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究随着“新课标”和“双减”政策的落地生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也必须依据相关教育理论进行革新。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传统语文作业设计中,语文教师布置大量的书面性作业内容,这些书面的作业内容通常是机械化训练题目,而且重复性较大,学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作业。这一现状加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身体负担,导致学生易产生近视问题,睡眠时间不足,身体状态不佳。因此,本文开展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究。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一)作业总量过大作业量过大是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普遍问题,很多语文教师都喜欢布置过量的书面作业,喜欢运用重复性的作业训练学生的技能,反复强化学生的记忆,以期达到知识的灌输效果。这种作业设计的弊端很明显,过量的作业内容占用了学生大部分业余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且极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不良情绪。(二)作业形式单一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很多语文教师的语文作业形式过于单一,过于注重书写类作业。一些教师认为书写作业是一种简单的布置形式,教师往往布置的作业内容可以是让学生抄词语,书写作文,完成课后习题或练习册的内容。这种形式单一的作业内容大多数是僵化的固定作业内容,不利于学生开阔性思维的拓展。(三)作业缺乏层级对于同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虽然相差不大,但是他们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有的学生理解知识能力较差。在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所有学生按照统一规定完成作业内容。这种统一的作业设计缺乏层级,优等生可能会觉得作业内容过于简单,完成作业完全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对于学困生而言,作业内容又过于困难,耗费时间较长,而且极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二、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一)减少重复性作业内容针对作业量过大的问题,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书写能力,评估作业总量,尽可能减少重复性的作业内容,在减量的同时做到提质。首先,语文教师要注意评估作业总量,与学生和家长交流,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后,对作业内容进行动态的调整。其次,语文教师要注意对同类型作业内容进行整合,同一个知识点的作业内容要尽可能融合为一个题目,做到少而精,减少因学生做无用功而浪费时间。最后,教师要设计符合难度的作业内容,教师要依据学生个体实际情况,设定符合其认知能力的语文作业内容,以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二)创新作业形式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作业的性质,语文教师可以创新作业形式,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性作业内容,引导学生将语文课程内容与实践生活相结合。如在部编版三年级《我的植物朋友》的习作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观察类作业内容,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并书写下来,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感官,运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不同角度获得关于植物的信息。这种创新型的作业内容能够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加强语文与生活知识的迁移,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还可以设计趣味性作业内容。如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续写,如对部编版三年级《守株待兔》故事的续写,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续写宋人在失败后,是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可能做出哪些改变?还可以让学生依据续写内容绘上插图,在作业完成后,鼓励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的作业内容,互相鉴赏,在互动中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自信。(三)设计分层作业内容现实中,没有学习能力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小学生的个人认知能力、学习基础、心理特点、识字能力、理解能力都各不相同,如果在语文作业设计中采用同一标准,那么最终的效果可能会难以令人满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依据不同层级学生的特点将学生按照一定标准分层,并依据具体的层级科学合理设计符合其能力的作业内容。如在识字教学书写作业设计中,有的优等生已经能够熟练书写某些汉字,这时候教师在了解后可以避免布置此类书写汉字的作业,以免因此浪费学生的时间。学困生书写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设定部分汉字书写,再由第二天完成其他部分的汉字书写,进而避免拉大学困生和优等生的差距。随着“新课标”和“双减”政策的落地生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也必须依据相关教育理论进行革新。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学生认知能力设计丰富多彩的课业内容,进而促进实现减负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