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01期)(解析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03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选择题1.(2021·湖北宜昌市·中考真题)2021年4月,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见下图),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这表明,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状态是A.战争B.隔离C.分裂D.交融【答案】D【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并结合所学可知。十六国时期,政权统治者仿汉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经济文化生活交流频繁,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减少,我国出现了各民族大交融,故D正确;ABC与题干出土文物描述不符,故错误。综上故选D。2.(2021·江苏南京市·中考真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个定都南京的政权是A.吴国B.西晋C.东晋D.南朝【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吴国在公元222年建立吴国,定都建业。A正确;266年建立了西晋,都城在洛阳。B错误;317年东晋建立,定都于建康,今南京。晚于吴国。C错误;420-589年的170年间,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晚于吴国。D错误。综上故选A。3.(2021·山东菏泽市·中考真题)在我国南方各省,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客家人。史学界普遍认为客家人是历史上渐次南迁的中原汉族人。下列有关中原人口南迁的说法正确的是试卷第2页,总11页A.西汉末年开始出现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现象B.自然灾害频繁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C.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D.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引发南方社会动荡不安【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北方战乱,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大批南迁,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不仅为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故选项C符合题意;西晋后期开始出现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现象,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北方战乱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并未引发南方社会动荡不安,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2021·山东菏泽市·中考真题)整理表格是我们历史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表反映的战役应是A.牧野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答案】D【详解】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决战,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失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故D符合题意;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排除A;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与秦军的决战,排除B;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的决战,排除C。故选D。5.(2021·山东中考真题)分析下列三幅图,其相同主题是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人口南迁与江南开发D.民族交流与经济发展【答案】B【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三幅图分别反映的是三国鼎立、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三幅图所处的时代都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方面政权分立。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以及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推动民族交融加强,B正确;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对应的是夏商周时期,A排除;题干反映了少数民族内迁,没有体现人口南迁,C排除;图片不仅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也反映了政权分立,D表述不全面,排除。故选B。6.(2021·湖南湘潭市·中考真题)下列考古成就中,对研究三国时期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的是A.宁乡四羊方尊B.长沙走马楼吴简C.里耶秦简D.随县编钟【答案】B【详解】1996年在湖南长沙走马楼出土了三国时期吴国的简牍数量大约有10余万片,多达200余万字,这批简犊包括木简、竹简、木牍、签牌和封检等,上有三国吴嘉禾元年(232)至嘉禾六年(237)的年号。B项正确;A项是商代的,C项是秦朝的,D项是战国的,排除。7.(2021·四川达州市·中考真题)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中国和世界人民深感悲痛。民以食为天,华夏儿女历来关注农业生产,请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选项A符合题意;明朝末年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B排除;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C排除;明朝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D排除。故选A。试卷第4页,总11页8.(2021·湖南怀化市·中考真题)他进一步推进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文中的他是()A.冯太后B.汉武帝C.光武帝D.孝文帝【答案】D【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是由少数名族鲜卑族拓跋氏建立起来的政权。为巩固统治,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题干信息就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故D正确;ABC错误。综上故选D。9.(2021·甘肃定西市·中考真题)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于()A.公元2世纪前期B.公元2世纪后期C.公元3世纪前期D.公元3世纪后期【答案】C【详解】220年、221年和229年均属于公元3世纪前期,故C符合题意;A、B和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0.(2021·云南中考真题)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A.夏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D.