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评课稿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9角的度量评课稿4篇【参考指引】此例优秀文档“角的度量评课稿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角的度量评课稿1《角的度量》说课稿四年级柳波一、说教材:角的度量这节课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以后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创造条件。二、说学情:学生在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中通过直观的描述已经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又通过系统的学习知道了角有大小,那么角究竟有多大也是学生急于想解决的问题。我想:他们通过已有的知识储备,能很快学会用使用量角器。三、说目标:1、让学生直观认识量角器,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量角。2/92、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四、说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在应用量角器进行度量角的大小时,如何确保量角器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五、说教法学法: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想通过观察法、演示法教会学生角的度量方法。学生再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实践突破难点。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六、说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提出新问题: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为学习新课的内容作好铺垫。板书课题,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认识测量工具——量角器:我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认3/9识量角器的结构,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角的计量单位,并观察1度角的大小,接着让学生把手中的量角器与屏幕上的对照,这样学生在二者的比对中认识了量角器。在这个环节我将量角器直观地演示在大屏幕上,为学生搭建探究创新的舞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2、正确量角:在量角时我也是充分利用课件,通过大屏幕演示正确的量角方法:中心对顶点,零刻度线对一边,度数就看另一边;零在外度外圈,零在内读内圈。学生掌握方法后,我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量角时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合作交流。这时我主要考虑到学具量角器太小,教具量角器是木制的不透明,无法让每个学生看清。因此我运用课件进行演示量角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演示掌握角的度量方法,我利用课件把内容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在播放时同学们一下子明白了量角的原理,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更加深了他们的印象。强化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这时的重点就是找好角的开口方向,对准顶点和边,以便于能更好、更准确的量角。在学习角的大小比较时,我利用课件演示“两个不同角的动态比较”和“角的两边是能无限延长的”从而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形象地演示,给学生展开了无限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三)拓展延伸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4/9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结构:1、由学生独立量角,再集体校对。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2、从图上先估计三角形每个角的度数,然后用量角器量一量,再提问: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所得的结果是: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3、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打开后再沿一条对角线对折,再打开后你能找到哪些角?4、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下面度数的角。5、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你能发现什么?结论是: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对顶角相等;同一条直线上角的度数和是180°。这样设计练习,注重“由扶到放”,层层递进,很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看为练习,实为新知与练习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边练边学”的特点。此环节我也使用了课件,加大了课堂练习的密度和趣味性。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我发现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四)全课总结,为了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我让学生说,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在回答中对学的知识进行整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5/9角的度量评课稿2听了盛老师这节课,给我带来了较大的震撼。在盛老师的课堂上我感受到了数学的浓浓的味道。这节课创新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制作,清晰的教学思路,流畅的课堂节奏,精致的细节处理,和谐的师生互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角的度量》属于空间与图形中测量的一个部分,也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量角的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认识1°角的大小,通过一步一步的操作能正确、精确地读出角的度数。通过观察与、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下面简单谈谈我的感受。我认为注重知识的生成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传统的教材教法是由认识量角器---揭示量角的方法---进行量角的练习的顺序进行的。而这节课打破了以直观认识为开始的常规,而是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探索实践的,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教师先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入课题,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从仅凭眼睛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引发度量角的需求,也激发了学生探索量角工具的欲望。引导学生用同样大小的一些小角来比;在学生欣喜地用小角比出大角比小角大了一个小角时,教师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改进一个一个小角贴上去麻烦得问题,通过电脑演示量角器地6/9雏形:半圆工具。在学生用半圆工具量角发现一个小角多一些,想知道不满一个的部分到底是多少怎么办,学生想到用更小的单位,从而优化量角器,即把单位小角分的更细些,让学生了解量角器地构造特点,并逐渐掌握量角器地使用方法。为了进一步完善量角工具,又设计了数小角的活动,引出了认识刻度线。就这样引领学生不断经历自主探索学习过程,让学生亲历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操作的数学。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值得细细品味,有效地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获得了思维的锻炼和发展。角的度量评课稿3《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把“基本思想”作为“四基”之一,这就明确了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我认为谭老师在《角的度量》这节课的教学中不仅成功地引导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还十分成功地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向学生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符号化思想、分类思想。下面我就结合这两个数学思想来谈谈我对谭老师这节课的一些想法:一、符号化思想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英国著名数7/9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作为必学的内容。谭老师在教学认识量角器以及角的度量单位时,向学生介绍了角的度量单位“度”的符号“°”,面对这个简单的数学符号,所有的学生都知道它表示的是角的度量单位,甚至是全世界任何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都知道它表示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层次地感受到数学符号的高度概括性和简捷性。虽然在这里只是简单地把汉字“度”符号化为“°”,但也是渗透符号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类思想小学数学分类思想,就是根据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将其分成几个不同种类的一种数学思想,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谭老师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巧妙地向学生渗透了分类数学思想:为了让学生完全掌握所有的量角方法,谭老师首先设计了量角1的教学环节,得出一般的量角步骤,但是开口向右、水平位置的角1只是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也比较容易测量的锐角;接着在巩固新知的环节里,设计了开口向左的锐角2,让学生找到什么情况下读内圈刻度线,什么情况下读外圈刻度线的方法,完善了测量开口方向不同各种角的方法;通过角1角2找到测量锐角的方法,与此同时,谭老师还在继续向孩子们渗透最后一类角——钝角的测量方法:先判断要量的角与直角的大小关系,再量一量,最后验一验,量得的结果是否比90°大。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量角的方法时,就可8/9以全面的掌握测量各种类型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在这个过程中,谭老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时间,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学生在认识层次上得到极大的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以上是我对谭老师这节课的一些看法,请大家多多包涵和指教,谢谢!角的度量评课稿4是第二次听张老师的课。内容是《角的度量》第2课时。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但是还不够熟练,会经常读错刻度数。因此安排这节练习课,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这节课张老师一开始出示一个角让学生测量,复习“两对齐,一看”测量的方法;接着通过一组练习题(读刻度、量角、判断、测量生活中的角度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已有的方法。最后再出示一组容易混淆的角,让学生测量,一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整节课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活跃,各环节的处理比较到位,教学效果良好。不足之处:1、在量角器上读角时(55°),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找一找有么有学生误读65°的现象。从而指导学生怎样正确度刻度。2、练习时应让学生用更充分的时间指一指,说一说,这9/9样在后面学生说自己量角的方法时语言表达可能会更准确。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