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一、命题要求在考核基础理论基础上①侧重于实务考核〖必须会解题,但第一章包括博大精深的东西,使你解题时绝处逢生〗如收入出售原材料计入收入;出售、包装物、无资、固资时计入“收入吗?根据第一章的理论学习,就知营业外收入不是收入。又如,或有负债是负债吗?答案是No或有负债在同时符合三个条件时就要确认,计量披露;不符合条件的或有事项要予以披露。统而总之,理论非常重要,要好好理解。②另外侧重于多知识点。首先,实务操件,总合计师目的是协调、激励、考核而真正的会计已被电脑取代了。综合题中必有一道要有三页的题目说明。(大多了,看后忘前!)做题顺序①看要求(几分题注意踩点)即题目要考你什么;②看题;③解题,——效率提高很多。所以要求我们清晰知道各章主要内容,头脑中有条主线,一看题目就知考核的内容。——他要考我们什么知识点。(非常重要)。经常一道题包括多个知识点。③试题有较强灵活性:①以前从来(肯定的)见过,所以reading能力太重要了!②逻辑理解能力。投资中的题目就有这个特点。其实材料中常举例的知识点并非是难点,而难点常常是一带而过,让我们误解。原来注会不过如此,可考试咋那么难,所以对于文字性的无举例的叙述一定(must)理解清楚,这也是注册会计师的最基础要求。(理解能力强)——一大难关,一定要噢!④体现知识更新。今年四个章节,chap13—16《租赁》章节考核你的理解力(综合题可能涉及)只要财政部发而的通知、准则、必须关注,不仅限于教材,即使它八月份才出来准则。我们也要拿来琢磨。⑤题目有复杂性,不能太直观。二、命题依据:★考委会颁布的考试纲(有指导意义,但是写得太少了)★指定教材,60%精力放于此★会计准则合订本(2001.7)★新准则(年初)★股权购买日(99年材料)重新拾起〖99年企业兼并时有涉及〗★关联方交易有超纲的思路★所得税会计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别小看)有时用一个概念难倒你★“应纳税时间差异”与“可抵减……”“出题人为实现准则我们的目的,常弄些貌似无意义其实很难解的问题”——看要细。★如:影响固定资产清理项目的费用有:增值税(书上没写,限于篇幅)——此类题杀伤力特别强。★现在的考题到处是陷阱。运费在材料中是10%,而实际上是7%。三、关注教材中需要留心的知识点。1.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经典语句】〖说明〗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只设一套账簿但可设若干个责任中心也即一个企业可设多个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常出多选)〖说明〗①大规模增加业务属于持续经营。②改变经营方向也属于持续经营。3.①基本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②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当能够经受验证。〖说明〗客观性原则要求。4.在会计核算工作中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并不意味着所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不能作任何变更,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核算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说明〗“一定条件”指①法律、法规规定;②变更政策使变更会计信息更可靠相关。〖例子〗①鉴于企业长期亏损,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违背一贯性原则。②鉴于固资更新改造,提高使用寿命,将折扣年限由5年提高到10年,不违背原则。5.体现实质重于形式:①融资租赁;②售后租回;③售后回购;④企业存贸,因各种原因不能按预定功能使用,就不能作资产,应变为营业外支出。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说明〗把“仅仅”去掉,这句话就错了。6.负债不同于所有者权益,前者有明确期限偿还。例:权益不需偿还,在正常经营期内一般不能减少。(×)因为所有者权益是可以减少的,不能减少的是资本。另外,股利并非所有者权益的偿还,而是报酬。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7.利得(incomegain)——营业外收入核算就是利得。有些交易或事项虽然也能成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由于不属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所以,其流入的经济利益不属于收入而是利得。第二章货币资金和应收项目“货币资金和应收项目”这一章节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好掌握,唯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做本章节的题目(一般为选择题)时,一定要细致些,因为内容好掌握嘛,出题人自然就会在题目中设置些小小的障碍,诸如对概念理解的深度,及准确性。稍疏忽,就可能选错。例如,这样一道题,可能大家也见过,“企业已贴现的带息商业承兑汇票,由于承兑人的银行账户不足支付银行将商业汇票退还给企业,并从贴现企业的银行账户中扣款,银行扣款的金额是”:A.票据票面金额B.票据到期值C.票据贴现净额D.票据票面金额加上贴现息正解答案是B.其实类似这样的题目,其表述在书中出现过,但我们如果不细心阅读教材,仔细研究,还是容易选错。所以,即然这章的题目没什么大题,都是小题,那就要求大家抱着“来者不惧”。“出这章的题,我就得分。”的态度仔细地阅读本章内容,理解加记忆。本章要大家掌握的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有:①其他货币资金的范围。(1999年曾经出现过此内容的考题)注会考试有一定的题目重复率换个说法就可能再来考你,---值得大家注意。内容很好理解的,花点儿力气记住了:外埠存款、银行汇票、银行本票、信用证、信用卡、在途货币资金。②应收票据(主要指带追索权的商业承兑汇票)带息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在这里我想让大家比较头痛的是贴现值的计算,具体就是贴现期的计算上,我们用一种简易的方式把贴现期表示出来,帮助大家理解。贴现值=票面价值×[1+票面利率*(持有期+贴现期)/360)*(贴现率×贴现期/360)说明:如果是不带息票据贴现,那就不用票面利率了,票面价值即为到期值。③应收账款现金折扣的计算:我国现行采用总价法对现金折扣进行入账,现金折扣的表示是(2/10、1/10、n/30)要理解此表示的含义。④应收账款坏账的计提:1)注意各种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况,书中都有说明,在此不述。2)运用备抵法计提坏账,其余额调整是重要的知识点。当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时,均可应用“差额提取法”即先计算出本期未应提的坏账准备,看看之前的“坏账准备”科目余额为正还是为负。