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21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7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3.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1~4题2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甲]辽阔的燕赵大地,从古至今___________(显现、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索杰,他们如同夜空中(shǎnyào)的繁星,熠熠生辉。[乙]河北的地貌丰富多样,山脉如镰,河流如扇,平原如毯,海洋如盘,(kānchēng)我国地貌类型的“博物馆”。[丙]从三星堆的“祭祀坑”中,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了青铜神树、青铜主人像青铜纵目面具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的出土___________(震惊、惊动)了天下。[丁]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1)根据上面[甲][乙]两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shǎnyào)______________②(kānchēng)______________(2)给上面[丙][丁]两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①发掘()②着陆()(3)从[甲][丙]两段文字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丙]两段文字的空缺处。[甲]________[丙]__________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又恐琼楼玉宇,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3)___________________,古来共谈。(陶弘景《答谢中书书》)(4)在《论语·子张》中,子夏认为,“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仁德就在其中了。(5)在《三峡》一文中,郦道元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寥寥数语,就写出了三峡两岸山势高峻的特点。3.下面是河北省园博园中的四块广告牌,请从中选出一则你最喜欢的公益广告词,并说明理由。我选_______中的广告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在白洋淀的绿水青草之中,建有一条气势不凡的栈道。栈道向水面蜿蜒延伸,水面中央有台翼然临空。台上悬挂着一块匾额,匾额上题写着“集翔台”三个大字。匾额两侧的柱子上有一副对联:春水初生群类乐,凤弦一曲万方听。(1)假如你参加研学旅行活动,来到风光旖旎的白洋淀。请你结合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相关句子,向同学们介绍匾额中“集翔”的意思。(2)请对“春水初生群类乐,风弦一曲万方听”这副对联进行简要赏析。第二部分(5~22题50分)一、(共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5.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6.说说你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造语奇警,不落窠臼,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望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概,是边塞诗中的佳作。二、(共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蔡元定①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②荠③。于书无不读,朱熹扣④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节选自《夜航船》)[乙]王公廷相⑤,道艺纯备⑥,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⑦。公延入坐,语之曰:“昨雨后出街衙⑧,一舆人⑨蹑⑩新履,自灰厂历⑪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⑫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⑬,更不复顾惜。居⑭身之道,亦犹是耳。傥⑮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节选自《松窗梦语》①蔡元定:南宋律学家、理学家。朱熹弟子。②啖:吃。③荠:荠菜。④扣:探问。⑤王公廷相:王廷相,明代哲学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⑥道艺纯备: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⑦第:官僚和贵族的大住宅。⑧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⑨舆人:古代职位低微的吏卒。⑩蹑:穿(鞋)。⑪历:经过。⑫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⑬沾濡:浸湿。⑭居:守持。⑮傥:倘若,假如。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日.惟啖荠日:___________(2)余谒.公私第谒:___________(3)更不复.顾惜复:___________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长,登泰山绝顶。(2)居身之道,亦犹是耳。10.[甲]文中,朱熹为什么说蔡元定“此吾老友也”?11.[乙]文中,王廷相对“我”的教导方式有什么妙处?三、(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拦路虎初学古文,势必会遇到一些文字障碍,这就好像是遇到了拦路虎。有的人见了被吓倒而退缩,不再读下去;有的人见了就千方百计努力擒住它、降伏它,扫清障碍向前,顺利地读下去了。那些完全陌生的难解语词,现代汉语中已见不到或很少见到,这倒是不难对付的。翻检词典、查看注解、请教旁人,都是解决的办法。