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本章重点内容一、管理会计的定义与目标二、管理会计的内容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第一节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管理会计的产生背景管理会计随着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属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向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过渡,生产规模扩大,生产过程复杂,竞争激烈。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应运而生。与此相适应,标准成本制度、预算成本制度和差异分析制度相应产生。20世纪40年代,机械化程度高,资本集中,经济危机频发。企业管理者将重点转向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本理利分析、责任会计广泛应用。二、管理会计的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管理会计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发展起来。1952年,世界会计学会年会正式通过了管理会计这个名词。(一)管理会计初级发展阶段(传统管理会计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控制成本成为关键变动成本法、预算控制、本量利分析,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二)管理会计高级发阶段(现代管理会计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国际管理会计标准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以济效益,最终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三、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作业成本法:企业生产技术水产日益提高,间接费用比重大大提高,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不能精确核算产品的成本为前提出现作业成本法经济增加值(EVA):与会计基础的业绩评价指标相比,它将权益资本成本也计入资本成本,能够更准确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平衡计分卡(BSC):以企业战略为核心,分别从财务、客户、内部营运和学习与创新四方面对企业业绩评价,它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第二节管理会计的定义与目标一、管理会计的定义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和会计学为基础,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为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进行预测与决策、规划与控制以及考核与评价,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信息的一种管理方法。二、管理会计的目标(一)预测目标(二)决策目标(三)规划目标(四)控制目标(五)评价目标第三节管理会计的内容和方法一、管理会计的内容(一)预测与决策会计经营预测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二)规划与控制会计预算管理成本控制(三)业绩评价会计预测与决策会计是前提,规划与控制会计是核心,业绩评价会计是保证。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联系: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区别:职能目标不同会计主体不同资料时效不同核算依据不同信息精确度不同编报时间不同法律效力不同三、管理会计的工作程序确认、计量、归集、分析、报告四、管理会计的方法(一)预测与决策的方法(二)规划与控制的方法(三)业绩评价的方法第二章成本习性与变动成本法本章重点、难点成本习性的概念、特点成本按习性分类成本习性分析的方法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概念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第一节成本的概念与分类一、成本的概念成本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投入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和。从管理会计的角度看,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象化的,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应当或可能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的耗费。在管理会计中,成本应理解为广义的成本概念。二、成本的分类(一)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制造成本,生产成本非制造成本,非生产成本(二)成本按其应用情况分类财务成本决策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成本责任成本(三)成本按其发生可否加以控制分类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四)成本按其与决策的关系分类相关成本非相关成本(五)成本按其形成的时间分类历史成本未来成本(六)成本按其习性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制造成本;生产成本①变动性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②固定性生产成本只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一项非制造成本;非生产成本③变动性非生产成本包括:变动性销售费用变动性管理费用变动性财务费用④固定性非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性销售费用固定性管理费用固定性财务费用第二节成本习性及其分析一、成本习性概述成本习性又称成本性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和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特点:成本习性的相对性成本习性的暂时性成本习性的可能转化性二、成本按其习性分类(一)固定成本概念:固定成本是指在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发生任何变化的那部分成本。但就单位固定成本而言,其与业务量的增减成反比例变动。种类:一般包括房屋租赁费(酌量性)、保险费(约束性)、广告费(酌量性)、管理人员薪金(约束性)、直线法计提的折旧费(约束性)等。特征:一是总额的固定不变性,二是单位额的反比例变动性。O业务量成本固定成本总额与业务量的关系业务量O单位成本单位固定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固定成本的分类(1)约束性固定成本,又称经营能力成本。如折旧费、保险费、管理人员薪金等。应从合理充分地利用其创造生产经营能力的角度着手,提高产品的产量,相对降低其单位成本。(2)酌量性固定成本,又称选择性固定成本。如广告费、租赁费等。这类成本在保证不影响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它们的支出总额,我们通常讲的降低固定成本总额就是指降低酌量性固定成本。(二)变动成本概念: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种类: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变动性非生产成本。特征:一是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二是单位额的不变性。分类:技术性变动成本与酌量性变动成本。OO产量产量成本成本单位变动成本a变动成本总额bx(三)混合成本概念: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随业务量变动但变动不成正比例的那总分成本。