具体流程如下:第三章存货我们再来看一看存货这章,这章要重点掌握的是:①存货入账价值的确认。②取得、发出及期末的计价。我们都知道存货应以其成本入账,但这是我们一定要区分工业企业与商品流通企业在对存货入账上的差异,这是考试中出现过的问题,别大意!——工业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其他税金+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其他费用。别管那么多了,说白了,工业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可能的相关费用支出,而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采购成本没那么复杂,它只有(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其他税金)而剩余的费用支出全部在其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对于存货发出的计价,所有企业均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法,具体说包括五种方法,我不说,大家也都知道,那就是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移动平均法。那么,我们大家对这五种方法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呢?我觉得嘛,具体的计算是肯定要知道关并能熟练地解题。而且我们是不是不要看看,这五种计价方法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纳税各有什么影响。个别计价法,没的说,“照实计算,照实报告”,而平均法呢,是比较居中的一种方法,先进先出和后进先出法之间。我们主要来比较先进先出法与后进先出法期未存货的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熟低”法,这是稳健法原则对历史成本的修正,另外,各种要我们留意的小知识点有:△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包括的内容中有“受托代销商品”此项很易被我们忽略了。△“计划成本法”一般是工业企业常采用的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对于计划成本法,我们要注意“材料成本差异”在期未的分配,大家只要记住,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代表“超支”,贷方为“节约”,用以下的图示帮助大家记忆计划成本法的计算过程。第四章投资投资一章需要我们掌握的重点就是,投资入账价值与投资损益的确认和计量.1.投资的入账价值:即投资成本。毋用置疑,它等于(如书上所述)买价-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2.投资损益:[短期投资]:虽然投资损益由两部分构成,持有损益(持有期间的利息费用或股利)和处置损益,但最终只有在投资处置时才可确认损益,其计算公式:出售收入-(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已入账的应收股利或利息)其中:账面价值又分为两种情况:对于按单项计提准备的,账面价值为短期投资余额-已提跌价准备;对于按类别或总体计提的账面价值为短期投资金额。而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收到的股利、利息作为投资成本的冲减。[长期投资]:▲权益法核算:投资损益的确认仅限于投资后累计净利润的分配额,若超过应享有的部分,应按股权的比例计算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调整。具体作法:①当年实现利润或亏损,增加或减少“损益调整”同时确认投资收益或损失。②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属投资前的部分按持股比例计算份额冲减“投资成本”;属投资后的部分按持股比例计算份额冲减“损益调整”。说起来挺绕嘴,实际操作时,只要细心些,整明白是实现盈亏,还是宣告分派,若是后者,再判断一下是否属于自己应得的,这样计算的思路就清晰多了。▲成本法核算:首先我为大家隆重推出一首投资损益确认的口诀:“当年分以前,直接冲成本;当年分当年,利益算一算;以后年度分,两者比较看”。怎么理解呢?咱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一下,(书上118页例10)“当年分以前,直接冲成本”:96年5月2日宣告分派95年度股利,于是就要全部冲减投资成本。“当年分当年,利益算一算”:96年5月分派的股利,还包括本年度的,那么就计算一下属于投资前的部分和属于投资后的部分,前者冲减投资成本,后者计入投资收益。当然了,这种情况下,出题者一般都会假定各月的利润平均分配。“以后年度分,两者比较看”:啥意思呢?97年5月1日不是又宣告分派股利了吗,这时我们就可以比较两个值:其一,就是投资企业已分配股利中投资企业按比例应享有的份额,在本例中为10,000+30,000;其二,就是影响上年度末净利润的数额,在本例中为40,000。然后判断:①前者=后者,将以前已冲减的投资成本转回,如本例。②前者后者,将(前者-后者-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冲减投资成本。将(前者×投资比例)计入应收股利将上两者差额计入投资收益。例如,本例中119页(下)提到的将97年5月分派现金股利改为45,0000的计算。③前者后者,则不用冲减成本,若以前已冲减,就将其转回,例如,将97年5月分派现金股利改为200,000,那么,前者=10,000+20,000=30,000;后者=40,000,前者后者,此时将已冲减成本的10,000转回。大家别急,可能上述的理论说明不太好掌握,那我现在就把几种情况下的会计分录列出来,这样也许就一目了然了。仍然引用本例题,只将97年5月1日的现金股利分派值作改动:①分派值30,000已分股利10,000+30,000影响上年末净利润数40,000借:应收股利30,000长期股权投资10,000贷:投资收益40,000②分派值50,000已分股利10,000+50,000影响上年末净利润数40,000差额20,000借:应收股利50,000贷:长期股权投资10,000(20,000-10,000)投资收益40,000③分派值250,000已分股利10,000+25,000影响上年末净利润数40,000差额5,000借:应收股利25,000长期投资10,000贷:投资收益35,000OK!到此为止,总算松了一口气!这部分内容很重要,但又不好把握,不过只要脉络清楚就不会出什么问题,回头再看看成本法的投资收益确认、计量,简言之,就是“有骨气”--收到的股利与我有关,也即是我企业应得的,就作投资收益,否则冲投资成本。另外,投资这一章,我们还需掌握的知识点是概念的辨析,举例说明:某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为500,000,占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比例为50%,无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