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14年会计人员继续面授教学大纲(企业类)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4学时)一、总则(一)制定依据及适用范围1、制定依据2、适用范围(二)产品和产品成本的内涵1、产品的涵义2、产品成本的涵义(三)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1、产品成本核算环境的整体要求2、区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有关界限3、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生产过程的特点、产品种类的繁简以及成本管理的需要进行产品成本核算。4、按月编制产品成本报表二、产品成本核算对象(一)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原则(二)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确定1、品种法及其适用范围2、分批法及其适用范围3、分步法及其适用范围(三)其他行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1、农业企业2、批发零售企业3、建筑企业⑴单项合同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⑵为建造一项或数项资产而签订一组合同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4、房地产企业5、采矿企业6、交通运输企业⑴火车、汽车、船舶运输等业务⑵仓储、堆存、港务管理业务⑶装卸业务7、信息传输企业8、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企业⑴科研设计与软件开发等人工成本比重较高的企业⑵合同项目规模较大、开发期较长的企业9、文化企业三、产品成本核算项目和范围(一)产品成本核算项目的确定原则(二)制造企业成本核算项目的确定1、直接材料2、燃料和动力3、直接人工4、制造费用(三)其他企业成本核算项目的确定1、农业企业⑴直接材料⑵直接人工⑶机械作业费⑷其他直接费用⑸间接费用2、批发零售企业⑴进货成本⑵相关税费⑶采购费3、建筑企业⑴直接材料⑵直接人工⑶机械使用费⑷其他直接费用⑸间接费用⑹分包成本,4、房地产企业⑴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⑵前期工程费⑶建筑安装工程费⑷基础设施建设费⑸公共配套设施费⑹开发间接费⑺借款费用5、采矿企业⑴直接材料⑵燃料和动力⑶直接人工⑷间接费用6、交通运输企业⑴营运费用⑵运输工具固定费用⑶非营运期间费用7、信息传输企业⑴直接人工⑵业务费⑶电路及网元租赁费8、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企业⑴直接人工⑵外购软件与服务费⑶场地租赁费⑷转包成本9、文化企业⑴开发成本⑵制作成本四、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一)企业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的基本原则(二)制造企业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1、直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2、间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3、期末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三)农业企业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四)批发零售企业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1、进货成本、相关税金归集与分配2、采购费归集与分配3、产品成本结转方法(五)建筑企业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1、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有关费用归集与分配2、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有关费用的归集与分配3、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的规定结转产品成本。⑴合同结果能够可靠估计⑵合同结果不能可靠估计(六)房地产企业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⑴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有关费用归集与分配⑵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归集与分配(七)采矿企业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八)交通运输企业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1、营运费用的归集与分配2、运输工具固定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九)信息传输、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企业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十)文化企业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1、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有关费用的归集与分配2、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有关费用归集与分配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4学时)一、总则(一)公允价值的定义(二)适用范围二、相关资产或负债(一)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考虑该资产或负债的特征(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可以是单项资产或负债,也可以是资产组合、负债组合或者资产和负债的组合三、有序交易和市场(一)有序交易的定义(二)有序交易市场的选择1、主要市场2、最有利市场(三)企业计量相关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的标准1、以主要市场的价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2、不存在主要市场的,企业应当以最有利市场的价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3、当计量日不存在能够提供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相关价格信息的可观察市场时,企业应当从持有资产或者承担负债的市场参与者角度,假定计量日发生了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交易,并以该假定交易的价格为基础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四、市场参与者(一)市场参与者的定义(二)市场参与者的总体识别因素(三)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采用市场参与者在对该资产或负债定价时为实现其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使用的假设五、公允价值计量(一)初始计量1、判断初始确认的公允价值是否与其交易价格相等2、初始确认的公允价值与其交易价格不相等的处理(二)估值技术1、估值技术的方法(1)市场法(2)收益法(3)成本法2、估值技术的应用(1)输入值(2)可观察输入值(3)不可观察输入值3、估值技术的变更(三)存在出价和要价的处理六、公允价值层次企业应当将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三个层次,并首先使用第一层次输入值,其次使用第二层次输入值,最后使用第三层次输入值。(一)第一层次输入值是在计量日能够取得的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报价。(二)第二层次输入值是除第一层次输入值外相关资产或负债直接或间接可观察的输入值。第二层次输入值包括:1、活跃市场中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2、非活跃市场中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3、除报价以外的其他可观察输入值,包括在正常报价间隔期间可观察的利率和收益率曲线、隐含波动率和信用利差等;4、市场验证的输入值等。(三)第三层次输入值是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不可观察输入值。