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一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sv.hep.com.cnsve.hep.com.cn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一节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第二节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sv.hep.com.cnsve.hep.com.cn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一、复式记账sv.hep.com.cnsve.hep.com.cn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一节一、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法是相对于单式记账法而言的。它是根据前述会计平衡公式的基本原理,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sv.hep.com.cnsve.hep.com.cn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一节一、复式记账采用复式记账法,不仅可以全面地、相互联系地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情况和结果,而且还可以利用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相等的关系,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由于复式记账法要求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做出双重记录,这就使账户之间在数字上产生了一种互相核对、互相平衡的关系。因此,利用这种平衡关系,可以及时发现账户记录中的遗漏、差错。sv.hep.com.cnsve.hep.com.cn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一节二、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sv.hep.com.cnsve.hep.com.cn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一节二、借贷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的特点1.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借”和“贷”的具体含义取决于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一般地,以“借”表示资产和成本、费用的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利润的减少;以“贷”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sv.hep.com.cnsve.hep.com.cn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一节二、借贷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的特点2.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采用借贷记账法,对于每项经济业务,都要在记入一个账户借方的同时,记入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或者在记入一个账户贷方的同时,记入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而且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sv.hep.com.cnsve.hep.com.cn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一节二、借贷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的特点3.在借贷记账法下,按资产等于权益的平衡关系,可固定划分为资产类账户和权益类账户,还可以设置既反映资产又反映权益的双重性质的账户。sv.hep.com.cnsve.hep.com.cn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一节二、借贷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的特点4.以“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作为试算平衡公式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后,所有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与所有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必然相等,所有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与所有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也必然相等。用等式表示: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sv.hep.com.cnsve.hep.com.cn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一节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在账户的基本结构中,登记在借方的数额称为“借方发生额”,登记在贷方的数额称为“贷方发生额”。两方数额相减后的差额称为“余额”。如果借方发生额大于贷方发生额,其余额称为借方余额;如果贷方发生额大于借方发生额,其余额称为贷方余额。sv.hep.com.cnsve.hep.com.cn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一节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1.(1)资产账户以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资产的结sv.hep.com.cnsve.hep.com.cn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一节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1.登记资产账户时,首先将上期的期末余额作为本期的期初余额登入余额栏内,注明“借方”字样。本期发生的涉及资产的经济业务,应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登入账内,本期发生的增加额登记在借方,减少额登记在贷方。期末计算出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和贷方发生额合计,最后计算sv.hep.com.cnsve.hep.com.cn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一节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1.资产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与本期发生额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sv.hep.com.cnsve.hep.com.cn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一节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1.(2)权益账户以贷方登记权益的增加,借方登记权益的减少,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权益的实际数额。sv.hep.com.cnsve.hep.com.cn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一节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1.登记权益账户时,首先将上期的期末余额作为本期的期初余额登入余额栏内,并注明“贷方”字样。本期发生的涉及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经济业务,当权益增加时记入贷方,权益减少时记入借方。期末计算出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和贷方发生额合计,最后计算出期末余额。sv.hep.com.cnsve.hep.com.cn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一节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1.权益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与本期发生额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sv.hep.com.cnsve.hep.com.cn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一节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2.(1)收入账户的结构与权益账户基本相同,贷方登记收入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收入的减少额和结转额,期末一般没有余额。sv.hep.com.cnsve.hep.com.cn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一节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2.(2)费用账户的结构与资产账户基本相同,借方登记费用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费用的减少额和结转额,期末一般没有余额。sv.hep.com.cnsve.hep.com.cn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一节二、借贷记账法(三)借贷记账法的运用1.所谓会计分录,就是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规则,确定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它是构成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换言之,会计分录的格式化就是记账凭证。关于记账凭证将在第四章介绍。sv.hep.com.cnsve.hep.com.cn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一节二、借贷记账法(三)借贷记账法的运用1.按照会计分录反映经济业务的繁简程度,会计分录有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简单分录是指只涉及两个账户的分录,一个记借方,另一个记贷方,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上述九笔会计分录都属于简单分录,简单分录的账户对应关系明确,反映资金来龙去脉一清二楚。复合分录是指涉及三个或三个以上账户的会计分录,这种分录在一个账户中记借方,在另外几个账户中记贷方;或者在一个账户中记贷方,在另外几个账户中记借方,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的会计分录。sv.hep.com.cnsve.hep.com.cn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一节二、借贷记账法(三)借贷记账法的运用1.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所登记的账户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有时是一个账户的借方对另一个账户的贷方;有时是一个账户的借方(或贷方)对几个账户的贷方(或借方)。账户之间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称为账户对应关系,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sv.hep.com.cnsve.hep.com.cn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一节二、借贷记账法(三)借贷记账法的运用2.将每一项经济业务编制成会计分录,仅仅是确定了该经济业务发生以后应记入的账户、账户的方向及金额。会计分录只是分散地反映了经济业务对各账户的影响,还不能够连续、系统地反映一定会计期间内全部经济业务对各账户的综合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还需要将会计分录的数据过入到各有关账户中去。这个记账过程通常称为“过账”。过账以后,一般要在月末进行结账,即结算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sv.hep.com.cnsve.hep.com.cn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一节二、借贷记账法(三)借贷记账法的运用3.试算平衡一定会计期间的全部经济业务编制成的会计分录过账后,如果记账没有差错,那么全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也必然相等,从而全部账户的借方余额与贷方余额也必然相等。sv.hep.com.cnsve.hep.com.cn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一节二、借贷记账法(三)借贷记账法的运用3.试算平衡全部账户的期初借方余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的期初贷方余额合计数全部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全部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上述三个方面的平衡关系,可以用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会计上称为试算平衡。如果三方面都保持平衡,说明记账工作基本上是正确的。试算平衡通常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来进行的。sv.hep.com.cnsve.hep.com.cn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一节二、借贷记账法(三)借贷记账法的运用3.试算平衡由于试算的目的不同,编表的格式也可以有区别。如果只检查本期经济业务登记是否有误,可只编制本期发生额试算平衡表;如果只检查记账结果是否有误,可只编制期末余额试算平衡表。应该指出,试算平衡能够核查出账户记录的错误,但不能发现记账过程中的所有错误。如用错账户、记错方向、错记金额,并不一定影响借贷平衡。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