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2004年10月22日-24日76环境与会计教育改革张国华(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摘要】会计教育的目标服务于会计实践的需求,而会计实务随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和演化,又对会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会计教育要不断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国际化和知识经济环境下,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改革会计教育体制,培养出适应于国际化和知识经济发展需求的现代会计人才,已成为各国会计界所不断探讨和实践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拟从国际化和知识经济环境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出发,结合我国目前会计教育的现状,提出改革我国会计教育的一些建设性的设想。【关键词】会计教育、国际化、知识经济、教育目标、学科体系一、环境对变化对会计及会计人员的影响信息技术缩小了全球的距离并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世界经济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经济使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将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人们对有效信息的运用,依赖于人的智慧和创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的会计核算受到巨大的冲击,会计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以及会计手段和方法的变更,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变化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会计国际化的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削弱了资本市场国与国之间的市场边界,从而为跨国公司的成长提供优良的土壤。这一格局的产生加速了会计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会计差异国际化的协调越来越为国际会计界及各国会计准则制定者所重视,并成为各国经济国际化发展和在国际资本市场投资和融资的主要问题。我国政府会计管理部门已充分认识到了本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相协调问题,并积极支持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在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中充分考虑了国际惯例与中国特色的结合。此外,我国加入WTO以后,大量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涌入中国,因而不但对我国的会计市场产生重大的冲击,而且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懂得中国的会计准则,而且要了解和掌握国际惯例,以满足中国经济国际化发展和会计职业国际化竞争的需求。2.企业资产中无形资产的比例上升。以有形资产为确认的对象、以交易为依托的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传统会计已满足不了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信息产业及高新技术、知识性产业中的无形资产占据企业价值的主要部分,无形资产的确、计量与披露将成为政府、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关注的热点。因此从会计核算的内容方面需要做出重大的调整,同时要求会计人员不断研究、开发和更新技术方法以满足这一求。3.会计核算方法的革命。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该改变了传统会计核算的技术方法,并对会计学科的分类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使会计核算从手工记账发展为电算化核算,从而使得会计信息的快速处理和分析成为可能。会计核算软件和会计管理软件的大量开发和应用,使得信息加工过程能够同时生成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从而使输出的信息能满足不同使第四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2004年10月22日-24日77用者的需要。在实务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已无明显的界限之分,因而导致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由分到合的趋势。由于手工操作被电脑操作所代替、会计的模式由核算型会计转化为管理型会计、此外,会计网络化的发展、要求财务人员不但懂得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知识,而且还要掌握和运用网络化的知识从事日常的会计工作。4.会计处理的日益复杂化。随着产业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发展和日益复杂化,企业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日益扩大,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企业经营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热点和趋势。企业会计处理的日益复杂和新业务的涌现,不仅要求财会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而且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妥善处理好,企业利益,员工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上述经济环境、企业环境的变化,对会计执业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他们应成为既精通财务会计又熟练了解和运用管理会计;既精通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核算手段又富有高度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企业财会问题专家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既是本国会计的专家同时又了解和掌握国际会计发展变化动态的多面手,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而这些特质的训练与培养与会计教育的内容及方法,以及会计人员自我教育和知识更新的能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性,并已被国内外会计教育界所高度重视并一直是不断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二、我国会计教育的现状我国从1995年开始在教育部的组织和领导下就开始了会计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并就一些重大问题达成了共识,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会计教育改革还是不尽人意,这其中既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也有一定的主观原因。同我国的经济转轨相类似,会计教育同样也存在着转轨的问题。从习惯了的国家统筹规划到根据市场需求来安排各自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至教材体系,这其中还存在着一个思想转换和方法转变的问题;此外经济的发展变化不断对会计及会计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同样也对会计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会计教育应满足这些要求,因此,会计教育本身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会计教育的目标、课程体系和教育层次、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同时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要适合不同的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笔者对我国目前的会计教育现状的认识来看,笔者认为我国会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教育目标:相对不断变迁的会计教育环境来说,在论及我国会计教育目标时,对于如何适应环境的需求考虑得还远远不够,继续沿用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会计教育目标,因而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确定会计教育目标,无法适应新的教育环境。