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经济支持乡村振兴典型材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数字经济支持乡村振兴典型材料数字经济是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支点、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发展乡村产业必须把握数字经济新机遇,推动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江苏省XX争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把数字建设作为后发崛起的重要突破口,不断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有效带动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一、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XX实践江苏省XX数字经济发展起步较早、基础雄厚。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智慧城市创建试点,2020年9月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名单。近年来,XX在数字乡村建设战略引导下,积极探索具有XX特色的数字乡村建设路径,不断扩大数字技术在乡村各领域的应用范围,促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平台+基地”,促进乡村特色产业数字化升级XX在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做强“果菌菜牧”四大特色产业集群的同时,依托已建成的数字XX“城市大脑”数据运行中心,打造并优化农业大数据归集共享、数字农牧场管理、数字农业农村服务等数字乡村平台应用场景,为乡村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数据支持。目前,已优化建设包含16个子系统的农业大数据平台,为乡村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数据支持。推进农业物联网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高标准建设完成1个数字果园农业物联网创新应用基地,正在推进数字牛蒡产业园及中小规模果品种植数字化建设项目。2000亩数字果园共安装传感器设备4类156套,实现4个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控制,建成现代果品产业园管理系统平台,并接入省农业物联网管理服务平台。2021年,江苏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检测系统认定XX农业物联网管理服务平台数据量为254517条,XX涉农数据融合应用走在全省前列。(二)“品牌+溯源”,推动优质农产品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XX研究制定了区域公用品牌推广措施、使用标准和保护办法,积极构建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相结合的品牌体系;引入蚂蚁区块链技术和服务,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与省农科院合作,以全县整建制推进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建设;利用品牌影响力和溯源管控力,不断推动更高水平的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升精品农业集聚化水平。目前,全县已审核通过农畜水三产溯源企业3050家,实现10528个农产品安全可溯。“XX苹果”“XX水山药”“XX木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XX牛蒡”入选“中国气候好产品”,成为全省首个荣获该称号的农产品。近年来,XX优质农产品安全追溯能力和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三)“电商+载体”,构建新型特色农产品营销体系与阿里集团深入合作,构建了“1+1+N”市场化运营机制。同时,不断创新“统仓统配、全域物流”配送模式,积极发展“综合批发市场+电商物流配送”“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业态,先后建设县级智慧物流分拨中心1个、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5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675个,建成了周边县域规模较大、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农批)现代农产品批发基地,成功招引山东凯瑞集团投资建设“二十二城”(XX)中央厨房供应链项目,全面打通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通道。与京东合作建成实体化的农业经营促进中心,促进网红直播带货销售等农业经营新业态呈现多元化发展;成立XX阿里巴巴淘宝镇(村)运营中心,搭建大众创新的环境,吸引人才回流。2021年,XX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25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额36.8亿元,同比增长4%,居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十强县第7位,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二、XX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短板当前,XX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对标发达地区仍存在明显差距与短板。(一)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不强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是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简单的叠加,而是高效深度的融合。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XX乡村产业基础薄弱,数字化转型能力不强,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融入效率不高。具体来看,一是目前乡村产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且结构比较单一,附加值低,产业链短,难以形成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等产业链,利用数字技术促进当前产业转型升级难度较大。二是乡村各产业间关联较少,大多是分散发展、单兵作战,产业聚集性不强,导致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展缓慢,大多数产业仍是以数字基础建设和数字技术的单向应用为主,数据资源利用率低且成本高。(二)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近年来,XX数字经济发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尚难以满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需求。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对数字核心技术研发能力较弱,对符合乡村产业发展实际的、具有针对性的数字技术成果供给不足,部分数字技术应用脱离乡村产业的实际需要,适用性不强,存在“两张皮”现象。二是数据质量不高,采集深度、广度不够,数据标准规范不统一,数据价值难以被有效挖掘利用。同时,不同部门的数据资源互联共享程度有限,数据资源尚未形成有效联通和高效整合。(三)数字人才短缺从现阶段XX欠发达乡村的发展状况来看,乡村内部短期内难以挖掘出懂数字技术的专业人才,也很难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到乡村发展,这将直接影响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一是目前大多数农业主体对物联网应用等信息技术设备了解不够深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联网技术推广速度和推广面。虽然近年来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加大,但整体规模仍较小,大多数新型职业农民对数字化的理解还浮于表面,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多是局限于网络销售的电商模式。