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摘要………………………………………………………………………………引言………………………………………………………………………………一建立环境会计的必要性………………………………………………………(一)建立环境会计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二)建立环境会计是企业内部发展的需要……………………………………(三)建立环境会计是改善我国的环境现状的需要……………………………….(四)实施环境会计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二目前我国环境会计核算所存在的问题…………………………………………(一)观念问题………………………………………………………………………(二)法规问题………………………………………………………………………(三)技术问题………………………………………………………………………(四)人员问题………………………………………………………………………三实施环境会计的对策及建议………………………………………………………(一)观念对策…………………………………………………………………………(二)法规对策………………………………………………………………………(三)技术对策………………………………………………………………………(四)人员对策…………………………………………………………………………参考文献摘要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提倡绿色,作为能够反映环境成本,技露环境状况的环境会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本文在把握环境会计概念的基础上,对建立我国环境会计的必要性进行阐述,提出环境会计的建立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企业的内部发展、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状况等等;但是目前我国环境会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观念方面、法规制度方面、技术方面和人员方面等问题,这往往很不利于环境会计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提倡理论与实务一定要同步进行、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并加以创新、引导企业自主进行环境管理,以此不断完善我国的环境会计体系。[关键词]环镜会计环镜经济可持续发展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环境会计也就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环境会计是以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涉及的环境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环境会计可以真实地反应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对于一国的环境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环境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引进环境会计理论,至于实务的应用更是进展缓慢。因此,研究环境会计在我国实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加快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应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建立环境会计的必要性(一)建立环境会计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1世纪,我们所要求的经济发展不仅仅是GDP在量上的增长,更多的是要求在质上的飞跃。所谓“质的飞跃”其实就是指绿色GDP,即GDP的增长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是据中国科学院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过去的2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这与我们所期待的“绿色GDP”的目标是不相符合的。所以,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把经济增长和保护资源环境结合起来,以获得“绿色GDP”,从而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而且实行环境会计无疑可以为“绿色GDP”的计算提供更多的绿色指标。它不仅可以衡量经济增长的质量,还可以监督企业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和力度,无论是对社会对生态环境而言都是很有益的。另外,加强环境方面的核算有利于合理核算企业生产成本,这就可以促使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更为关注环境问题,加大环保投入,这些都是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相符合的,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要达到的目标。长期发展下去,不仅有利于当代人的利益,也可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建立环境会计是企业内部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在全球环保潮流和污染日趋严重的双重压力下,企业的环境成本与费用与日俱增,产品定价不能不考虑环境影响,投资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已是势在必行。环境会计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能够准确地反映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使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和环境;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这些都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但是国际上对环保日益重视,要求企业将自然资源的损耗进行核算,计入损益。从企业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重视绿色会计,才能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要适应国际形势,增强竞争力,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环境会计,在进行产品定价时考虑有关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更充分地参与国际竞争;另一方面,自觉将“绿色理念”纳入管理层考虑范围的企业,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因对环境治理的投入而出现成本增大的情况,但是从长远来看,与国家政策相符合的企业发展模式可以得到国家的支持,会很大程度上增大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最终可以实现环境目标与财务目标的双赢。(三)建立环境会计是改善我国的环境现状的需要在过去的近三十年,中国以年均9.6%的经济增长速度,跻身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中国经济成长期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这就意味着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亦遭到极大的摧残,这种得不偿失、顾此失彼的增长方式绝不是我们想要的,所以必须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事实上,我们都很清楚,企业在为整个国家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制造环境污染,因此我国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在很大程度上应该由制造污染的企业来负责。如果强制企业实行绿色会计核算与披露,制定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的生产行为,那些仍在生产经营中大量排放污染物并超过国家或地方标准的企业,将面临赔偿、诉讼赔付、污染治理等风险。