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与操作授课教师:刘靖宇联系电话:13767239326第一章会计认知第一节认识会计第二节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与信息质量要求第三节会计的基本前提及一般原则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产生与发展1、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产生的根本动因)2、会计发展的历史划期(不同阶段的会计具有典型的特征)第一节认识会计(1)古代会计阶段(从会计产生~复式簿记产生)●此阶段的主要特点:建立了单式簿记的方法体系●中国古代会计的伟大贡献:四柱结算法(2)近代会计阶段(从15世纪中叶复式簿记产生~20世纪50年代)此阶段的两个里程碑:○1494年《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的出版,使复式簿记广为传播,使会计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1854年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协会—英国苏格兰会计师协会的成立。背景:19世纪英国进行的产业革命,使其成为当时生产力水平最高的国家。股份公司兴起,使会计服务对象扩大、会计内容拓展、职业会计师出现。(3)现代会计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主要标志:管理会计出现,使会计分解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背景:○一次大战后,美国发展取代英国,会计学的发展中心从英国转向美国。○管理理论的突破,数学方法、计算机的产生及其在会计学中的应用。○股份公司成为企业组织的主要形式,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对会计发展最新阶段的一些认识:○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理解该定义时应把握:○会计计量单位:劳动单位;实物单位;货币单位○会计对象: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特点:以凭证为依据;完整、连续、系统;○会计基本职能:核算;监督○会计目的: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会计信息○会计本质: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二)会计的含义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业、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综合地核算和监督,以此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的一项管理活动。二、会计的目标与职能(一)会计目标1.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内部使用者和外部使用者:企业内部使用者:内部管理人员企业外部使用者:政府部门、投资人、债权人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人,代为管理企业,所以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及运营资产。投资人、债权人为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会定期或不定期地要求管理层提供会计信息。(二)、会计的职能会计职能的定义:就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进行会计核算: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经济活动,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实施会计监督: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监督,使其达到预期的目标和功能。○会计基本职能间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信息,会计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证,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三、会计对象1、定义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对象是指企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资金运动,即资金运动构成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2、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如教材P5,图1-1)(1)资金投入(2)资金的循环与周转(3)资金的退出四、会计核算方法: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一)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进行核算的方法。(二)复式记账法:对每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方法。(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重要依据。(四)登记账簿:账簿是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用以连续、系统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五)成本计算: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从而确定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六)财产清查:通过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实地盘点,查明财产的实存数,保证账实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七)编制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报告文件。五、会计基础: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一般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一)权责发生制:是指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发生为标准来确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二)收付实现制:指以实际收到或付出款项的日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制度。例题:甲公司在2007年12月向乙公司销售一批商品,商品已经发出,并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但款项在2008年1月才收到。请思考:分别依据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这一收入应该确认入哪一期?六、会计工作组织。(一)会计工作组织的意义与内容。1.会计工作组织的意义会计工作组织:对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业务的操作以及制定执行会计规范等各项工作任务。(1)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有助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维护财经法纪。(2)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3)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有利于提高经济管理水平,讲求最佳经济效益。2.会计工作组织的内容: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岗位的设置与职责划分、会计法规与执行及会计核算的保管等。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应注意以下两项要求:(1)会计工作应按国家对会计工作的统一要求,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特点组织。(2)会计工作组织应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讲求工作效率,节约成本。(二)会计机构与人员1.会计机构的设置(中小企业财务结构组织体系)(1)主办会计核算岗位;(2)材料核算岗位;(3)成本费用核算岗位;(4)工资核算岗位;(5)往来核算岗位;(6)固定资地产核算岗位。注意:这些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一岗多人。2.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即指企业内部各级会计机构之间在会计反映和监督上的相互关系。(1)集中核算(一级核算):将企业的会计工作集中到企业的会计机构进行。(2)非集中核算(分散核算):会计核算工作一部分集中进行,而另外一部分则分散在内部各职能部门进行。注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管理要求,从有利于加强经济管理、经济核算的角度来决定,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式,亦可以二者兼而有之。但是,现金收支、银行存款往来、物资购销、债权债务的结算等对外经济往来,都必须集中办理。3.会计人员(自学)(三)会计档案与会计工作交接1.会计档案: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专业资料,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依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如下:(1)永久保管:年度财务报告、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2)保管期限15年: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辅助账簿、会计移交清册;(3)保管期限5年: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4)保管期限3年:月、季度财务报告。1.会计工作交接: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必须将本人所经营的会计工作全部交给接替人员,明确移交和接管人员责任。办理会计工作交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办理移交手续前,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当填制完毕;尚未登记的账目登记完毕,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经办人印章。(2)整理好应该移交的各项资料,对未了事项写出书面资料;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移交时,还应将全部财务会计工作、重大财务收支的遗留问题写成书面资料。(3)编制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印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簿、发票、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内容。(4)移交人员在办理移交时要按照移交清册逐项移交,接管人员要逐项核实点收。(5)会计人员办理工作交接,必须有专人负责监交。一般会计人员移交由会计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负责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移交,由单位领导人负责监交,必要时可由上级主管部门派人会同监交。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和监交人要在移交册上签名或盖章。第二节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与信息质量要求1.会计主体前提○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应注意的问题: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2)持续经营前提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它可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从而为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提供了基础。(3)会计分期前提将企业的经营活动人为划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期间,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损益和会计期末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据以编制会计报表。为权责发生制、可比性、及时性和谨慎性原则奠定理论和实务基础。(4)货币计量前提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这也是会计区别与其他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特征。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理解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第三节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一、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多项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及其分类学习要求:○会计有哪六大要素?○各要素的定义分别是什么?○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我国企业会计的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项。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它构成了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框架;○收入、费用、利润是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它构成了利润表的框架。(一)资产负债表要素1、资产①资产的含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②资产的特征▲本质是一种经济资源;▲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③资产的分类资产一般按流动性(即变现能力或耗用期限),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A、流动资产: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项目和存货等。)货币资金又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项目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待摊费用等;存货是企业数量最大的流动资产,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在产品、库存商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B、非流动资产: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其他资产,是指除了上述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等。2、负债①负债的含义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②负债的特征A、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B、负债的本质是一种经济义务,是由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经济义务。③负债的分类负债按其流动性(即偿还期限),一般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A、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和预提费用等。B、长期负债,是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3、所有者权益(1)含义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与企业经营管理关系不同•分享收益的形式不同•对资产的要求不同•企业的负债必须在债务到期时如数归还,而所有者权益则与企业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