个勿庸置疑的原则”。共产党员先进性,既应该是思想上的先进,更应该是实践上的先进;既应该是言论上的先进,更应该是行动上的先进。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五、六十年代共产党员“跟我上”、“朝我看”激励了无数共产党员,感召了无数普通群众。在座的都知道,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徐本禹,他的事迹同样激励着无数共产党员,感召着无数普通群众!尽管徐本禹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前程似锦,但这位22岁的小伙子却毅然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志愿到贵州乌蒙山区腹地的农村小学义务支教。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啊: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信息闭塞,物质文化生活极度匮乏,只能点油灯照明,寄一封信也要在周末跑上18公里崎岖的山路……晚上,满身乱爬的跳蚤几乎让人无法入睡,吃的是玉米面、土豆和酸汤。一年多来,他忍受着孤独和寂寞,用爱心精心栽培和呵护贫瘠土地上的花朵,他的爱心像根火柴,点燃千千万万人的爱心。无数的人因为徐本禹而感动,因为感动而行动:截至去年年底,仅大水乡政府就有36名志愿者在该乡支教或考察,完成37万元建校资金的筹集,受捐赠的小学生多达188人。在徐本禹的日记中有这么一句话:“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时候,愿意无保留地反射给别人。”徐本禹用真诚和行动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用真诚和行动感动着中国!用真诚和行动感动着千千万万善良的人们!对我而言,“我是党员,从我做起”就是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如果把整个工作比作一部乐章的话,那么组成这部乐章的音符就是一件件平淡无奇的具体事务。就拿自己从事的办公室工作来说,头绪多、任务重、标准高、影响大,没有“谨慎从事、如履薄冰”的意识;没有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作风;没有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没有勤劳善思的良好素质;没有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是断然做不出精品的。我现在还在为去年全市工作大会上的失误深深地难过与自责,因为座牌问题导致本该6点完成的会场布置拖到了晚上9点,很多同志因为我而不得不加班。分析这个失误的本源,就是粗糙与浮躁。我是党员,我并没有严格要求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其实,正如灵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言: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很多党员,也许一辈子只在平凡的岗位上重复着简单的工作,常怀“我是党员,从我做起”之心,就会不简单,不平凡。一切以党的事业为重,把工作当作事业去追求,当作学问去研究,满怀激情、兢兢业业地干好每一件细小的工作——因为,我是党员,我必须从我做起。我会倍加珍惜已走的路和将要走的路。通过聚精会神的学习,打下厚积薄发的基础;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通过健康向上的生活,留下无悔不愧的口碑。我深信:面对未来,多一些学习,就多一分准备;多一些磨练,就多一分底气;多一些合作,就多一分气度;多一点自市,就多一分成熟;多一点实干,就多一分认同。多一分认同,就多一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员的信任。我是党员,就从我做起吧!谢谢大家!书记党课讲稿2同志们:按照相关要求,今天我为大家讲一节廉政党课。我所讲的主题是“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廉洁从政”。主要讲四风方面的内容:一、正确认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要充分意识到中央反腐力度持续增强、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制度笼子越扎越紧、党的纪律严于国法的决心不会变。(一)我党反腐的相关历史背景1.当今社会,腐败常常成为一些国家政权更替、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因其危害之巨而被成为“政治之癌”。凡致力于政局稳定、民族强盛、社会发展的国家和政府,均把消除这一“度瘤”、将其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视为追求的目标。年政治风波后,党的威信、党的形象,乃至党的执政都受到比较严峻的挑战时,邓小平就曾反复向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要扎扎实实做几件事情,体现出我们是真正反腐败,不是假的”,“要做几件让群众满意的事情,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更大胆地改革开放,另一个是抓紧惩治腐败。”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制定一部《党内监督条例》。年2月17日和18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相继颁布实施。《监督条例》明确指出,党内监督的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以2004年为标志,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在战略上出现了“三个转向”,即:由被动防御为主转向主动进攻为主;由全力反腐为主转向制度反腐为主;由事后监督为主转向事前监督为主。年5月,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正式印发,加大了对涉及权钱交易的违纪违法行为惩处力度。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正式发布实施。《廉政准则》在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等8个方面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52个“不准”,规范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行为,并充实完善了响应的实施与监督制度,是一部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的基础性法规。