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27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考点113第一次世界大战1.(2020年黑龙江大庆)“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败的战车、挂在树木残枝上的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这段文字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性。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惨烈闻名的典型战役是A.萨拉托加大捷B.凡尔登战役C.萨拉热窝事件D.大平洋战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材料所描述的战争场面与该战役相符,所以B符合题意;1775年,英军在莱克星顿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777年,一支6千余人的英军在萨拉托加陷入大陆军的包围,被迫投降,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1914年6月28日,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托加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所以C不符合题意;太平洋战争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日本帝国为首的轴心国和以英美国为首的盟军于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期间进行的战争,范围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东亚地区,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项。2.(2020年贵州黔东南节选)提升历史学科素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目标。【史料实证】(2)论从史出的史证意识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表现。战争是对生命财产的漠视,是对人类文明的摧残。依据如图,分别写出揭露战争罪恶的史事。【答案】(2)图一: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图二:1916年,德、法军队展开了凡尔登战役。【解析】第(2)问,圆明园遗址,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制造了文明社会的一幕丑剧;遭到炮击的凡尔登,凡尔登战役,法德军队的绞肉机,双方伤亡70多万,成为一战的转折性战役。3.(2020年重庆B节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产物,同时又是世界秩序严重失调的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有30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人员死亡达1850万,其中1000万为非战斗人员,直接经济损失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1516亿美元。——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答案】(1)卷入国家和人口多,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大。【解析】(1)依据材料一“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产物,同时又是世界秩序严重失调的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有30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由此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卷入国家和人口多;由“人员死亡达1850万,其中1000万为非战斗人员,直接经济损失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1516亿美元。”得出:人员伤亡多,经济损失大。考点114列宁与十月革命1.(2020年黑龙江大庆)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其领导者是A.列宁B.斯大林C.戈尔巴乔夫D.马克思【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11月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响为信号,工人和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这就是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在列宁之后上台的苏联领导人,排除;C项是20世纪80年代上台的苏联领导人,排除;D项是德国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排除。故选A。2.(2020年贵州铜仁)下列各项中,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理解正确的是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C.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D.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答案】D【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17年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D正确;C排除;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A排除;1871年巴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B排除;故选D。3.(2020年山东滨州)1917年11月7日,随着“阿芙乐尔号”发出的一声怒吼,俄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以上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宪章运动B.巴黎公社建立C.二月革命D.十月革命【答案】D【解析】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材料“1917年11月7日,随着‘阿芙乐尔号’发出的一声怒吼,俄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信息,故D符合题意;宪章运动是1836年到1848年英国工人们为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而掀起的工人运动,这次运动有一个政治纲领——《人民宪章》,因此得名为宪章运动,排除A;巴黎公社建立于1871年3月28日,排除B;1917年3月8日至12日(公历2月23日至27日),俄罗斯帝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的统治,排除C。故选D。4.(2020年四川成都)在历史学习中,应正确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B.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C.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D.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事实和什么是历史解释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的方法。【解答】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历史解释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题干选项中选项ACD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事实;选项B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历史解释。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5.(2020年湖南衡阳)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重工业发展迅速C.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D.完成农业集体化【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实行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由此可知,题干材料反映出苏联重工业发展迅速。故B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实行,故A不符合题意;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和完成农业集体化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6.(2020年山东聊城)下面是苏联“一五”计划、“二五”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增长情况简表。它主要反映了苏联A.商品经济繁B.工农业协调发展C.国际地位提高D.工业化成就突出【答案】D【解析】考察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一五”计划、“二五”计划时期以及图表中数据重工业增长为143%、139%,而农业增长在一五计划期间为“负”等信息可知,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建设中,工业化成就相对突出,但农业生产相对落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苏联1928年到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发展重工业,使苏联从落后农业国变成了强大工业国。D正确;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采用的是计划经济模式,A错误;根据图表分析可知,农业生产相对落后,第一个五年期间呈现负增长,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成长的速度明显落后于重工业与轻工业,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C与主题不符,C错误。综上故选D。7.(2020年四川乐山)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列宁”、“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四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巴黎公社B.俄国“二月革命”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苏联的解体【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的“列宁”、“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四个关键词,可知都与1917年11月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相关,故C符合题意;巴黎公社、俄国“二月革命”与列宁无关,排除AB;苏联的解体是1991年,与题干的列宁无关,排除D。故选C。考点115《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1.(2020年黑龙江大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A.凡尔赛体系B.华盛顿体系C.两极格局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答案】D【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于1919年召开了巴黎和会,确立了凡尔赛体系,此后在美国的主持下又于1921-1922年间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华盛顿体系,因此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重建了战后的国际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正确;AB只是这一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排除;两极格局形成于二战之后,C排除。故选D。2.(2020年河南)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决定一切重大问题的是最高委员会。它由最初的“十人会议”缩小为“四人会议”,整个和会拖了半年多时间,全体会议只开过7次,成为和会的一种点缀。材料强调巴黎和会A.是一次分赃会议B.被大国强权操纵C.对德国进行严惩D.使各国矛盾激化【答案】B【解析】材料中“十人会议缩小为四人会议”以及“全体会议只开过七次,成为和会的一种点缀”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被英、法、美三国操纵。其中A、CD在材料中未体现,不选。故B项正确。【考点】世界现代史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巴黎和会3.(2020年四川广安)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材料中的“一个公约”指的是A.《权利法案》B.《和平法令》C.《九国公约》D.《国策基准》【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1922年”、“华盛顿九国会议”可知,该公约是《九国公约》,是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它的签订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C符合题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权利法案》,A排除;《和平法令》是在一战期间签订的,B排除;《国策基准》是在1936年制定,D排除。故选择C。4.(2020年四川南充)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英美等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关于山东问题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从支持日本接收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到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该转变反映了A.德国对日本的极大不满B.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C.英美等国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D.英美等国削弱日本在华势力的企图【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要求,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国的拒绝,会议无理决定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但巴黎和会上英、美对日本的妥协是暂时的,随着英国在欧洲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开始关心自己在亚太地区的既得利益。而美国在欧洲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就把自己的外交重点转移到亚太地区。这时它们都不需要再对日本让步了,反而要尽全力去削弱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而膨胀起来的日本势力,反对日本独霸中国,维护自己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所以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不仅会通过各种条约来约束日本,自然也会逼迫日本把在巴黎和会上已经吞下的果实—中国的山东吐出来,由此可知,该转变反映了英美等国削弱日本在华势力的企图,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5.(2020年贵州遵义节选)20世纪以来,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