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雅”文化引领,“文明”之花盛开以文化之力构筑文明之基——探寻学校全国文明校园创建的成功经验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它根植传承,面向世界;文化,是文明的外在表现,它培育微小个体,着眼整个社会。在加快“四个城市”建设,打造文化品牌的关键时期,学校始终走在前列,将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助推文化城市、品质城市建设。2017年11月,学校荣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国家级荣誉称号。这不仅是对一所学校文明的肯定,更彰显了一座城市对文化的自信。学校一年内连续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关注、报道,在构建德育课程、传承中华文化、融合多元文明、助推城市建设中,学校勇敢地接过了文明的大旗,走在了全国前列。微德育.渐进渗透育文明之花学校能够迅速成为,一所屹立于江北的鲁派名校,在全国数以万计的校园中脱颖而出,荣膺全国首届文明校园,创新性教育教学改革无疑是最大的内驱动力。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着眼学生核心素养,创新德育育人方法,树立“大育化小、小微大作、见微知着”的微德育育人理念,构建独具特色、操作性强、效果显着的“微德育成长课程”,成为全国“微德育”教育的源头,进而引领全国德育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德育与文明无法脱离生活而存在,仅仅依靠高大空的德育课程,并不能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学校把立德树人的目标掰开、揉碎,细化到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每一个生活细节当中,让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有了实实在在的、接地气的载体和实施契机,“大育化小”让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小微大作”使德育更持久、操作更科学,“见微知着”让育人更扎实、更有效。微德育在由理念渐变为课程,由课程又内化为精神、外显为行为。就这样一双双稚嫩的双手,构筑起万千精彩的文明校园。在微德育课程走出一条渐行渐美的成长之路。德育如果是生硬的、死板的,既不易于学生接受,也不利于课程发展。学校秉持“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理念,创新德育教育模式,从小细节、小问题入手,通过德育微视频、班级微活动、节点微手抄、电影课程等灵活机动的形式,让德育课程变得丰富多彩、简单易行。运用这些丰富生动的素材来对未成年人进行品德、心灵和生命及情感的教育,让学生产生共情,使他们态度上欣然接受,行为上悄然改变。学校还将德育与互联网以及智能化的高速发展相结合,让学生借助手机、相机等新媒介,拍摄自己身边的故事,关注身边的不良现象,与身边的同学共同展现身边的德育故事,分享周围成长的快乐瞬间,斗争社会上不良的道德现象。“微德育不仅是一门课程,而是一种渗透式的、生活化的德育方式,正是因为问题小了、细了,才能避免大而空,更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学校汤善香校长在《人民日报》上曾这样形象的解读“微德育”。微德育就是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悄然将文明播撒进他们稚嫩的心灵,并渐化其行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股文明清风,吹进千家万户,吹响齐鲁大地。在几年的操作过程中,微德育产生了积极的育人效果,并在全国产生了轰动性的影响。2016年5月,“微德育”创新做法在教育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一套《朝闻天下》栏目播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7年6月,“微德育”创新做法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栏目播出,产生了轰动性影响。十年来,学校的“匠人”教师们用思考与智慧支撑起了培育文明的“微德育”的样本,成为学校中的标杆。和雅育人,遍开文明之花。根文化.传承经典植爱国情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华夏经典万千璀璨,中华文明凝聚了一代代国人的心血与智慧。扎根中国古韵传统,濡染前人爱国情怀,培育新时代兼具新素养的大国公民,也是教育者一份责任与担当。学校扎根传统文化,链接整合语文课程,精心打造“和雅”悦读课程体系。让学生坚持晨读暮思,激发学生诵读内驱力,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像韩兴娥老师的“经典海读”课堂,王欣香老师的“诗韵吟诵”课堂,刘庆庚老师的“三维立体悦读”课堂,臧运红老师的“六步五延名着悦读”课堂,都是根植传统文化,着眼学生素养,让学生在吟诵品读中,濡染良好品行,培育大国品格。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民族特质和民族文化。在经典诵读的基础上,学校积极的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艺术在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让学生传承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成长。学校聘请市京剧院的艺术家担任顾问,讲解京剧知识,训练京剧唱腔,培养京剧艺术骨干,并成立“小梅花师生京剧团”。通过“京剧欣赏大课堂”、“京剧游园”、“京剧团培训”、“‘国粹飘香’京剧演出”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根基,提升学生的艺术底蕴和文明素养。唱念做打中学生品味别样人生,抑扬顿挫中学生学会待人接物,暑往寒来一年年的坚守,文明积淀愈来愈厚重,学生行为愈来愈儒雅,学校影响力也从国内走向国际。2015年8月,学校“小梅花师生京剧团”还应邀去意大利米兰进行京剧演出,组委会专门为中国代表团安排了“中国日”活动,中国代表团升国旗、奏民乐、唱京剧、包饺子、绘制中国画,将展演活动推向了高潮。