二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不强,且引进数字专业人才难度较大,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和支持。(四)配套资金投入有限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且项目设备造价成本高,需要大笔资金投入,当前配套资金投入有限。一是政府投入资金不足。XX政府财力比较薄弱,受经济周期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近几年政府财力紧张问题更为突出,影响对数字化建设的经济支持。二是融资机构门槛较高。融资机构顾虑投资风险、回报周期、盈利情况等多种因素,面向乡村产业的金融产品、服务相对较少,且门槛较高,直接融资渠道狭窄,导致资金投入主体力量不足。三、XX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一)基础保障:加快新型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是促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数字转型、融合创新的基石。政府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夯实乡村产业的数字转型基础。一是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智慧升级。加快推动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促进新旧基础设施的高效连接和转化。二是加强平台建设。坚持“集中、整合、共享”原则,构建安全可靠的乡村产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制定大数据共享管理办法,实现乡村产业间的数据流通和共享。推动数据确权、数字系统和电子档案溯源比对等技术应用,形成数据综合治理格局。推进数据归集、汇聚、开放、共享、分析研判、安全保障建设。加强各部门与各级平台的技术对接力度,提高与国家及省市业务共享交换平台技术对接率。三是高标准推进数字XX产业园建设。探索制定县域数字经济产业园标准规范,产业园内统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维护,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共建共享机制,增强园区承载力。(二)数字赋能: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要积极探索乡村产业优化转型路径,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一是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依托佳合食品、江苏君乐宝等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乡村产业数字化应用全产业链示范点,展现数字化全过程优势。生产端实行数字化管理,流通端提升供应链效率,销售端聚合消费能力拓展销售市场,打通数据在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流通渠道。推动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及产品流通各环节中的应用,积极打造科技农业与智慧农业,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二是探索“数商兴农”的新业态。借助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创建,大力培育本地电商平台,完善基础配套体系建设,努力拓展多样化的电商交易模式。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引领和规范发展直播带货、短视频电商、农产品众筹、预售、定制等农村电商新业态。三是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乡村多业态融合发展。依靠数字技术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餐饮、休闲旅游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实现乡村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进而促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三)技术创新:补齐数字化改造短板数字技术的普及应用与创新,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持续动力。加强数字技术创新要立足打基础、利长远,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加大关键信息技术攻关力度。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工程,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自主创新专项,加大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处理共享、信息安全等方面技术攻关力度,重点研发农业图像识别、农业人工智能、农业大数据挖掘分析、智能农机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二是鼓励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和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供给质量。三是推动产学研协作融通,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贯通发展的科技创新生态。(四)人才培育: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人才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实现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要结合乡村人才振兴,加大对数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支持乡村产业创新创业。一是加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积极构建与科研院所及高校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数字乡村发展产业研究院,成立校企联盟,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大力培养数字化专业人才。二是充分借助“外脑”,聘请国内大数据应用方面的知名专家组建智库团队,为乡村产业数字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在产业规划和重大决策方面提供咨询意见。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抢抓徐州市实施“三乡工程”战略机遇,研究制定人才引进集成政策,吸引更多的科技、金融等领域人才和“能人”到农村创业创新,在工资福利待遇、发展机会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实现“长久留才”。(五)金融活水:纾解产业振兴融资难题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金融机构应与时俱进调整信贷政策,利用数字技术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是探索多产业、多经营主体的数字金融服务模式。加快普惠金融推广,建立金融大数据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金融”的优势构建智慧农业金融服务、担保平台,实现审批、业务、数据三方业务的统一,借助生物识别、借记卡认证、电子合同等金融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智能与担保业务的深度融合,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二是完善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配套机制,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积极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自上而下联合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激活金融服务新功能。三是综合运用金融杠杆政策工具、鼓励社会资本下乡等方式,为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提供金融活水,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打好数字基础。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