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历史1.我国古代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始于哪个朝代A.秦朝B.夏朝C.商朝D.西周【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禹建立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标志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B正确;秦朝、商朝、西周都是夏朝之后的王朝,ACD排除。故选B。2.存在我国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从创立到废除的起止朝代A.隋朝--明朝B.唐朝一明朝C.隋朝--清朝D.唐朝--清朝【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隋炀帝创立科举制,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C正确;ABD错误。综上故选C。3.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一批又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变法图强②“自强”“求富”③民主共和④“民主”“科学”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④②③D.②③①④【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提出的主张;“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民主共和”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革命目标之一;“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所以四者的先后顺序应该为②①③④,故选B;其他三个选项的顺序均错误,故排除ACD。4.下列事件中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珍珠港事件【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这既是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A正确;1936年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排除;1937年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C排除;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D排除。故选A。5.毛泽东《七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词创作于哪一战役之后A.千里挺进大别山B.淮海战役C.渡江战役D.辽沈战役【答案】C【解析】【详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出自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反映了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发起渡江战役,向长江以南地区进军,解放南京,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C正确;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A排除;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BD排除。故选C。6.下图反映了古代历史上一种森严的社会制度,下列选项与图片内容相符合的是A.古代中国--分封制B.古希腊---民主政治C.古巴比伦-君主专制制度D.古印度-一种姓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示意图可知反映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古代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D正确;古代中国分封制是把土地赐给诸侯,让他们在各地建立诸侯国,A排除;古希腊雅典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强调公民内部人人人人平等,B排除;古巴比伦实行奴隶制君主专制制度,但与题干不符C排除。故选D。7.下列哪一运动“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A.文艺复兴运动B.洋务运动C.思想启蒙运动D.新文化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欧洲的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它宣扬人文主义精神,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破了中世纪封建思想的束缚,为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创造了条件,所以被称为“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故选A;洋务运动是中国清朝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自救运动,与题干不符,故排除B;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掀起的又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与题干不符,故排除C;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来拯救中国的一次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与题干不符,故排除D。8.世界近代史上,诞生了一系列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法律文献,其中被称为“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的是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拿破仑法典》D.1787年美国宪法【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了1787年美国宪法,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D正确;《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开始确立英国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但不具有成文宪法的意义,A排除;《独立宣言》颁布于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1776年,宣告美国的诞生,但不具有宪法意义,B排除;《拿破仑法典》颁布于1804年,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立法规范,但是发生在1787年美国宪法之后,C排除。故选D。9.科技改变世界,下列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本茨成功制造第一辆内燃机汽车②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③建立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④莱特兄弟发明飞机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25年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成功制造第一辆内燃机汽车,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飞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故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B正确,ACD错误。综上故选B。10.二战后,部分西欧国家加强了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这促进了他们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到20世纪90年代,为了进一步联合而建立的区域性组织是A.欧洲共同体B.联合国C.欧洲联盟D.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西欧国家”“20世纪90年代”等信息可知与欧洲联盟有关,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C正确;欧洲共同体成立于1967年,A排除;联合国是二战后成立的全球性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B排除;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但它属于全球性贸易组织,不是区域性组织,D排除。故选C。11.材料解析题材料一……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材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材料二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材料三如图图一多国代表欢呼庆祝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图二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是哪一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的表现?这条约中哪项内容表明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最大影响是什么?(2)材料二中“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指什么?这次会议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哪些地区的关系?巴黎和会和这次会议重建的战后国际秩序是什么?(3)材料三中图一内容反映的是哪次国际会议?图二展示的历史场景发生于哪一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1)条约:《辛丑条约》;内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公约:《九国公约》;关系: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战后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时间:1972年;标志: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解析】【详解】(1)问题一:依据材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慈禧太后仓皇西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问题三: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最大影响是: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问题一:依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华盛顿会议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问题三:依据所学可知,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问题一:依据材料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70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问题三:依据所学科可知,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依据以上三则材料可知,我国从受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和压迫,到独立自主开展平等外交,反映了我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12.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桥梁。从17世纪到20世纪末,俄国进行了系列改革。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1)17世纪的哪场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19世纪中期哪场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对俄国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2)20世纪20年代,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进行的探索是什么?由谁领导?(3)20世纪80年代末,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什么?这一结果导致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俄国一系列改革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1)彼得大帝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取消了农奴制度,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列宁。(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从美苏两极格局变成美国一超独霸,多强并存的一超多强局面。(4)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改革政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析】【详解】(1)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17世纪末,在尼德兰和英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确立,而在俄国依然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贵族地主是支配国家命运的主宰,因而彼得一世改革是当时俄国社会提出的要求。也是俄国历史本身发展的必然产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因而废除农奴制有利于消除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和商品市场,极大地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俄国内忧外患、经济苦难的情况下,苏俄政府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引起农民为代表的广大老百姓极其不满,再加上四年的世界大战、三年内战和天灾,导致苏俄严重的经济危机,并逐渐发展成为政治危机。因而列宁同志经过充分考虑,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从而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由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受到了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欢迎,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3)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从根本上放弃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该改革以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名义,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苏联共产党的法定执政党地位和公有制经济对国家经济的有效控制,造成苏联党和国家思想上、政治上的混乱和国家经济的继续恶化,为西方国家宣传资本主义、攻击共产主义,从而解体苏联提供了可乘之机。在这种背景下,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政治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