这也许可以迫使企业对资源的耗用进行折旧,并通过正常的资金来源渠道去保护和管理资源,促进其再生和替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四)实施环境会计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方面,大量外资涌入中国,要求我们尽快建立环境会计方面的准则。由于许多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因而许多严重和破坏掠夺自然资源的生产项目搬到发展中国家。正像许多人所批评的那样,他们把发展中国家当成自己的“污染避难所”,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环境剥削”。对国外投资者这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必须通过环境成本核算来约束;另一方面,地球村的经济大融合,提供会计核算资料已是大势所趋。由于ISO14000系列的认证,我国产品要想出口欧盟等西方国家,就必须取得注重环保的“通行证”,否则将遭遇“绿色壁垒”;这些都迫切要求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实施环境会计,以便在国际贸易中维护自身权益,步步为营,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一、目前我国环境会计核算所存在的问题(一)观念问题(1)地方政府官员错误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政绩是指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成绩,是评价执政领导能力的主要指标。目前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官员仅以GDP的大小来衡量政绩,并将此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忽视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认为只要本人在任时只要经济发展上去就行,而将环境污染抛于脑后,普遍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这必然会对环境会计核算在我国的实施带来不利影响。(2)企业经营者利润最大化的绩效观。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对于公司制企业而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所有者对经营者的评价主要是看其在任期间给企业创造的利润,在收入既定的前提下,成本越低,利润就越大。但是如果企业考虑环境成本的话,总成本就会增加,利润就会降低,企业的经营者当然不愿意考虑环境成本,这必然也会阻碍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实施。(3)普通民众事不关己的环境保护观。多年来,我国环保部门一直在进行环保宣传,但环境污染事件却接连发生,因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危害已经摆在世人的面前,这也给世人敲响了警钟。但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却仍然认为环境问题离我们很遥远,对环境保护漠不关心,这必然也会阻碍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实施。(二)法规问题(1)环保法规不完善。虽然我国在环保方面已经颁布了《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立法水平还相差甚远,特别是在具体操作方面仍需完善。此外,我国对环境犯罪方面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对环境方面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2)环境会计法规缺位。我国目前的会计法中缺少环境会计内容,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中都基本未涉及到环境会计的内容。在我国环境会计实务中,对环境会计对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形式方面都没有统一可循的规范。同时,由于缺乏强制性的准则规范,多数企业不愿主动披露环境信息,这严重地阻碍了环境会计实务的开展。(三)技术问题(1)环境会计要素确认模糊。对于环境会计要素的界定,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认识,主要有“三要素论”、“四要素论”和“六要素论”等观点。虽然会计准则对会计六要素的确定有明确规定,但由于环境会计的特殊性,目前对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还没形成成熟的确认标准和原则。实际操作中,如何对环境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仍然是个难题。(2)环境会计要素计量混乱。众所周知,传统会计计量是以交易价格为前提的,而在环境会计中,由于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不能通过市场进行交易,因此也就没有市场交易价格,所以,单纯以交易价格为前提就不能作为环境会计计量属性。目前,学术界就计量问题还没有统一的看法,国家在这方面也没有一个较明确的统一标准和具体的规定,因而使得实际操作缺乏依据,存在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导致各企业不能在环境问题上具有可比性。由此可见,准确计量是实施环境会计的重中之重,如果不解决计量问题,就无法进行会计的纪录和报告。(3)环境会计披露。当前,我国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尚无统一规定,在披露的范围、内容、方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使得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我国尚难真正实施,缺乏可操作性。(四)人员问题环境会计是一门由环境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多种学科交叉渗透而成的学科,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要运用到多门学科的原理、方法和手段。如果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那么应用起来会出现很多问题。但目前我国仍然按照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会计人员,会计学科里也没有设置相应的环境会计专业,因此大多数会计人员只对本专业知识掌握得较好,不存在真正的环境会计专业人才。三、我国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对策及建议(一)观念对策(1)对政府官员加强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教育。一方面要求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科学的政绩观就是既要看政绩给眼前带来的变化,又要看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后人的评判,其实质是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评价政绩,对社会和历史负责。另一方面要求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的发展观。各级领导干部要认识并贯彻科学发展观,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现实的实践问题,既要从观念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更要在实践中支持环境会计的全面实施。(2)对企业的管理者加强社会责任观教育。社会责任观是以社会为着眼点,认为经济利润和社会利益两方面都是企业的重要目标。企业不能因为片面追求经济利润而忽视或逃避社会责任。政府应多从政策法规、指导方针上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而且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3)对普通民众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宣传。建立健全环境宣传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以专栏、专题等形式,大力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典型和经验,做到有声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