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课程快速导读图第一章总论第四章单步骤成本计算方法第五章多步骤成本计算方法第六章分类法第七章作业成本计算第八章质量成本第十章成本控制体系第十二章成本计划第十三章标准成本法第十六章报表与分析第三章成本汇集与分配第二章成本核算方法体系第九章其他行业成本计算第十一章第十四十五章第十三章标准成本法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学习目的是了解标准成本法的基本原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的内容有:标准成本法的内容、制定标准成本的依据和制定、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和定额法。第一节标准成本法概述◆第二节标准成本的制定依据和制定◆第三节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第四节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第五节定额法(定额成本法)第一节标准成本法概述一、标准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标准成本法,亦称为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系统和标准成本会计。标准成本法——是以预先确定的标准成本为依据,通过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揭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对成本差异进行账务处理,并通过成本差异的报告,促使有关部门采取控制措施,将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标准成本法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配合泰罗制的实施而引入成本管理中,形成成本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产生后,很快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得到采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前苏联在标准成本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定额(成本)法。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从前苏联引入定额(成本)法。二、标准成本法的内容一般认为,标准成本法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和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三个有机组成部分。1.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是在特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发生的成本。它是成本控制的依据、评价成本升降的尺度和衡量工作绩效的标准。2.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标准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是计算成本差异,揭示各种成本差异的形成原因和经济责任,并根据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控制不利差异和对有利差异形成的因素及时总结推广,以巩固成本控制的成果。3.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月末或年终,要通过有关差异账户对成本差异进行汇集、分配和结转,以确定产品的实际成本。教材上认为,标准成本法还包括实际成本的计算。标准成本法可以与完全成本法结合使用,也可以与变动成本法结合使用。第二节标准成本的制定依据和制定一、制定标准成本的依据采用标准成本法,必须首先明确成本标准。按制定标准的水平高低,将标准分为理想标准和正常标准。按制定标准所依据的时间,将标准分为基本标准和当期标准。(一)按标准制定水平的高低,分为理想标准和正常标准1.理想标准。它是以现有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处于最佳状态为基础所确定的标准。这种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很少采用。2.正常标准,称可达到标准。它是以现有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处于正常状态为基础所确定的标准。这种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最广泛的应用。(二)按制定标准的时间分为基本标准和当期标准1.基本标准。它是以某一年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条件为基础所确定的标准。这种标准在实际工作中较少应用。2.当期标准。它是以当期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条件为基础所制定的标准。这种标准被人们认为从成本控制角度看,比基本标准更为可行。■实际工作中进行成本控制,为使标准成本既先进合理,又切实可行,通常以当期标准和正常标准结合形成的当期正常标准为标准制定标准成本。二、标准成本的制定谁来制定标准成本?由财会部门会同采购部门、劳动工资部门、具体的生产经营部门等共同研究制定,尽量吸收执行标准的职工参与标准的制定。标准成本计算的一般公式:标准单位成本=标准单耗(数量标准)×标准单价(价格标准)分成本项目制定标准成本。(一)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直接材料标准成本(P416)=标准单位产品用料×标准材料单价标准单位产品用料,是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标准用料的数量,包括构成产品实体的数量、加工中必要的损耗和允许产生废品所消耗的数量。标准材料单价包括购价和运杂费。(二)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直接人工标准成本(P416)=标准单位产品工时×标准小时工资率■它是计时工资制度下的标准成本计算公式。标准小时工资率是一定期间预计工资总额与有效工时的比率。标准单位产品工时是效率指标,是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需用的工作时间,包括加工产品所用工时、必要的辅助工时和允许产生废品所耗用工时。标准小时工资率=一定期间预计支付生产人员工资总额该期间有效生产工人工时标准总工时=预算产量×单位产品标准工时代表本企业的正常生产能力,是预算总工时■在计件工资制下,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就是计件工资单价。(P418)(三)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P418~419)=标准单位产品工时×标准小时变动性制造费用率标准小时变动性制造费用率=一定期间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总额该期间有效工时(机器工时)其中:1.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P418~419)=标准单位产品工时×标准小时固定性制造费用率标准小时固定性制造费用率=一定期间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总额该期间有效工时(机器工时)其中:2.■采用完全成本法,要制定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采用变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是期间成本,全部计入当期损益,不制定这一标准成本。