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会计实证研究方法概述本章内容第一节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的定义第二节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会计实证研究的规范过程及本课程的结构安排第一节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的定义会计实证研究方法是指人们为了探讨会计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在搜集和整理会计实践经验数据并开展理性思维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途径、手段、工具和方式。会计实证研究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进行会计实证研究的人员需要熟悉和掌握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务的手段。二、本课程的目的,通过会计实证研究方法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会计实证研究的过程和规则,理解并掌握会计实证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正确选择、设计和评价会计实证研究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首先,以会计研究中运用较为广泛的实证研究方法为核心,给出方法论和具体技术的完整概念框架;其次,强调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分析,明确其主要意义和具体环节;最后,尝试解答一些在会计实证研究中遇到的疑惑与问题。第二节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的产生和发展一、国外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回顾会计规范理论是一套关于会计“应该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旨在通过一系列基本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从逻辑高度上概括或指明最优化会计实务是什么,进而指导会计实务,实现会计实务的规范化。它一般包括采用归纳法形成的描述性理论和采用演绎法形成的指导性理论。1、归纳法归纳法的特点是,通过对大量现象进行观察,然后加以分类,从中概括出有关概念的内在联系,再把它们组织或表述为理论。或者说,这是一种从大量特殊事项的观察、计量、分类中概括出一般性关系或结论的研究方法。归纳法的基本步骤为:第一、观察与记录全部的观察结果;第二、分析与分类记录结果;第三、从观察到的关系中推导出会计的一般概念或原则;第四、验证推导出的结论。其推导程序为:观察→分类→概括→验证归纳法的优点是可以不受预定的模式约束,并把理论概念或结论建立在大量现象的基础上。但是,归纳法也有一定的缺陷,即由于个别人的观察对象与范围有限,每个企业或经济组织的情况不同,有关的内在联系或数据关系也可能不同,从而使归纳概括的结论难免以偏概全。2、演绎法构建会计理论的演绎法是从一定的基本概念出发,推导出研究对象的逻辑性结构。或者说,在会计上,演绎法应以有关财务报告目标、假设或其他概念为前提,推导出能指导会计实务的原则、准则及相应的会计方法程序。演绎法的推导程序为:前提命题→推导结论→验证→具体问题演绎法的运用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逻辑推演思路:第一种:会计假设→基本原则→准则→具体程序第二种:目标→信息质量特征→要素→确认、计量与报告的标准演绎法的优点是可以保持相关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理论构建具有逻辑严密性。但是,它的推导结构取决于前提命题,如果前提命题错误,则整个理论结构都将是错误的。(二)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的产生和发展会计实证理论是一套关于会计“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旨在揭示出会计现象层面的规律,从而为解释现行会计实务和预测未来会计实务提供理论依据。实证会计研究的基本研究框架是:首先提出假设,然后收集样本数据并建立分析模型,最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具有数量特征的研究结论。成因:第一,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实证经济学已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其实证性思想从财务研究领域向会计研究领域强力渗透。第二,受20世纪60—70年代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影响,一些大公司纷纷变更其会计政策,决策有用观应运而生,从客观上推动了实证会计理论的发展。最后,计算机日趋小型化和多功能化,为实证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条件。1968年美国会计学家RayBall和PhilipBrown发表了《会计收益数据的经验评价》一文,标志着会计实证研究的诞生。1973年,决策有用观使得会计研究从对“真实收益”的探求转向了会计政策对利益相关者影响的检验上来,推动了会计实证研究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罗切斯特学派的Jensen、Watts和Zimmerman为代表的会计学者进行了大量富有开拓性的、卓有成效的会计实证研究,从而使得会计实证研究逐步得到了认可、普及和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以《实证会计理论》(Watts和Zimmerman,1986)的问世为标志,会计实证研究成为财务会计研究的主流。时至今日,会计实证研究仍然是方兴未艾,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为推动会计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我国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的发展1、规范会计研究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会计理论研究的气氛开始活跃,突出地表现为对会计基本理论中会计本质、会计职能、会计对象、会计目标等问题的研究,会计研究方法问题也随之引起会计学界的注意,但这一时期专门研究会计研究方法的论文并不多,且基本上采用传统的规范研究方法。2、实证会计研究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会计实证研究被引入我国。1988年,裘宗舜、王平在《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一张有意义的社会问卷调查表》一文中首次引入实证研究方法,但直到1996年,在会计研究中运用实证研究的文章还很少。1997年,《会计研究》第7期刊登了若干篇介绍和评述会计实证研究的论文,并同时发表“编者按”。此后,会计实证研究论文才更加频繁地出现于《会计研究》,其他相关的会计杂志也开始刊登实证研究方面的论文。