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考试大纲第一章总论一、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的概念包含四层含义:1、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活动,它属于管理的范畴。2、会计主体为一特定的单位。3、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4、会计的主要作用是反映和监督单位的经济活动。(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1、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2、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难以保证核算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三)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明确的前提条件。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一)会计主体: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会计主体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二)持续经营: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三)会计分期: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帐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四)货币计量: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同一的计量单位。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三、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一)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统称为企业的六大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利润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1、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具有如下特征:①资产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例1-1: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资产要素定义的是(D)A.库存商品B.委托加工物资C.尚待加工的半成品D.盘亏、毁损的材料②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例1-2:甲企业的加工车间有两台设备。A设备系从乙企业融资租入获得,B设备系从丙企业以经营租入方式获得,目前两台设备均投入使用。问:A、B设备是否为甲企业的资产?解:这里应注意区分经营租入和融资租入。企业对经营租入的设备没有所有权和控制权,B设备不应确认为资产,而A设备是融资租入的,虽没有所有权,但是拥有控制权,因此A设备可作资产。③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例1-3:甲企业计划在10月份购买一批机器设备,5月份与销售方签订了购买合同,但实际购买行为将发生在10月份,因此企业不能在5月份将该批机器设备确认为资产。流动资产:库存现金及各种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其它应收款等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固定资产: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等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其它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2、负债:指企业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具有如下特征:①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业务;②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③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预付账款、应付股利、应付利息、应交负债税费、其他应付款等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3、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又称为净资产。具有如下特征:①它是一种剩余权益;②除非发生减资、清算,否则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③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实收资本(或股本)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资本(或股本)溢价等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等未分配利润4、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具有如下特征:①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②收入能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③收入的取得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④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⑤收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主营业务收入:销售商品收入等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原材料销售收入、包装物出租收入等5、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具有如下特征:①费用是从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中发生的。②费用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③费用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④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费用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6、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营业利润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二)企业会计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称为第一会计等式)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资产来源于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①资产与权益同事增加,增加的金额相等;②资产与权益同事减少,减少的金额相等;③资产内部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④权益内部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上述四种类型的经济业务进一步展开,又可出现以下九种情形:①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增加的金额相等;②资产与负债同事增加,增加的金额相等;③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减少的金额相等;④资产与负债同事减少,减少的金额相等;⑤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资产减少,增减金额相等;⑥一项负债增加,一项负债减少,增减金额相等;⑦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增减金额相等;⑧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减少,增减金额相等;⑨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增减金额相等;2、收入—费用=利润(称为会计第二等式)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第二章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等。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试用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企业的财物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成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债务是指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等偿付的现时义务,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付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四)资本的增减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盈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二、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1)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2)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3)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4)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5)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6)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试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三、会计核算的基础会计核算的基础一般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在我国,企业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①权责发生制:指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已经发生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权责发生制的主要内容: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②收付实现制:指以实际收到或付出款项的日期确认收入或费用的归属期的制度。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一、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素的项目。会计科目的意义:①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②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③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④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二)会计科目的分类:1、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尽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也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也称“明细科目”。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分类科目是概括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提供的是总括性指标。而明细分类科目是详细地反映会计对象的据以内容,提供的是比较详细具体的指标。总分类科目对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控制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则是对总分类科目的具体化和详细说明。2、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五大类。①资产类科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原材料、固定资产等;②负债类科目: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长期借款等;③所有者权益类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