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桂林市中考化学试卷(教师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22页2017年广西桂林市中考化学试卷(教师版)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镁条燃烧B.铜片受热C.火箭升空D.糖溶于水【微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思路】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析】解:A、镁条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铜片受热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铜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火箭升空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糖溶于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点拨】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2分)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工厂废气直接排放B.废旧电池回收处理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D.随意丢弃塑料袋【微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思路】A.根据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来分析;B.根据废旧电池能造成重金属污染来分析;C.根据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来分析;D.根据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来分析.第2页/共22页【解析】解:A.工厂废气中含有害物质,不能直接排放,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故错误;B.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若随意丢弃既造成资源浪费,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要回收处理,故正确;C.生活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否则会造成水体的污染,故错误;D.随意丢弃塑料制品会造成白色污染,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故错误。故选:B。【点拨】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减少污染.3.(2分)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宣布:我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在南海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A.甲烷水合物B.一氧化碳C.氢气D.氮气【微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思路】根据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来分析解答。【解析】解: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固态笼状化合物,呈白色,形似冰雪,因此被称为“可燃冰”,其主要成分为甲烷水合物。故选:A。【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新能源开发知识的了解。深海处有大量的可燃冰,是甲烷的固体结晶水合物,合理开采将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4.(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块状固体B.倾倒液体C.滴加液体D.夹试管第3页/共22页【微点】挟持器﹣铁夹、试管夹、坩埚钳;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思路】A、根据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给试管内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D、根据试管夹夹持试管的正确方法进行分析;【解析】解:A、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操作错误;B、用试剂瓶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有以下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故操作错误;C、滴加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故操作正确;D、夹持试管时,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故操作错误。故选:C。【点拨】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2分)婴幼儿患佝偻病,体内缺少的元素是()A.铁B.碘C.氟D.钙【微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思路】根据元素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及习题中防止婴幼儿患佝偻病来分析解答.【解析】解: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铁会患贫血,所以错误。B.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所以错误。C.缺氟易患龋齿,所以错误。D.钙是构成骨胳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它使骨胳和牙齿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时幼儿和青少年患佝偻病,老年人患骨质疏松,所以正确。故选:D。【点拨】“呵护生命,保持健康”是现代人不懈追求的永恒主题,故对人体内化学元素的考查也成了热点之一,特别是它们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6.(2分)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钠B.镁C.铜D.硅第4页/共22页【微点】元素的简单分类.【思路】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据此进行解答即可。【解析】解:A、钠是“钅”子旁,属于金属元素。B、镁是“钅”子旁,属于金属元素。C、铜是“钅”子旁,属于金属元素。D、硅是“石”子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D。【点拨】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辨别元素的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7.(2分)区分硬水与软水可用()A.蔗糖水B.肥皂水C.食盐水D.食醋【微点】硬水与软水.【思路】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是水中含有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量不同,硬水中含有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而软水所含有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硬水与肥皂水混合有浮渣产生,而软水与肥皂水混合有泡沫产生。【解析】解:鉴别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硬水与肥皂水混合有浮渣产生,而软水与肥皂水混合有泡沫产生。故选:B。【点拨】本题考查了硬水和软水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8.(2分)薯片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得不再松脆,说明空气中含有()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微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思路】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薯片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得不再松脆,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解析】解:A、氮气不能使薯片变得不再松脆,故选项错误;B、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不能使薯片变得不再松脆,故选项错误;C、薯片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得不再松脆,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不能使薯片变得不再松脆,故选项错误;第5页/共22页故选:C。【点拨】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9.(2分)下列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碳酸B.乙醇C.乙酸D.蔗糖【微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思路】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无机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A、碳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无机物,故选项正确。B、乙醇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C、乙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D、蔗糖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拨】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判别,抓住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2分)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牛奶B.汽油C.泥土D.味精【微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思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解析】解:A.牛奶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形成的是乳浊液,故错误;B.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形成的是乳浊液,故错误;C.泥土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形成的是悬浊液,故错误;D.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第6页/共22页故选:D。【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2分)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下降的是()A.食盐B.浓硫酸C.硝酸铵D.氢氧化钠【微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思路】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析】解: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蔗糖等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A、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B、浓硫酸溶于水温度升高,故选项错误。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的温度明显下降,故选项正确。D、氢氧化钠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2分)SO2中“S”的化合价是()A.﹣2B.0C.+4D.+6【微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思路】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S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解析】解: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故选:C。【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13.(2分)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依据的CO2性质是()A.密度B.颜色C.气味D.熔点【微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第7页/共22页【思路】根据气体的收集方法推测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这种气体不溶于水.【解析】解: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故选:A。【点拨】考虑收集气体的方法时,应该从气体的密度、水溶性、是否有毒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最好的收集方法.14.(2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物质为易溶物质B.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C.温度升高,c物质溶解度减小D.5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微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思路】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析】解:A、20℃时,b的溶解度大于10g,故b物质为易溶物质,正确;B、在一定的温度下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在20℃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错误;C、据图可以看出,温度升高,c物质溶解度减小,正确;D、据图可以看出,5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正确;故选:B。【点拨】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8页/共22页15.(2分)关于化学反应C+O2CO2,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变B.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C.该反应放出热量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微点】碳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思路】A、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任何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解析】解: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B、任何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C、碳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D、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