有些看来很熟悉似乎并不难解的语词,现代汉语中也是常见的,往往正是“拦路虎”这种难以觉察的潜伏的“拦路虎”,字面上同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语词相同,而在意义和用法上相差甚大。学古文,接触古汉语,特别要留心提防这种“拦路虎”。例如《世说新语·政事门》记载东晋陶侃搜集竹头木屑的故事,其中有一句说:“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厅堂)前除雪后犹湿。”粗粗一看,这句里没有不识的字,各个语词都是常见的熟悉的。其实这里也有“拦路虎”。例如“积雪”和“除”,并不就是堆积的雪和扫除的意思。这里的“积雪”指接连下雪,“除”指台阶。这个“除”同古话常说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除”含义相同。不解决这两个障碍,误以为堆积的雪放晴,就不通了。误把语句读成“听事前/除雪后/犹湿”就歪曲了原意,应读成“听事前除/雪后犹湿”。古人形容写诗作文的人才气高、文思敏捷,常说“笔不停缀,文不加点”。不少人以为“文不加点”就是文章一气呵成不加标点。这实在是很大的误解。古人著文本来不用标点符号,无所谓加不加标点,不过,才气高、文思敏捷的人写出东西来句读倒是分明不乱的,决不至于点不断、读不断的。原来这里的“点”乃是涂抹、涂改的意思。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史通》有《点烦》一篇,意思就是把多余烦琐的语句涂抹掉。看,这小小的一个“点”竟是只潜伏的“拦路虎”!杭州有一个名胜叫虎跑泉,相传有个和尚到此没有水喝,于是有二虎跑地作穴,泉水就涌出来了。虎跑泉由此得名。这个“跑”就是刨挖的意思。不少游客不加思索地以为虎跑的“跑”是奔跑的意思,其实老虎并没有奔跑,有只潜伏的“拦路虎”倒是跑出来了,它没有被擒住、被降伏,但是人们往往心安理得,以为很安全,没有关系。可见,潜伏的“拦路虎”比一望而知的“拦路虎”更加值得注意,为害很大,常常妨害了对文义的理解而人们还不能觉察。这种“拦路虎”最爱找粗心大意者的麻烦。粗心大意者不认真,不细心,满不在乎,自以为是,于是常常出岔子。这种学习态度上的问题,其实也是一种“拦路虎”,而且是危害最大的“拦路虎”。12.选文以“拦路虎”为题目有什么好处?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写到的几种“拦路虎”,所指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B.选文所举的例子丰富、典型,有说服力。C.选文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D.选文观点明确,对我们学习古文具有指导意义。14.在古文学习中,我们常会遇到潜伏的“拦路虎”。请再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四、(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伟大的学者段玉裁①一九八五年牡丹盛开时,我曾到许慎的家乡凭吊这位伟大的文字学家。稻黄蟹肥、秋菊初绽的季节,又来到江苏金坛参加纪念清代朴学大师、《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段玉裁的活动。半年之内,随着众多学者来到这两位悬隔一千七百年、为同一部著作付出毕生精力、前后辉映的伟大学者的桑梓之地,寻觅他们的遗踪,想象其为人,这对于我这个许学、段学的崇拜者来说,是一生中的大幸,是永志于心的美好记忆。②段玉裁的故乡人为他建造了纪念馆。城南偏西,一泓清碧,名曰愚池,是清代一位学者为纪念自己幼年读书的贫困境遇而命名的。愚者,大智若愚之愚、愚公移山之愚,非真愚也,意思是下愚劲苦读。傍池畔西行,过曲桥,经愚亭——亭却是此次所建了——就可以看到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纪念馆了。几椽灰砖朱檐的仿清建筑,几枝茂盛的长青,几盆幽兰的盆景,石子甬道旁株株五针松,一切显得古朴而典雅。身置其间,就会油然产生一种复杂交织的感觉:既肃穆又亲切,既深沉又开阔,既恬静又激动。这或许是段玉裁治学精神的感召吧!在这里建造他的纪念馆,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从馆址的选择到环境的布置,可以看出金坛县人民经营的苦心和对这位乡贤的理解与崇敬。③段玉裁出身寒微,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教书先生。从他记事的时候起,他父亲就长年在镇江(当时叫丹徒)、扬州一带教书,每年春节前带着一年所得的束脩——几十两银子,回到家里过年,春天一到,就又外出教学。那区区几十两银子,就是全家三代七口人来年的全部生活费。家里的食谱终年不变:早、晚喝大麦糊糊(现在的金坛人早已不知大麦糊糊为何物了);午餐则两天米粥,一天米饭。及至他成人游学京师,收入也是时有时无。他三十五岁时,曾向老师戴震借银四十两,直到八年后才得归还,其经济拮据之状可知。他共做过几任知县,前后约有九年,四十七岁致仕回乡,直到八十一岁去世,始终与贫病相伴。为了刻《说文解字注》,跟他齐名的学者王念孙曾资助他四十两银子,但他却挪作他用了,大概是不得已支付了日常开销吧。他的广博知识、宏富而精深的著作,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中获得和写作的。他一生读书不辍,写作不止,实践了“不种砚田无乐事,不撑铁骨莫支贫”的家训,终于成了划时代的学者。④段玉裁一生谦逊,笃于从师、为师之道。例如他从二十九岁时就自认戴震为老师,直至晚年,一直把师训牢记于心。虽然戴震去世已四十年,但只要与人言及戴震之事,则必肃然而立;戴震死后,段玉裁便把早年戴震写给他的十四封信装裱成册,并经常取出来郑重诵读。这些,在现代的有些青年看来,也许近乎“迂腐”吧?我以为,段玉裁对老师表示崇敬的方式,在今日固不可取,但这种由于自己造诣日高,因而更加感到老师启迪诱导之功的可贵,从而油然而生的感情却是应该提倡的。起码,这总比那种为了一已私欲而佯作虔敬,实则借师之名招摇撞骗,时过又把老师抛到爪哇国,甚至借贬老师以显己高者强上万倍。⑤对于年轻后学,段玉裁则平易过人,例如他曾眼著名的校勘学家顾千里争论古代学制问题,往返书信很多,双方相持不下。有人说顾千里“以后期之俊秀与先生抗衡,同辈实所窃议”。段玉裁不同意这种看法,说顾千里“虽昔年师资于愚(我),请业于愚,一旦学邃(深)于愚,愚必北面(古代学生敬师之礼)而事之,愿执经为弟子”。这是何等的胸怀!这是因为他对学术无限忠诚,名利并非他追求的目的。他说:“惟不以意气为用,故学可以深邃诣极(达到顶点)矣。苟无志于学,用为争名之具,是尚未能浅,又安能邃!”这又是何等朴素而深刻的思想!他七十八岁时又收了一个学生,叫陈奂。陈奂就住在他家。他本已很穷,却还热情地供给学生们伙食。陈奂也不负所望,终于成为著名学者,他所著的《诗毛氏传疏》,至今还是研究《诗经》的必读书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