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03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考点16三国鼎立1.(2020年黔南州)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对应正确的是A.曹操——建立魏国B.孙权——派卫温到夷洲C.诸葛亮——发明翻车D.司马懿——灭吴统一全国【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这是大陆和台湾交流的最早记载,因此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相吻合的是B,B项符合题意;A项220年,曹丕建立魏国,排除;C项翻车是三国曹魏马钧发明,排除;D项公元280年,西晋武帝司马炎灭吴,结束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排除。故选B。2.(2020年贵州遵义)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期台湾被称为A.台湾B.流求C.夷洲D.楼兰【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三国时期,吴国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明清时称台湾,排除;B项隋朝称为流求,排除;D项是汉朝时期西域的一个国家,排除。故选C。考点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2020年湖南永州)以下示意图反映出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分析图片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它主要控制北方地区;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它主要控制西南地区。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主要控制东南地区。266年,司马炎(晋武帝)建立西晋,都城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所以示意图反映出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符合题意;ABC项概括不全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的相关史实。考点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暂无)考点19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2020年浙江杭州)下图是魏晋时期的墓砖壁画“犁耕图”,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下列对该出土文物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A.棉布已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B.曲辕犁在当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C.反映了魏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牛耕D.展现了当时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答案】D【考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由题干中的“嘉峪关”“犁耕图”依据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接受中原文化,学会了农耕生活,展现了当时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A项棉布已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不符合史实,棉布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在元朝,不符合题意;B项曲辕犁在当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不符合史实,曲辕犁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在唐朝,不符合题意;C项反映了魏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牛耕不符合史实,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使用牛耕,不符合题意;D项展现了当时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符合史实,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方民族大融合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具备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有关知识。2.(2020年湖南衡阳)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北方统一B.民族融合C.中外交流D.文化昌盛【答案】B【解析】依据图片文字“胡人汉服图”、“汉人胡食图”,说明胡人即少数民族可以穿汉人的服饰;汉人也吃上了少数民族的食物。体现了汉族服饰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体现了少数民族饮食对汉族的影响,民族之间相互影响学习促进了民族融合。B项符合题意;图片中不能体现北方的统一,A项不合题意;图片体现的是中国境内的民族关系的发展,不是中外交往,C项不合题意;图片体现了民族生活习俗的相互影响,不能反映文化昌盛。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3.(2020年贵州黔西南)“鲜卑贵族,官员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语,提倡同汉人通婚。”以上材料记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A.背景B.内容C.作用D.意义【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锐意改革,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的局面。各民族共同生活,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为了顺应这一趋势,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孝文帝改革主要内容:迁都洛阳,以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实行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鲜卑贵族,官员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语,提倡同汉人通婚。”材料记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B符合题意。故选:B。4.(2020年山东滨州)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也有统治者的主动汉化。下列能体现这一时期主动“汉化”的是A.三国鼎立B.八王之乱C.淝水之战D.孝文帝改革【答案】D【解析】考查点:北魏孝文帝改革。解题思路:本题的主题是少数民族“汉化”也就是少数民族政权主动学习汉族文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采用了一系列的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D正确;三国鼎立的魏蜀吴三政权均由汉族建立,A错误;八王之是西晋统治集团的内乱,B错误;淝水之战是发生在公元383年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的战役,C错误。综上故选D。5.(2020年贵州黔东南)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使前秦很快土崩瓦解,东晋统治局面相对稳定。这次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以少胜多”“前秦”“东晋”,结合所学可知,东晋与前秦之间于公元383年进行了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阻止了游牧民族南下,维护了南方社会的稳定,所以D符合题意。A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朝末年,交战双方是项羽与秦军;B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交战双方是曹操与袁绍,C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交战双方是孙刘联军与曹操。【点拨】中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不多,了解它们各自的交战双方及特点有利于此类题的解答。6.(2020年山东聊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沟通了中外文明B.消除了民族矛盾C.促进了民族交融D.促进了道教产生【答案】C【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的战乱,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游牧民族与汉族的杂居,促进了民族的交融和交流。C符合题意;游牧民族内迁属于民族融合,不是外来文明。排除A;游牧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并不能消除民族矛盾,排除B;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是土生土长的宗教,与民族融合没有关系,排除D。故选C。考点20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1.(2020年重庆B)一些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创造了卓著的文化成果。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文化成果的搭配,正确的是A.韩非子——儒家学说B.顾恺之——《兰亭集序》C.贾思勰——《齐民要术》D.苏格拉底——“原子论【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选项C符合题意;韩非子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A排除;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B排除;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D排除。故选C。2.(2020年重庆A节选)人类古代文明成就辉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东汉蔡伦和南北朝祖冲之的成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请分别加以简要说明。【答案】(1)蔡伦改进造纸工艺,使纸的原料易找、质量提高,易于推广,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传过去的;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的原料易找,质量提高,易于推广,对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南北朝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成就,被人们称为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