分类:阶梯式混合成本标准式混合成本低坡式混合成本曲线式混合成本三、成本习性分析的目的成本控制项目1月2月3月4月5月6月销售量(台)运输费用(元)200060000230065000250070000220068000240075000230069000四、成本习性分析的方法(一)直接分析法(二)技术测定法(三)历史资料分析法1、高低点法例题:迅达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器的公司,该公司2009年上半年的运输费用如表所示:高低点法应用的要点:一是要选好高点和低点(按业务量高、低来选,而不是根据成本的高低)二是建立方程组y1=a+bx1y2=a+bx2三是解方程组,求得a与b,代入成本模型四是预测成本。2、散布图法3、回归直线法步骤:一是假设y=a+bx二是检验三是求a与bn∑xy-∑x∑yb=n∑x2-(∑x)2∑y-b∑xa=n四是预测注意:对比历史资料分析法三种方法的异同。第三节变动成本法及其原理一、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完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以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以成本习性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一起作为期间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二、变动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存货成本及销货成本的水平不同销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不完全相同损益确定程序不同所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一)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变动成本法首先要求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完全成本法首先要求把全部成本按其发生的领域或经济用途分类(二)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不同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产品成本构成不同变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期间成本构成不同固定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项目金额及单位期初存货量(台)0本期投产完工量(台)50000本期销售量(台)40000期末存货量(台)10000销售单价(元)100例:弘一公司是生产取暖器的企业,2006年初投产,该年的相关生产资料如下表所示:存货及单价成本项目变动性固定性合计直接材料200-----200直接人工80-----80制造费用501060销售费用10515管理费用201030财务费用055相关成本及费用单位:万元要求:分别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该企业2006年的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三)存货成本及销货成本的水平不同产品成本本期单位存货量期末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产成本本期生货成本期初存售成本本期销注意: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单位产品成本不同(四)销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不完全相同货成本期末存产成本本期生货成本期初存售成本本期销产品成本本期单位量本期销售售成本本期销两法都可以变法可以,完法不一定!(五)损益确定程序不同◆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不同◆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有所不同◆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有可能不同◆1.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不同营业收入-变动成本=贡献边际贡献边际-固定成本=营业利润变法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毛利营业毛利-非生产成本=营业利润其中:营业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完法◆2.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有所不同变动成本法使用贡献式利润表;完全成本法使用传统式利润表。贡献式利润表传统式利润表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减:变动成本减:营业成本变动生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变动销售费用本期生产成本变动管理费用可供销售的商品生产成本变动成本合计期末存货成本贡献边际营业成本合计减:固定成本营业毛利固定性制造费用减:营业费用固定销售费用销售费用固定管理费用管理费用固定财务费用财务费用固定成本合计营业费用合计营业利润营业利润◆3.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有可能不同例题:弘一公司是生产取暖器的企业,2006---2008年产品的单位为100元/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60元/件,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为16元/件,每年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为100000元,每年的固定性非生产成本为60000元,相关生产资料如下表所示:产销量与存货量情况表单位:件要求: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2006----2008年的利润表。2006年2007年2008年期初存货量01000010000本期生产量500004500050000本期销售量400004500055000期末存货量10000100005000六、所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信息能揭示外界公认的成本与产品在质的方面的归属关系,按该法提供的成本信息有助于促进企业扩大生产,能刺激增产的积极性。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科学反映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利润与销售量之间有关量的变化规律的信息,有助于加强成本管理,强化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业绩考核等职能,促进以销定产,减少或避免因盲目生产而带来的损失。当单价和成本水平不变时,营业利润额应该直接与销售量的多少挂钩。由于变动成本法要求区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可将其分解落实到有关责任单位,便于开展业绩考核评价,调动各有关单位降低成本的积极性;而完全成本法则可能歪曲各部门努力降低成本的真实业绩。例题:某企业制造M产品,2006年3月份的有关资料如下:期初存货200件,本期生产量800件,本期销售量900件,每件售价70元。期初存货和本期生产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本期单位固定成本15元,上期单位固定成本是10元。销售费用全部是固定的,为15000元。(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要求:(1)编制变动成本法下的损益表;(2)编制完全成本法下的损益表。解:(1)变动成本法下的损益表:销售收入63000元减:变动成本变动生产成本27000元变动非生产成本0变动成本合计27000贡献边际36000元减:固定成本固定生产成本12000元(15*800)固定非生产成本(销售费用)15000元固定成本合计27000元营业利润9000元(2)完全成本法下的损益表:销售收入63000元减:营业成本期初存货成本8000元本期生产成本变动生产成本24000元(30*800)固定生产成本12000元(15*800)减:期末存货4500元(45*100)营业成本合计39500元营业毛利23500元减:营业费用(非生产成本)15000元营业利润8500元例题:已知:某企业只生产经营一种产品,1997年开始投产,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