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读后感【热选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热选4篇】读书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在参考下载作者写的作品时,很多情节都可以引起我们的共鸣。此时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写成读后感,怎么写能把这奇妙的感觉写出来呢?以下是我们收集分享的“毛泽东诗词读后感【热选4篇】”,为避免遗忘,还请您下载收藏网址!毛泽东诗词读后感篇【第一篇】臧克家、李捷同志主编的《毛泽东诗词鉴赏》第二次增订版,最近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早在1990年,臧老约请的50余位专家学者,为已经面世的50首毛泽东诗词撰写评析文章,加上注释文字,出版了《毛泽东诗词鉴赏》第一版。5年后,有6首诗作被发现,刊于报端。于是增添了新的鉴赏文字,命名为增订一版。199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经过艰苦搜索和考订,推出《毛泽东诗词集》,共收入诗词67首。本书编者再度约请专家为新发表的11首撰写文章,于是就有了这本《毛泽东诗词鉴赏》增订二版。“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反帝反封建和科学民主的旗帜,掀开了我国历史的崭新一页。但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在勇敢地冲破老八股、老教条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偏激性和片面性。他们在正确地批判封建思想的同时,把一些应当积极继承的好东西也扬弃了。譬如对于中国戏剧,钱玄同等人主张“废唱而归于说白”。对于格律诗,基本上也是采取否定的态度。胡适就认为有绝句和律诗的形式,不可能表现现代人新鲜而复杂的思想感情。“五四”运动10年之后,文化界热烈讨论“旧形式的采用”问题。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前进还是倒退?应当说,这是新文化运动的深化。许多新文化工作者从实践中逐步认识到,要使新思想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就要重视对民族传统文艺形式的运用和革新。需要移植西方的对我们有用的艺术形式,但在移植的过程中必须把它们和本民族的文化特色结合起来,使它们真正在中国生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指引下,各个艺术门类大体形成了这样的格局:传统艺术形式的推陈出新和外来艺术样式的民族化,二者齐头并进。在戏剧领域中,戏曲和话剧都得到发展;在绘画领域中,国画和油画各领风骚;在音乐领域中,民乐和交响乐、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都得到重视。惟独在诗歌领域中,新体诗和格律诗的关系长期未能得到合理的确认。表达新内容的格律诗是否也是新诗,也是新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到上个世纪末,这个问题才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毛泽东对中华诗词的影响,主要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他酷爱诗词,一生都在读诗、写诗。正因为这样,他对诗词问题十分慎重,生怕因为个人的爱好影响了文艺工作的全局。他从来没有号召过写格律诗。他甚至说:“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样的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其实,任何一种长期积淀的艺术形式,都不易学,掌握得不好,都会束缚人的思想。诗词格律是这样,戏曲程式也是这样。中国文艺中有这种情况,外国文艺中也有这样的情况。毛泽东虽然没有号召写格律诗,但他的创作实践比抽象的号召更有感召力。他以自己成功的创作实践证明了,运用传统诗词的形式,不但可以表现新生活,而且可以很生动、很深刻地表现新生活。写得好,同样可以成为民族艺术的瑰宝,时代精神的丰碑。毛泽东诗词不就是这样的么!新时期以来,诗词创作风起云涌,不但有许多干部、知识分子痴迷于诗词创作,农村的村镇也成立起许多诗社。农民们在工余推敲诗句、作画、练书法,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道靓丽的景观。出现这种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毛泽东诗词的启迪作用是重要原因之一。人们都说,毛泽东诗词具有前无古人的气魄。它的根源在哪里?在于作者的世界观,在于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是红军时代的毛泽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长征时期的毛泽东。“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是晚年的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朝思暮想的是民族的命运,人类的前途。这一切很自然地形诸笔墨,点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就形成了诗中前无古人的气魄。毛泽东不但在表现重大题材的诗章中,甚至在写山川草木的诗章中,也体现出前无古人的气度。像《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诗中的梅花,既是大自然的骄子,也是美好品格的象征。这里,写出了一种全新的人生志向,全新的荣誉观。当争名夺利之风甚嚣尘上的时候,读读这样的诗,是能够帮助人们净化灵魂的。毛泽东开一代新诗风,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创新家。但他决不是在语言和文体上故作新奇状。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基本上是遵循传统格律进行写作的。特别是收入“正编”的42首,充分体现出作者驾驭诗词格律的圆熟。在毛泽东看来,诗歌的新,首先要新在思想感情和艺术形象上。他善于在朴素、自然的抒情、状物中,给读者带来一派新意。心有所动,情有所涌,提笔一挥,就挥出一片艺术新天地。譬如春光、秋色,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墨客描写它?“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读了《采桑子·重阳》,谁都无法否认,这里展现的是全新的艺术境界,是战士眼中的秋光、新时代创造者眼中的秋光。毛泽东的创新,不是小家碧玉式的,他赋予传统诗词以新时代的内涵,写的是“新的人物,新的世界”,促进传统诗词完成了从表现旧时代到表现新时代的伟大转变。当然,促成这种转变的不仅是毛泽东一个人,但毛泽东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香港诗人刘济昆说:“宋代是‘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今日是凡有华人饮水处,就有毛泽东诗词。”“五四”以来,我国出现了好几位声名贯耳的大诗人,像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艾青、臧克家、田间……若论作品的背诵率和普及率,若论作品对民族精神的影响,恐怕他们中的哪一位也赶不上毛泽东。伟人在世的时候,不赞成人们大张旗鼓地宣扬他的诗词。1960年,周扬在全国第三次文代会上的报告原有一段话论述毛泽东诗词。审阅讲话稿时,毛泽东挥笔把它全部删掉。现在,毛泽东已经逝世27年了,我们应当更冷静、更公正地对待这份宝贵的诗歌遗产。