年10月,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后的《条例》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把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中的纪律和要求,整合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去除与国家法律重复的内容,实现纪法分开;把政治纪律细化、具体化,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要求转化为纪律规范,体现作风建设最新成果,使党的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和全体党员的行为底线。年《条例》印发后,党中央先后制定、修订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重要党内法规,党的十九大将党的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修改党章时充实完善了纪律建设相关内容。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简称监察法)。监察法除了对监察工作总则、职责、范围和管辖、权限、程序、法律责任等规定外,还明确了国家监察委员会在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中的督导地位,特别是对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作了新的规定和调整。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施行。党的十八大以来,要根据新形势把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成果,新修订的《条例》就是以党规党纪形式固化下来。(二)腐败现象剖析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但也要看到,腐败因子还在滋生并未绝迹,甚至有个别领导干部“甘于被围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思想意识这个内在因素出了问题。如果领导干部的初心和公仆意识趋于淡薄,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倾向逐渐占领了他们的思想高地,意志不断受到蚕食、心理防线不断放松直至完全失守,就会形成以下7种极易导致腐败的错误心理,值得警惕!1.享乐心理:在当下商业环境活跃开放的时代,“收入—消费”成为被商业环境塑造出来的个体生活方式。有充分的能力投身于消费活动,被标榜为“自我成就”“自我实现”乃至“个人地位与身份”的象征。某些领导干部为了填补一己私欲,用公款开豪车、住别墅,生活奢靡。近年来在对贪腐案件的查处中,一些落马官员腐败行为的次数极少是只有一次的,往往是屡犯多次,这表明贪图享乐的欲望像是无底洞,欲壑难填的心理倾向会诱发一次比一次更为严重的腐败行为。2.异化心理:经济学上用“寻租”来解释对稀缺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导致非生产性利益的产生。领导干部手中握有的公权力也是“稀缺资源”,它会吸引各方资本热切追逐,以谋求公权力为自身资本的增殖提供便利。在这一过程中,有些领导干部却产生了自我膨胀心理,这种心理与权力的异化有关。一些领导干部身居高位、掌握权力的时间久了,就把资本对公权力的追逐当成了对个人的追捧,违背了公权力的本质,使权力发生异化。在这种异化心理的作用下,他们把“权由民所赋”抛在脑后,罔顾公仆意识,不以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的心态对待和使用权力,这实际上是一种对待权力的错位心理。3.失衡心理:有些领导干部在位时本来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但当与他人的对比中可能会产生失衡心理,认为自己身居高位,得到的物质财富却比身处机关之外的人少,由此滋生出一种被“剥夺”的感受,这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为“相对剥夺感”。出现相对剥夺感的官员没有把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作贡献看作人民公仆的荣誉和职责,反而因此产生埋怨、不满的心理。4.投机心理:在反腐高压态势下,一些官员明知贪腐的严重后果却仍然顶风作案,很大程度都归因于其潜意识中的投机侥幸心理。投机侥幸心理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对腐败成本的算计。腐败的成本涉及到两方面因素,一是腐败的检举揭发风险,二是腐败的道德损失风险。当腐败分子自认为能将这两方面成本降到最低时,腐败就极有可能发生。某些领导干部的投机侥幸心理占了上风,认为腐败的检举难度大,揭发力度小,就一再纵容自己的腐败行为。5.服从心理:在体系严密的科层制中,拥有权威的上级往往可以对下级官员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上级的作风和作为对下级官员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某些地方出现的情节恶劣的“塌方式腐败”就是服从心理的良好诠释。甚至,在一些政治生态相对较差的地方或单位,下级官员易于产生一种群体趋同心态,他们将腐败行为的产生视为行政系统的常态,或是融入群体的必要手段,从而忘却了法律的威严和党纪党规的严肃,形成一种“上行下效”的趋同腐败态势。6.责任扩散心理:“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某些大规模群体事件时,其他人的在场会分担每个个体的责任,使个体产生“罪不在己”的责任不明确心理。简而言之就是“法不责众”。某些领导干部在周围有腐败行为发生时,更易发生腐败,他们认为不只是自己一人腐败,当东窗事发之时,法律无法将每一个干部都量刑定罪,这些领导干部就通过这种心理暗示来为自己的腐败行为开脱。7.放松心理:出现这种心理的根源在于对党纪法规缺乏明确的认知,不清楚自己的行为边界。有些领导干部在一开始还能做到规规矩矩、谨言慎行,但遇到偶然机会收受小恩小惠却未被揭发时,便认为这些小节不属于贪污腐败的范围,或者认为这些“零碎钱”是自己应得的辛苦费,从而放松警惕。时间越长,“零碎钱”越敛越多,这些领导干部的心理接受能力就越大,心理防线反之越来越往后溃退,久之便不知不觉深陷于腐败的泥淖之中。总之,“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干部群体廉洁从政要恪守“一念之诚”,即保持当初入党的初心,不以追求个人名利作为从政的内在驱动力。同时要保持“一念之纯”,即在成长为党政干部后,时刻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认真负责态度与纯正感情。惟其如此,才能从心理上筑起反腐的第一道高墙,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滋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