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嘉兴卷)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卷1.张荫鳞在《中国史纲》中说:“严格地说封建的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表的统治者。”中国古代与张荫所说的“封建的社会”相适应的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刺史制【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封建的社会”指的是封邦建国,即分封制,B正确;禅让制的方式主要分为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A排除;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强化的产物,C排除;刺史制属于监察制度,D排除。故选B。2.某校史学社的同学参与了市博物馆货币展的布置。下图所示货币按其发行的先后序呈现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①③②④D.③②④①【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子是在北宋时期出现的;五铢钱是在汉武帝时期发行的;半两钱是秦朝的官方货币;康熙重宝是在清朝发行的,因此正确排序是③②①④,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B。3.1620年11月中旬,“五月花”号的乘客终于登陆了英国人布雷德福在报道中写道:“回顾身后,那里是他们曾经跨越的汪洋大海,现在它成了把他们与世界上所有的文明社会隔开的主要障碍和鸿沟。”据此推断,他们到达的地方是A.印度B.中国C.非洲D.北美【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月花号并非从英国移民驶往北美的第一艘船只,但却是英国移民驶往北美的一艘最为著名的船只。五月花号载重约180吨,长19.5米。以运载一批分离派清教徒到北美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和在该船上制定《五月花号公约》而闻名,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4.某人在《三十自述》中说:“明年乙未和议成。…南海先生联公车三千人,上书请变法,余亦从其后奔走焉。”这里所说的“乙未和议”是指A.中英和议签订《南京条约》B.中国与列强和议签订《辛丑条约》C.中日和议签订《马关条约》D.中国与英法和议签订《北京条约》【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的主要原因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因此C正确;A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排除;B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排除;D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排除。故选C。5.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尔发表胜利宣言:“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战,这是盟军的伟大胜利……法西斯德国的坟墓将就此挖掘。”他赞誉的这场战役是A.不列颠战役B.珍珠港战役C.中途岛战役D.诺曼底战役【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6.下图为1978至1986年中国外贸増长情况图,出现图中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实行对外开放B.推广包干到户C.实施科教兴国D.加入世贸组织【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A正确;B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排除;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1995年,C排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D排除。故选A。7.嘉兴乍浦有座海红亭。它是一座纪念《红楼梦》首次流传海外的建筑。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带有九部《红楼梦》的一搜南京船从乍浦港出发,抵达日本长崎港。下列为这一事件所拟标题,最恰当的是A.闭关锁国下的《红楼梦》出海B.中日传统友谊的首次见证C.受各国人民热捧的《红楼梦》D.东西方文化的激荡与碰撞【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的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因此对材料“带有九部《红楼梦》的一搜南京船从乍浦港出发,抵达日本长崎港”描述准确的是闭关锁国下的《红楼梦》出海,A正确;中日最早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唐朝,B排除;材料无法得出《红楼梦》受到各国人民的追捧,C排除;材料未涉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D排除。故选A。8.资本主义是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原始欧洲的全部文明在16世纪期间归纳成两大事实,即纯君主制和自由探索。英国革命就是这两个事实的首次冲撞——(法)基佐《欧洲文明史》(1)为了平衡”纯君主制和自由探索”,英国设计了什么制度?材料二:思维导图可以用来掲示历史现象之问的逗辑关系,图1是某历史老师在“俄国1861年改革”教学时制作的思维导图(2)据材料二思维导图揭示的逻辑关系,替老师设计两个课堂教学问题。材料三: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夫欧美社会さ,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其祸害于未萌,该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认为的“欧美社会之祸”。为避免此种“祸害”在中国的发生他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答案】(1)君主立宪制(2)问题1:饿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有哪些?问题2:为什么说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其他言之成理的问题,均可给分)(3)“欧美社会之祸”是指贫富分化拉大(国强民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思想主张:民生主义。【解析】【详解】(1)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2)图二中思维导图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信息。材料中第二部分涉及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第三部分是改革的影响。因此问题1可知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有哪些?;问题2是为什么说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3)依据材料三“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社会党之日炽”可得出“欧美社会之祸”是指贫富分化拉大以及阶级矛盾激化;依据材料“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可得出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思想。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贯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陈独秀认为:进步的城市力量应充当运动先锋………农民难以参加革命运动。李大钊则认为:“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重要一部分。”李的观点深刻影响了年轻助手毛泽东的思维。李牺牲后,毛泽东将其导师的理念付实践。——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材料一中陈独秀所说的“进步的城市力量”指哪个阶级?他和李大钊在革命力量判断上有何分歧?(2)结合所学,阐述毛泽东是如何“将其导师的理念付诸实践”的。(要求:层次清晰,逻辑严密)材料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上述重大时代课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把握时代大趋势,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摘编自韩振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3)综合上述信息,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答案】(1)“进步的城市力量”指工人阶级。分歧:陈独秀认为农民难以成为革命力量,李大钊则认为农民是重要的革命力量。(2)示例: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在进攻城市受挫后,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土地革命广泛开展起来,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逐步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通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3)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趋势。【解析】【详解】(1)“进步的城市力量”指工人阶级。分歧:陈独秀认为农民难以成为革命力量,李大钊则认为农民是重要的革命力量。陈独秀认为农民“自然是国民革命之伟大的势力,中国之国民革命若不得农民之加入,终不能成为一个大的民众革命”。但他同时认为农民居住分散不易集中,文化素质低且易于迁徙苟安,这些原因造成农民难以加入革命运动。加上农民私有观念极其坚固,与共产的社会观念有很大的冲突。李大钊很重视农民问题,他认为“大多数的劳工阶级就是那些农民,他们若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他们的苦痛,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苦痛,他们的黑暗,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黑暗,他们的生活的利病,就是我们政治全体的利病”。(2)分层评价过程中,重点阐述在“在根据地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通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优秀的中华文化之中。概括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