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流动资产(二)本章复习引导本章主要是包括了流动资产的存货的部分。本章的内容多而复杂,尤其是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方法以及存货取得、发出过程中有关增值税的核算,涉及的内容广,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前后联系。这一部分内容是历年考试的热点,在历年的考试中涉及本章的内容可以是单选或多选题,更容易涉及计算题。从历年的测试分数看,都在10分左右。本章大纲要求应掌握的内容存货的计价方法及其运用(重点)按实际成本计价和按计划成本计价两种不同方法情况下的原材料核算(重点)应熟悉的内容存货的概念、种类及其范围其他存货的核算存货数量的盘存方法和存货清查的核算重点难点导学存货核算的主要内容是存货的确认、存货取得时的计量、存货持有期间的计量和存货期末的计量,这可以说是本章的一条主线。本章的重点内容是①取得存货的核算②发出存货的核算以及③存货的期末计价。本章的难点是①代销品的归属问题②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中,交纳的消费税应该按照收回后的不同目的分别进行会计处理(直接销售,继续加工)③对完全相同的发出存货的计价,根据5种计价方法核算的不同差别④包装物的核算是本章的难点,主要是会计科目的运用和会计处理的复杂,但是并不是值是理解上的难点,已不是考试的重点,要求学员对相关会计处理过程有较清晰的思路。系统知识讲解第一节存货的计价一、存货的1.定义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2.存货的种类存货按其经济用途不同可分为:①商品②产成品③自制半成品④在产品⑤材料⑥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二、存货的计价方法一、存货入账的计价①实际成本法②计划成本法③零售价格法二、存货发出的计价①先进先出法②加权平均法③移动平均法④个别计价法⑤后进先出法⑥毛利率法三、期末存货的计价①历史成本法。②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三、实际成本(考生要密切关注这一部分的内容)存货的类别计价方法1.购入的存货按买价加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和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以及其他费用,作为实际成本。商品流通企业购入的商品,按照进价和按规定应计入商品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2.自制的存货按制造过程中的各项实际支出,作为实际成本。3.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以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以及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和保险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商品流通企业加工的商品,以商品的进货原价、加工费用和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4.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际成本。5.接受捐赠的存货(1)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如发票、报关单、有关协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2)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按如下顺序确定其实际成本:①同类或类似存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②同类或类似存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所接受捐赠的存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实际成本:6.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存货,或以应收债权换入存货的。按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差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受让存货的实际成本:(1)收到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和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2)支付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7.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存货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差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存货的实际成本:(1)收到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差额,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实际成本;(2)支付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差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补价,作为实际成本。8.盘盈的存货按照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作为实际成本。四、存货的计价方法教材中列出了各种计价方法,现归纳如下:计划成本法①定义:②计算公式:(以材料为例)a.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b.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c.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③说明:成本差异的分摊结转数额,可以按本月成本差异率计算,也可以按上月成本差异率计算,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先进先出法定义:假定“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加权平均法①定义:②计算公式是:a.材料等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初结存金额+Σ(本期各批收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期各批收货的数量)÷(期初结存数量+Σ本期各批收货数量)b.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c.期末存货的成本=期末结存存货的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移动平均法①定义:②计算公式是:a.材料等存货的移动平均单位成本=(本次收货之前结存存货总成本+本次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收货之前存货数量+本次收人存货的数量)b.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移动平均单位成本c.期末存货的成本=期末结存存货的数量×移动平均单位成本后进先出法①定义:②特点:a.这一计价方法的假设,与先进先出法正好相反,是建立在假定“后入库的存货先发出”的基础之上。b.采用这种方法的结果是新的期末结存存货价值,反映早期进货的成本,而耗用材料等存货的成本则接近存货近期进货的成本水平。个别计价法①定义:②采用个别计价法或分批计价法,需具备的条件:a.存货项目必须是可以辨别认定的;b,必须要有详细的记录,据以了解每一个别存货或每批存货项目的具体情况。③适用及特点:在制造业,分批计价法或个别计价法主要适用于为某一特定的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并单独存放的货物。这种方法不能用于可互换使用的货物,如果用于可互换使用的货物,则可能导致企业任意选用较高或较低的单位成本进行计价,来调整当期的利润。毛利率法①定义:②计算公式: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毛利率)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③适用:本方法常见于商品流通企业。零售价法主要应用于商业。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见下面)五、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请考生关注)1.含义①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②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底于成本时,期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③“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预计完工成本以及销售所必需的预算费用后的价值。3.运用原则A.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①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②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③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④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⑤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B.当存在以下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当将存货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①已霉烂变质的存货;②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③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④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4.特点①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谨慎原则(即稳健原则)在存货会计上的具体运用。②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成本时,为了稳健地反映期末存货的价值,应当将所形成的损失在损失发生的期间内加以确认,使损失期间的收益直接由于期末存货价值的调低而相应减少,避免将这种损失推迟到以后各期。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对历史成本原则在运用时的修正。5.计价方法①单项比较法②分类比较法③综合比较法6.会计处理方法期末通过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库存存货计价后,①若可变现净值高于账面成本,则无须进行调账的会计处理;②若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成本,则应按可变现净值作为期末存货的价值,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成本的差额应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账务处理。③其处理方法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即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并将账务处理结果列示于会计报表中。7.优缺点①优点:主要表现为对存货的计价比较谨慎或稳健,有助于保全企业的资本,稳固企业经营实力,避免企业经营中风险。②缺点:该法存在不符合历史成本和一致性的会计原则,会导致存货数据的不可比性,而且其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会歪曲前后各期的利润水平等局限性。8.会计处理①计提时借:管理费用贷:存货跌价损失准备②冲回时借:存货跌价损失准备贷:管理费用第二节原材料的核算一、核实际成本计价的原材料核算1.企业购入的已验收入库的原材料,分别下列情况处理:(1)发票账单已到,并已支付款项的,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在途物资”、“预付账款”等科目。(2)发票账单已到,但尚未支付货款和运杂费或尚未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借记“原材料”、“营业费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3)发票账单与原材料同时到达,物资验收入库,同时支付货款和运杂费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借记“原材料”、“营业费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票据”等科目。(4)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按暂估价值入账,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的记录,予以冲回,以便下月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后,按正常程序处理。2.自制或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并已验收入库的原材料按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或“委托加工物资”科目。3.投资者投入的原材料借记“原材料”科目,按准予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等科目。4.企业接受捐赠的原材料按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确定的实际成本与现行税率计算的未来应交的所得税,贷记“递延税款”科目,按照确定的实际成本减去各种税金后的余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按实际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外商投资企业接受捐赠的原材料,在上述处理中,应将“资本公积”科目改为“待转资产价值”科目。5.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原材料,或以应收债权换入的原材料按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应收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借记“坏账准备”科目,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应收账款”等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金”等科目;涉及补价的,按收到的补价,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或按支付的补价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6.企业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原材料应按以下规定处理:(1)以短期投资换入原材料,按确定的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按换出资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借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短期投资”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金”等科目;涉及补价的,按收到的补价,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应确认的收益;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