“融”理念.多元文明铸和雅志趣世界上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发挥着不同的历史作用,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应当以平等、谦虚的态度去尊重、了解、欣赏其他文明的真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在学习、消化、融合、创新中才能使文明充满生命力。学校在“和•雅”文化为统领下,以“培养胸怀祖国、放眼环宇且具有国际视野的学子”为目标,构建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实施国际游学项目,建立兼容并包的多元文明校园。学校开设丰富的国际教育理解课程,开发了外国节日、外国民歌、外国饮食、外国服饰、外国电影、外国礼仪六大国际课程,开展加拿大、埃及、美国等文化讲座等,这些国际理解教育活动大大开阔了师生的国际化视野,加深了学生对世界文明的理解与认识。学校不仅打开校门,将外国的专家请进校园,开展专家宣教活动。同时还鼓励孩子走出去,到国门外去感受丰富精彩的世界文明。从2014起,学校先后有一千多名学生走出国门,他们的足迹遍及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新西兰、英国、德国、埃及、新加坡、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游学的开展,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育了学生自立意识,也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的魅力,让国际教育从千里之外走到学生身边。在游学项目推进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深化推进国际理解课程,先后与英国阿什克罗夫特学院、新西兰费尔菲德中学成为国际共建姊妹校。2017年10月12日,应学校邀请,来自学校的姐妹校——新西兰费尔菲德中学的学生来到学校进行文化交流方面的学习访问。新西兰交换生的到来,标志着学校与新西兰费尔菲德中学的校际国际交流合作迈开了新步伐,更加深化了学校国际交流合作的进程,极大地促进中新学生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提升彼此的跨国交际能力,开阔国际视野。2017年1月份,学校四十多名学生将远赴新西兰,到大洋彼岸的新西兰费尔菲德中学,传播中华文化,感受异国文明。学校运用自身影响力、创造力和和行动力,通过多种形式,推进多元文明对话,促进地区间交流、合作,实现新的格局下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融会贯通,同时也向社会诠释着开放包容的魅力和多元文明的博大。辐射力.传递文明共建美好家园文明城市需要你我共建。作为普通群众,不仅是文明的创建者,也是文明的受益者,每位公民都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自己的文明行为,为社会增色添彩。学校充分利用独特的社会资源,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文明建设网络,先后走进富华社区、东盛园林等实践基地开展志愿服务,通过学生辐射到家庭、社会的每一个人,在实际行动中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小手拉大手,建立家校共建、协调一致的德育模式。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功能,通过家长会、飞信、QQ等方式,引导家长承担起德育角色,家校间共同合作,家家间共同讨论、相互交流,形成了家校共建、协调一致的德育模式,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真正做到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实现了以点带面的文明辐射。道德讲堂是学校文明创建工作开展的一项常规活动。学校除总的道德讲堂之外,还建立了班级道德讲堂,定期开展活动。教育学生“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努力实现“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的目标。学校将道德讲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组织学生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通过手抄报、征文比赛、学习体会等形式,将文明创建活动延伸到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做到了道德讲堂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同时,学校的文明出行课程专题团队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期教学安排,组织全校学生在不同的节点,共上一堂课,像每学年开学第一天的“文明共筑从校到家的安全走廊”,寒暑假前的“文明旅游你我做起”等类型的主题班会课,让学生在不同的节点温习熟悉不同的文明要求,真正的把课堂和生活结合起来。同时,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文明出行的参与意识。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做文明出行的推动者和宣传者,仅上半年,学校的学生就十多次走进社区,进行了“爱我家园——我是环境小卫士”“文明从我做起宣传活动”等活动,学生不仅体验了作为社会的主人翁意识,而且真正成为文明出行的践行者和宣传者。“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人生的关键期,端正的道德品行、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文明风尚,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学校的文明创建工作正如一股和煦的春风,点点滴滴成就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