恰在这个时候,《毛泽东诗词鉴赏》增订二版与读者见面了。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提供的不可能是最后的定论,但它对于人们进一步领略和研究毛泽东诗词,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毛泽东诗词读后感篇【第二篇】“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谁如此自豪地评论美丽的祖国,又是谁谈古论今,品味了五百年来中国的历史,那就是我们心目中最伟大的人物———毛泽东。为何毛主席能带领红军度过两万五千里长征?是因为他的自信,他的大器,还有他那鹰击长空的神勇,毛主席一生有许多诗词,使人一读就想象出诗中的意境。诗词中,曾经赞美过祖国,赞美过自然,赞美过感人的革命事迹,我学过很多毛泽东诗词,每次朗诵完后都感慨万分。其中最令我回味的,是一首赞美人民、回味历史的诗——“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句话展示了祖国美好的前程。“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反映了对中国必胜的坚定信念。古代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这些在中国发展中有着丰功伟绩的人,只是凭借武力,完成了统一的大业。即使威震四方在历史上被称为“天之骄子”的成吉思汗,也不过只会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随着时间车轮的飞转,都成为了过去。真正的英雄,是我们今天的劳动人民!现在,我们青少年也要像毛主席,像走过长征的老前辈一样,不怕困难,充满自信,把长征,把革命的精神永远传播下去,让世世代代的中华子孙,领会到毛主席那九天揽月的精神,走出辉煌的人生之路!毛泽东诗词读后感篇【第三篇】断断续续几年时间,笔者一直在拜读《毛泽东诗词》,这是毛泽东同志一生戎马的见证,也可以说这是整个红色经典的演变。诗词中包含了太多的红色革命、红色精神以及红色经典中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毛泽东思想的完全体现。像《沁园春·雪》中写的那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虽然他们有无数的辉煌但终化作尘土、成为过去,而我们要向前看,实力在发展当下最重要,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又像“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地主鞭”则反映了农民翻身做主不畏强暴斗地主的豪迈激情。还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以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或许有人会觉得《毛泽东诗词》的文学成就高于红色经典的成分,它不像其他的所谓红色经典的书籍《红岩》、《林海雪原》一样,能够很好将红色经典的部分表现出来。但我总觉得《毛泽东诗词》确实跟随着红色经典成长的,从开始的革命思想的引入、思想解放的宣扬,到后来的革命的发展壮大、敌后根据地的形成。丛红军长征的艰苦到土改时农民的欢心鼓舞。一本诗词,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个时代。学伟人之诗,滋养浩然正气,塑造非凡人格,陶冶美好情操!毛泽东是中国现代文学诗词创作的杰出代表,因为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和他辉煌的政治成就,使得人们没有更多的关注和评价他的文学成就。比如在《西江月·井冈山》中,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战胜敌人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是他对群众力量无比信任的群众观点的强烈表现。相信群众,热爱群众的思想,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毛泽东诗词之中。毛泽东诗词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就是说,宇宙间无穷无尽的事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沧海与桑田总是更迭着的,新生也总是战胜腐朽。正是“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七律·长征》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歌典范。它既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又把红军为了实现北上抗日的革命理想而排除一切障碍,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发挥到极致,达到了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可以称之为艺术精品,千古绝唱。诗的题材是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斗争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残酷与牺牲,而是集中笔力表现了长征取得胜利,实现了革命理想的喜悦和对于艰难困苦的蔑视。在毛泽东诗词中讴歌人生的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警句,时时出现,美不胜收。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欲与天公试比高”“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等等。在那月没星沉,夜色如磐的日子里,这种革命理想曾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耀着人民前进的道路;在那电闪雷鸣、暴风雨来临的时候,这种革命理想曾像展翅高翔的海燕,呼唤着人民向黑暗、腐朽的势力冲击;在那硝烟迷漫、战火纷飞的岁月,这个革命理想像嘹亮的号角,鼓舞着人民去奋勇杀敌;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个革命理想则像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着人民去乘风破浪,锐意改革,创造奇迹。它们是伟大革命领袖的战斗豪情与杰出诗人的创作激情浑然一体结成的革命诗词的奇葩。《毛泽东诗词》在读者心灵里铸造美的殿堂,它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它表现美的重要特色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沁园春·雪》这首词,上半阕写北方的雪景,结合长城、黄河、秦晋高原来写,大气包举,景象雄伟;在雄伟中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长城、大河,远近映衬,动静结合,错综生辉,描绘出一幅天低野阔、一望无际的壮美的雪景图。然而,这只是太阳不出来的时候的景色,待到雪止云开,阳光普照时,景色又推向更高的档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里的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美丽动人,画面开阔,气势磅礴,诗意盎然。下半阕以“江山如此多娇”的警句,既总括了前边雪景的美的境界,又引出了诗人要突出歌颂的理应主宰这美丽江山的“风流人物”。从祖国江山的壮丽写到历史上功业显赫的大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