2002年我国部分综合性院校发起举办了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至2011年年底,已经连续召开过10次会议。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等发起,多所综合性院校联合主办的《中国会计评论》,采用国际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中国本土经济现象,为中国会计理论学科的发展铺路搭桥。三、会计实证研究方法与规范研究方法的区别和结合(一)会计规范理论与实证理论的区别1.对价值判断的认识不同规范会计理论是一套关于会计“应该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研究者主张,在理论研究过程中应坚持特定的价值判断标准。实证会计理论是一套关于会计“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保持中立而不包括任何价值判断。2.方法论的不同规范会计研究既可采用归纳法,亦可采用演绎法,而以演绎法最具代表性。会计实证研究则采用颇具特色的实证主义,亦即确认假设,以事实、实际的情报、由观察数据所产生的相关关系等为对象,经过实验而求得相对或近似正确性的一种研究方法。(二)会计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的结合第一、会计规范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演绎主义方法论,其缺陷在于往往与会计实践活动相脱节。而会计实证研究根植于大量的经过严格检验的经验数据之中,可以为规范研究提供大量的经验资料,缩短规范研究与会计实践之间的差距。第二、会计实证研究建立在对经验资料严格检验的基础上,但得到的结论往往无法保证其一般适用性。而会计规范研究强调了理性思维在认识会计活动规律中的能动作用,因此在实证研究提供大量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借助规范研究,可以充分发挥理性思维的演绎逻辑推理功能,从而更好地指导会计准则的制订和会计实践活动。第三、会计实证研究本身也需要会计理论的指导,会计实证研究在选题与构建理论模型时必须以现有经济学、财务管理学、会计学及其它相关科学理论为指导,毕竟理论是实证研究的“神”,检验过程是实证研究的“形”。因此,会计实证研究和规范会计研究之间又必然是“共生”的关系,只有二者和谐共处、实现优势互补才能催生科学的会计理论。第三节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的规范过程及本课程的结构安排一、实证会计研究的规范过程(一)确定需要研究的问题要明确所研究的问题是否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研究背景。研究背景的功能是点出问题,交代所研究问题相关的背景,现实存在的困惑,从而体现论文的实用价值。(2)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功能是分析需要研究的问题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其简要历史脉络,并指出有待在前行者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研究的方向,接下来就顺理成章地提出本文的主题,凸显出论文的学术价值。(二)提出研究假设,选择变量假设是我们对事物规律性的猜想,假设的提出要有理论基础。在实证研究中,论点以理论假说的形式提出,然后再演绎出可检验的假设。假设提出后,需要用便于假设检验的变量来代表所研究的相关因素,这就是变量选择。有时一些变量无法准确地计量或没有相应的数据,这时可以采用替代变量。替代变量的选择一定要慎重,因为它也许关系到整个研究的成败。(三)资料收集会计实证研究所需资料来源有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一手资料是专门为回答所研究的问题而收集的原始资料,其方法一般包括问卷调查、实地研究、实验研究和案例研究;二手资料是别人曾为某种目的而收集的资料,包括各种档案资料。研究定位和研究目的不同,资料收集的方式也就不同。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选择资料来源的原则,包括资料的可信性、可得性和成本效益原则。(2)资料来源的详细说明,这既有利于其他学者验证与评价自己的工作,也为别人在自己的研究基础上发展和延伸提供必要的依据。(四)利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包括编辑数据、分析数据、展示数据三部分。在资料的处理过程中,要区分资料的类型。因为获取资料的类型不同,处理资料的方法也必然随之不同。本书将主要介绍会计实证研究中常用的一些统计方法。要运用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会计问题,必须学会运用适当的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本书在后面章节的数据处理中将介绍SPSS17.0软件的运用。(五)分析和解释检验结果,指出存在的局限性会计实证研究中,通常是以统计表格和图像形式来展示资料整理、描述和推断的结果,配以文字说明,做出统计结论。一般来说,假设检验的结果有两种可能,即前面提出的研究假设得到或者没有得到证据的支撑。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要进行合理的解释。研究最后还应该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意义,由统计结论引出研究结论,再根据研究结论对会计实践提出咨询建议。论文还应该指出研究的局限性,指出这些局限性可以让人更客观的看待研究成果,也便于更适当地应用研究成果。(六)敏感性检验敏感性检验通常是对可能影响结论的某些因素所做的补充性检验。敏感性检验主要运用在以下方面:(1)说明某些因素对结论不会产生影响。(2)对假设检验做一些补充研究。(3)进一步支持结论,作为研究的补充。(七)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是反映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材料,一份标准的研究报告应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从发现中得到了哪些结论。在研究报告中,需要列示附录和参考文献。二、本课程的结构安排按照会计实证研究的基本框架,本书的内容分为五部分共十章。第一章即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的定义、产生与发展,以及会计实证研究的规范过程及本课程的结构安排。第二章即第二部分“研究问题分析”,主要讲解研究问题的确定、文献综述、假设建立和变量选择。第三章、第四章可作为第三部分“资料收集和整理”,介绍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和描述性分析两部分。第五章至第九章即第四部分“实证分析与结果解释”,分别介绍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定性数据的建模分析等会计实证研究中常用的数量分析方法。第十章即第五部分“学位论文的写作及应注意的伦理问题”,介绍学位论文的定义、意义、要求及学术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学位论文的结构和撰写步骤,学术论文写作中的伦理问题。同时,面对会计实证研究中涌现的大量数据,本书结合案例,在第四章至第九章分别介绍了SPSS在会计实证研究中的运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