1、不可观察输入值的确定2、不可观察输入值的调整七、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一)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应当考虑的因素1、市场参与者将该资产用于最佳用途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2、将该资产出售给能够用于最佳用途的其他市场参与者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二)企业确定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应当考虑的因素1、法律上是否允许2、实物上是否可能3、财务上是否可行(三)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应基于最佳用途确定估值前提1、单独使用一项非金融资产产生最大价值的公允价值的计量2、将一项非金融资产与其他资产(或者其他资产或负债的组合)组合使用产生最大价值的公允价值的计量八、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一)存在相同或类似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可观察市场报价的公允价值计量(二)不存在相同或类似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可观察市场报价,但其他方将其作为资产持有的公允价值计量(三)不存在相同或类似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可观察市场报价,并且其他方未将其作为资产持有的公允价值计量(四)具有可随时要求偿还特征的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九、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一)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含义(二)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的计量(三)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的计量应当满足的条件(四)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十、公允价值披露(一)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组资产和负债信息的披露(二)非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组资产和负债信息的披露(三)披露形式十一、衔接规定(一)本准则施行日之前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本准则要求不一致的处理(二)比较财务报表中披露的本准则施行日之前的信息与本准则要求不一致的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4学时)一、修订背景(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二)修订前职工薪酬准则存在的问题(三)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二、主要变化(一)充实了离职后福利的内容修订后准则增设“离职后福利”一章,区分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完整地规范了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二)充实了短期薪酬会计处理规范1、将现行应用指南和讲解中关于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的有关会计处理规定,纳入短期薪酬范围;2、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实质上向职工提供了离职后福利,属于设定提存计划,将这部分内容调整至离职后福利;3、企业向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统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获得时,可以采用成本计量,解决了修订前准则中非货币性福利计量不一致的问题,提高了准则的可操作性。(三)充实了关于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规定1、进一步明确了辞退福利与职工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并不直接相关,要求明确区分辞退福利与离职后福利;2、在报告期末十二月内不需要支付的辞退福利应适用其他长期福利的有关规定,这为职工内退等长期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提供了更充分的指南。(四)引入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完整地规范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1、规定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包括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和辞退福利以外的所有职工薪酬;2、对于不符合设定提存计划条件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其确认与计量应适用设定受益计划的有关规定。三、详细解读(一)总则1、目的和依据2、职工薪酬的涵义和范围(1)职工薪酬的涵义和范围(2)短期薪酬的涵义和范围①带薪缺勤的涵义和范围②利润分享计划的涵义和范围(3)离职后福利的涵义和范围(4)辞退福利的涵义和范围(5)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涵义和范围3、职工的涵义和范围4、准则适用范围(二)短期薪酬1、短期薪酬的确认2、短期薪酬的计量3、带薪缺勤(1)带薪缺勤的涵义与分类①带薪缺勤的分类②累积带薪缺勤的涵义③非累积带薪缺勤的涵义(2)带薪缺勤的确认与计量4、利润分享计划(1)利润分享计划的确认利润分享计划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企业应当确认相关的应付职工薪酬:①企业因过去事项导致现在具有支付职工薪酬的法定义务或推定义务;②因利润分享计划所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义务,金额能够可靠估计: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之前企业已确定应支付的薪酬金额金额能够可靠估计;该短期利润分享计划的正式条款中包括确定薪酬金额的方式;过去的惯例为企业确定推定义务金额提供了明显证据。(2)特殊处理(三)离职后福利1、离职后福利计划的涵义和分类(1)离职后福利计划的涵义(2)离职后福利计划的分类(3)设定提存计划的涵义(4)设定受益计划的涵义2、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处理(1)设定提存计划的确认(2)设定提存计划的计量3、设定收益计划的会计处理(1)会计处理的步骤①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确定相关义务的归属期间和计量方式;②设定受益计划存在资产的和存在盈余的分别处理;③确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④确定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2)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下福利归属期间的确认(3)设定收益计划义务的计量方式(折现)(4)设定收益计划的一般会计处理(5)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的组成①服务成本,包括:包括当期服务成本、过去服务成本和结算利得或损失;②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包括:包括计划资产的利息收益、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利息费用以及资产上限影响的利息;③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包括:精算利得或损失;计划资产回报,扣除包括在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扣除包括在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6)期末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的会计处理(7)设定受益计划结算利得或损失①受益计划结算的涵义②设定受益计划结算利得或损失的计量,是下列两项的差额:在结算日确定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结算价格。(四)辞退福利1、辞退福利的确认时间下列两者孰早日:①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因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所提供的辞退福利时;②企业确认与涉及支付辞退福利的重组相关的成本或费用时。2、辞退福利的确认与计量(五)其他长期职工福利1、适用提存计划条件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会计处理2、适用设定收益计划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会计处理3、长期残疾福利的确认和计量(六)披露1、短期职工薪酬需要披露的内容(1)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2)应当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3)应当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