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会计基本准则概述本章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会计基本假设、会计记账基础;2.熟悉和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3.了解财务会计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基本理论解析会计基本技能和原理第一章会计基本准则概述本章结构:会计基本准则概述1、会计目标2、会计假设与记账基础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4、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第一章会计基本准则概述1.1会计目标会计目标的定义:会计目标亦称会计目的、财务报告目标,是指会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结果。会计目标是一个根本问题,直接影响着会计准则的制定与会计实务的实施。1.1会计目标会计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为什么要提供会计信息;(2)向谁提供会计信息;(3)提供哪些会计信息;(4)以何种方式提供会计信息。1.1.1会计目标的理论观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对会计目标的认识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1、受托责任观(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前)2、决策有用观(20世纪70年代之后)受托责任观:“受托责任观”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以恰当的形式向资源所有者(委托人)如实报告资源经营者(受托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该观点的理论渊源是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只要有资源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就存在受托责任,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多的着眼于过去,强调利润指标,以利润表为中心,着重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决策有用观:“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他们进行决策的信息,其信息更多的是控制现在、面向未来,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着眼于评价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向谁提供会计信息?根据财务信息进行有关经济决策的组织和个人,就是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按照信息使用者与企业的关系,可分为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使用者和企业外部的财务信息使用者,前者即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人员,后者则指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潜在投资人、审计人员、证券交易管理机构、财政税务机关、金融机构、宏观经济管理机构、顾客或客户等等。提供什么会计信息?不同的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重点不一样。⑴投资者(包括潜在和现在):关心企业获取现金净流量的能力,关心市场对这种能力的折射怎样影响其证券的市价;⑵债权人(包括贷款人和其他商业债权人)和供应商:关心借款本息偿还,关心贷款、服务费的支付能力;⑶雇员(及工会):关心薪金支付能力;⑷顾客:关心企业提供商品、服务的可能前提,即企业是否获得足以偿还其耗费的资源和清偿其他债务的现金。1.1.2会计目标的定位对会计目标的定位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应反映出可以遇见的会计环境的变迁对会计目标提出的基本要求。目前在会计准则制定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国家或国际组织有: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美国中国等1.1.2会计目标的定位1)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IASB对会计目标描述如下:“会计报表的目标是向范围更广泛的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从而有助于他们作出财务决策;财务报表同时显示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的结果或报告管理层对所托付的资源的经管责任。希望评估管理受托责任的使用者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作出经济决策。”1.1.2会计目标的定位2)美国(FASB):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明确按决策有用性定位会计目标,指出财务报告本身并不是目的,它旨在提供对商业和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以决策有用这个笼统目标扩充和细化出其他目标,主张其他即使是更多面向受托责任的目标也关乎决策,会计报告受托责任的作用可视为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辅助目标或者只是其一部分,决策有用性实质上囊括一切。1.1.2会计目标的定位3)中国: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责任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决策。”1.2会计假设与记账基础会计基本假设会计记账基础1.2.1会计假设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1.2.1会计假设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1,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2,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①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②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1.2.1会计假设2)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会计准则体系是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加以制定和规范的,涵盖了从企业成立到清算(包括破产)之前的整个期间的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处理。1.2.1会计假设3)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会计分期的作用:①可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②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1.2.1会计假设4)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之所以选择货币为基础进行计量,是由货币的本身属性决定的。1.2.2会计记账基础会计记账基础,是指在进行会计事项的账务处理上认定收入和费用的标准。会计记账基础包括:①收付实现制②权责发生制。1.2.2会计记账基础1)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或现收现付制即对于各项收入和费用的认定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目前,在我国的①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②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的基础要求:①凡在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支付款项的费用,无论其是否应归属于本期,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记账;②凡在本期未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支付款项的费用,虽应归属本期,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1.2.2会计记账基础2)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亦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在收入和费用实际发生时确认,不必等到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时才确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①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②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1.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根据我国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1.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关键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次级质量要求1.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①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关键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②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③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1.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可靠性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关键所在。2)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相关的财务信息应具备:①预测价值②反馈价值③及时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①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是以可靠性为基础,两者之间是统一的。②相关性包含了对未来事项的主观估计,而可靠性着要求对历史的客观反映,两者又常常是冲突的。③有用的会计信息应该是在可靠性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4)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①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②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也会出现不一致。【例】ABC公司在2010年4月1日与C公司签订一项销售合同,根据合同向C公司销售一批商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销售价格为5000000元,增值税额为850000元,款项已经收到。同时合同约定,ABC公司应于2010年10月1日将所售商品购回,回购价格为5060000元(不含增值税额)。该批商品的成本为4000000元,商品并未发出。(1)2010年4月1日借:银行存款58500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000其他应付款5000000(2)回购价大于原售价的差额,按期计入财务费用。每月计提利息费用为(5060000-5000000)/6=10000(元)借:财务费用10000贷:其他应付款10000(3)2010年10月1日购回该批商品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60200其他应付款5060000贷:银行存款59202006)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使用者据此做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7)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①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②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8)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贯彻及时性:①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②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③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1.4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基本准则规定,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1.4.1资产的定义、特征及其确认条件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的特征:①资产应为企业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