而且不同层次的会计教育目标没有明显的界限区别,一些学校的教育目标的确立及实施还存在着一定的脱离现象。2.学科体系: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体制和会计制度的改革,行业会计制度不再是组织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各高校改变了以行业为线索的学科体系的设置格局,取而代之的是以会计学应涵盖的基本内容来确定学科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设置专业主干课程。但这种学科设置线索经过近10年的运行后,依然暴露了它的不足,突出表现就是以核算为主、理论分析为辅,因而不能很好地满足实现会计教育目标的需要。而且这种学科体系的设置,给学生以死记硬背的错误导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会计专业课所占比重较大,而相关学科课程的比重较小,甚至空缺,结构有失合理。在教材内容上,侧重于实务性的制度解释,而缺乏应有的理论论述与分析。这种传统的课程体系及教材内容已不能适应培养现代会计人才的要求。3.会计专业设置:目前我国会计考试的专业设置,昀突出的问题是专业界限划分得过细、过窄、过分强调专业特征和实用性,培养出的人才知识结构单一,与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第四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2004年10月22日-24日78能力的要求不符。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以牺牲通才教育和智力开发为代价的。4.会计教育层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教育已建起了以大专、本科、硕士、博士为主要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但各教育层次没有各自明确的培养目标,教育层次的界限模糊、不够分明,大专和本科、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内容只有广度的判别而缺乏深度的差别,无法满足社会对多种层次会计人才的需要。在教育层次上一味追求高学历,忽略了社会对会计人员的实际需求,造成教育成本的偏高和人力资源的浪费。5.教育手段:传统的会计教学以“填鸭式”的传授方式为主,过于注重技术面,缺乏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教学工具主要是教材和教案。从教材来看,教材编写重复混乱,大多数教材结构、内容雷同,缺少自己的特色,精品极少,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从教案来看,缺少合适的教案,许多情况下,教案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成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工具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6.实践环节:目前在我国的会计教育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实验室教学为辅。由于经费紧张,环境限制太多,阻碍了实践环节的有效实施;学校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职业界的联系松散,没有一个固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因而使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没能形成一个良好而持久的运行机制;此外往往总是由于课程安排不合理,挤掉了实践环节的时间,因而造成了匆匆忙忙走形式,实践环节效果不大的现象。7.教育界与实务界的联系:我国民间职业团体及会计职业界参与会计教育的程度较小,而政府会计管理机构参与的程度较多,因而从客观上造成了教育界与实务界的脱离,不利于营造良好的会计教育环境,满足教育界与实务界双方的需求。8.评价体系:以学校主导为主,忽视了市场需求、因此仅仅改革会计教学目标,而不转变考核方式或只在形式上转变考核方式,难以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9.教学活动的实施:一方面缺乏一种有效的机制来吸引高学历、高学识、高素质的人才从事会计教育职业;另一方面缺乏一种灵活、有效的机制来促进已有教师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结合。一些学校规定教师不得从事兼职会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条例上也明确规定,中国执业注册会计师必须是专职的,不允许兼职注册会计师成为执业会计师,这实际上是封住了一些高校教师参与实践活动的门路,既不利于实务界与教育界的互动与相互提高,也不利于实践环节教学的实施。从国外的实践来看,许多高校教师或者是在实务界有兼职,或者是从实务界请来的兼职教师,这些教师一方面具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另一方面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他们的参与也为实践环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学校与实务界的联系更为密切;此外,我国目前对教师的激励导向也有一定的偏差。一方面教师的工资待遇不高,且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制度和氛围促使和激励教师更新知识、晋升职称和爱岗敬业;另一方面一些考核制度的制定从客观上鼓励教师偏重科研而忽视教学,由于教学与实践的脱节往往又会造成教师的科研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大,因而既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浪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没有真正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上述种种问题制约了我国会计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综合能力强,高素质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因此,笔者认为,为克服上述种种问题,满足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会计教育提出的要求,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时,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三、改革会计教育的一些设想1.教育目标的制定宜有明确的层次界限和导向并应注重素质教育:会计教育目标的制定应面向实务工作和未来会计发展的需求,既要注重通才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又要体现不同层次会计教育的特色。第四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2004年10月22日-24日79首先,不同层次的会计教育目标应清晰、明确,并有配套的学科体系保证不同层次教育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首先应肯定不同教育层次的必要性,尤其是专科教育和职业教育层次应是会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会计教育应讲求实用性,讲求教育成本,应面向实务需求,而不能一味追求高学历,应注重会计教育的社会成本,并逐步从政策导向转向市场导向;其次,不同层次的会计教育应充分体现出各自的特色,应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目标,并有配套的学科体系保证其实施,不能一味追求大而全,小而全,混淆了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特色。专科层次的会计教育主要培养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会计实务人员,因此会计学科体系的设置应以实务工作的需要为导向,在注重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宜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本科层次的会计教育比专科层次教育提升了一个档次,本科毕业生除应具备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之外,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了解相关经济学科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准备能够使得他们毕业后即可以直接从事会计实务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并有能力解决实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学科体系的设置既要考虑实务工作的需要,同时又要注重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