标准总工时第三节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一、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的一般公式采用差额计算法(连环代替法的简化形式)连环代替标准总成本=实际投产量×标准单耗×标准单价实际总成本=实际投产量×实际单耗×实际单价总成本差异=实际总成本-标准总成本其中:①数量差异=×(实际投产量实际单耗-标准单价)×标准单价②价格差异=实际投产量×实际单耗(实际单价-标准单耗)ו式中:(1)没有考虑产量的变动的影响实际投产量=本期完工量+期末在产品量(约当量)-期初在产品量(约当量)在成本一次投入时,用在产品实际数量;在成本年陆续投入时,用在产品约当产量。(2)单耗:材料单耗、单位产品工时单价:材料单价、小时工资率、小时变动制造费用率(3)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用上列公式,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有其独特之处。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是不利差异、超支差异,用“+”号表示。(4)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是有利差异、节约差异,用“-”号表示。二、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例:(P422~423)实际投产量=210+20-10=220(件)实际单耗=990220=4.5(公斤/件)实际总消耗量实际投产量=实际单价=实际总额实际总消耗量=4158990=4.2(元/公斤)标准:220×5×4=4400实际:220×4.5×4.2=4158总差异:4158-4400=-242其中:数量差异=220×(4.5-5)×4=-440价格差异=220×4.5×(4.2-4)=198-242三、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涉及生产工时及工资和非生产工时及工资的问题。非生产工时是指企业可供利用的工时中未能用于生产的工时,如停工时间、生产任务不足时损失、待料时间等。处理时可采用两种方式:(1)将非生产工时并入生产工时;(2)将非生产工时不计入生产工时,单独计算非生产工资,非生产时间工资作为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一个组成项目。1.单独计算非生产时间工资。例2:(P424~425)仍用例1的资料。非生产时间工资为600元①实际投产量=210+20×50%-10×50%=215②实际单位产品工时=1500-1002151400215=③实际小时工资率=9000-6001400=84001400非生产工时标准:215×6×5=6450实际:215××=8400总差异:8400-6450=1950其中:效率差异=215×(-6)×5=550工资率差异=215××(-5)=140084001400840014001950140021514002151400215非生产时间工资60025502.不单独计算非生产时间工资。标准:215×6×5=6450实际:215××=9000总差异:9000-6450=2550(超支)其中:效率差异=215×(-6)×5=1050工资率差异=215××(-5)=150090001500900015002550150021515002151500215四、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一)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成本差异=效率差异+耗费差异例:(P427)实际投产量为215,实际小时变动性制造费用率=23801400标准:215×6×1.6=2064实际:215××=2380140021523801400总差异:2380-2064=316其中:效率差异=215×(-6)×1.6=176耗费差异=215××(-1.6)=1401400215140021523801400316(二)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差异是实际投产量下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与标准发生额之间的差额。•分析的方法有两差异法和三差异法。•在两差异法下,将总差异分为预算差异和产量差异。•在三差异法下,将总差异分为预算差异、生产能力利用差异和效率差异。1.两差异法。(1)预算差异(耗费差异、价差)=实际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2)产量差异(量差)=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预算总产量-实际总产量)×标准单位产品工时×标准小时固定性制造费用率(3)总差异=实际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1)+(2)=实际-预算+预算-标准价差量差例4(P428~429):沿用例1的资料预算差异=1700-1500×1.2=1700-1800=-100产量差异=(-215)×6×1.2=252总差异=1700-215×6×1.2=1700-1548=-100+252=15215006152标准小时费用率(250)2.三差异法。(1)预算差异(耗费差异、价差)=实际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2)生产能力利用差异-=(预算总工时-实际总工时)×标准单位产品工时×标准小时固定性制造费用率(3)总差异=实际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1)+(2)+(3)量差效率差异=实际投产量×实际单位产品工时()标准小时固定性制造费用率例:沿用前例的资料(1)预算差异=1700-1800=-100(2)能力差异=(1500-1400)×1.2=120(3)效率差异=215×(-6)×1.2=132总差异=-100+120+132=152汇总:制造费用标准成本=2064+1548=3612(元)制造费用成本差异=316+152=468(元)制造费用实际成本=3612+468=4080(元)1400215252152•各成本项目标准成本及成本差异通过汇总表汇总。(P433)(三)利用作业成本原理对制造费用进行分析(自阅)(P432)五、存在废品时的成本差异计算第四节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一、成本差异的账户设置在标准成本法下,要设置成本差异账户。成本差异账户一般按成本差异的名称设置。成本差异账户有:8个或9个账户直接材料数量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可以增设“非生产时间工资”账户,或将非生产时间工资并入“直接人工效率差异”账户)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产量差异或固定性制造费用能力差异和固定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也可只设置一个“成本差异”总账,将前述差异账户作为二级账户。●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的超支差异记入各差异账户的借方,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的节约差异记入差异账户的贷方●或用红字记入差异账户的借方,转出差异时,用蓝字或红字记贷方。二、成本差异的汇集以直接材料成本差异为例说明成本差异的汇集。例10:(P444~445)(1)成本差异的分析——在例1中已作了计算总差异=4158-4400=-242,其中:数量差异-440,价格差异198(2)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借:生产成本4400(标准)直接材料价格差异198贷:直接材料数量差异440原材料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