辽宋夏金元时期【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三国时期出现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西晋短暂统一全国,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进入了十六国时期,南方处于东晋统治时期,此后东晋后出现宋、齐、梁、陈的南朝时期,北魏统一北方后,先后形成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统称为北朝,因此材料反映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故选C;ABD与图中信息无关,排除。11.(2021·安徽中考真题)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垂脚高坐被视为傲慢行为。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胡坐”的传播,汉人的跪坐礼俗逐渐变成垂脚高坐,这一转变体现了A.民族交融的加强B.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C.政权分立的加剧D.少数民族汉化的开始【答案】A【详解】从跪坐到垂脚高坐体现了汉族对少数民族习俗的接受,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加强,故选A;儒学正统地位并没有丧失,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融合的加强,而非政权分立的加剧,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汉族对少数民族习俗的融合,并不是少数民族汉化,排除D。12.(2021·江苏连云港市·中考真题)下图中的书法作品的原创作者为A.王羲之B.顾恺之C.颜真卿D.欧阳询【答案】A【详解】根据《兰亭集序》可知这是王羲之的作品,故选A;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画家,颜真卿和欧阳询都是唐代书法家,与《兰亭集序》不符,排除BCD。13.(2021·重庆中考真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原是羌人的羌煮,也有不少人喜欢。这反映出当时()A.丝绸之路始通B.北方经济发达C.民族交融加强D.南北政权分立【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汉人的饮食融入了胡人的饮食,体现了此时期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相互融合和影响,故选C;丝绸之路的开通是汉武帝时期,A错误;B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4.(2021·重庆中考真题)下图所示,是公元443年鲜卑族祖先在嘎仙洞石璧上所留石刻的拓片。它可以用来说明()试卷第6页,总11页A.甲骨文的造字特点B.小篆成为全国通用文字C.王羲之的行书冠绝天下D.鲜卑族受汉族文化影响【答案】D【详解】据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鲜卑族祖先在嘎仙洞石璧上所留石刻的拓片内容都用汉字书写,明显是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故选D;该拓片的文字不是甲骨文、小篆和行书,排除ABC。15.(2021·四川成都市·中考真题)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国家以汉语为正音,三十岁以下的在朝官员,强令改说汉语,禁说鲜卑语。如有违反,将受到降职或者撤职的处理。孝文帝推行的这类措施()A.促进了民族交融B.削弱了北魏实力C.沿袭了鲜卑习俗D.实现了南北统一【答案】A【详解】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国家以汉语为正音,三十岁以下的在朝官员,强令改说汉语,禁说鲜卑语。如有违反,将受到降职或者撤职的处理。孝文帝推行的这类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A符合题意,B排除;北魏孝文帝改革改变了鲜卑习俗,C排除;北魏孝文帝没有实现南北统一,D排除。故选择A。二、综合题16.(2021·湖南岳阳市·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有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有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拖”。这项政策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扩大新增劳动力供给,增加社会整体活力。(1)图一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明初,充实了湖南人丁、促进了湖南经济发展的人口迁移潮流是什么?(2)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欧洲航海家是谁?既给非洲带来深重灾难,又给美洲经济发展带来大量劳动力的是图二中的哪一航程?后来,林肯政府发表的哪一文献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3)图三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发生了怎样的社会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新增劳动力供给”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答案】(1)原因: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为躲避北方战乱,从东汉末开始,北方人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④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潮流:明初“江西填湖广”。(2)航海家:哥伦布;航程:中程。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3)变化: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工业化国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4)作用:带去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详解】(1)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为躲避北方战乱,从东汉末开始,北方人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问题二:依据湖南地方史可知,明初“江西填湖广”充实了当地的人丁。(2)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哥伦布是意大利航海家,1492年,他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出海航行,发现美洲大陆。问题二:依据图二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三角贸易的中程,试卷第8页,总11页欧洲殖民者将非洲黑人运到美洲种植园卖为奴隶,给非洲带来深重灾难,但也给美洲经济发展带来大量劳动力。问题三:依据所学可知,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了黑人奴隶,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3)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里。到19世纪后期,大部分英国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了。(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增劳动力供给”对社会经济发展作用有:“新增劳动力供给”带去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变革。17.(2021·浙江台州市·中考真题)江南农业足发展,经济地位大提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1)材料一中人口发生怎样的变化?它折射出这段时期经济哪一发展趋势?(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答案】(1)变化:从汉到宋,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趋势:到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劳动力的不断增加;生产工具的改进(农耕技术的进步);人民的辛勤劳动;自然条件优越;政府重视兴修水利。【详解】(1)变化:从数轴图中的数据变化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