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危险源/危险源辨识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辨识hazardidentification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按导致事故、危害直接原因进行分类:1.物理性2.化学性3.生物性4.心理与主观性5.生理性6.行为性7.其他3理解要点:•危险源具备导致事故、事件的潜在能力(potential)•危险源的对象:根源(source);状态(situation)。•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根源为能量物质/载体,状态为能量物质/载体约束措施的缺陷。4风险/风险评价3.14风险risk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难易程度严重性:是指事故发生后能够组织带来多大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其中任何一个不存在,则认为这种危险不存在。3.15风险评价riskassessment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5理解要点:•危险源辨识过程(process)的输出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exist)和确定危险源的特性(characteristics)。•危险源的特性是指,危险源会导致什么样的伤害,可能受伤害的人员对象,人员如何受到伤害。6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物质。7能量转移理论与危险源和风险定义危险源根源状态能量转移理论第一类危险源能量物质及其载体第二类危险源约束条件失控:物的缺陷人的失误环境破坏风险后果可能性事故发生前提必要条件8第一类危险源举例•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如工作中发电机、变压器,油罐等。•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如电梯、绞手架、飞机等。•能量载体,如带电的导体、行驶中的车辆等。•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易爆物质等。•生产、加工、贮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如带电体、高温物体等。9能量转移理论-防止能量转移的方法•能源代替:电力替代、燃料替代、无危险试剂;•限制能量:转动速度,用低电压设备,•防止蓄积:控制可燃气体浓度、静电接地•防止释放:如密封,绝缘,用安全带等;•延缓释放:如安全阀,放空、爆破膜,减振;•人与能量间增加屏蔽:防火门,防爆墙,防护栏,警示标志,防护镜,耳罩等;•能量上增加屏蔽:转动设备防护罩,安装消声器等。10•事•故•伤•亡•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人•的•缺•点•遗•传•、•环•境•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图•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的五个因素如下多米诺骨牌所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事•故•伤•亡•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个人•原因•工作•条件•管•理•失•误•博德现代故因果连锁图11多米诺骨牌理论——事故链•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隐患•损失12•扎别塔基斯依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的事故因果模型如右图所示:•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管理失误•个人原因、环境原因•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作业•安全分析•设计检查•技术维修•审查•急救、修理•更换、调查•危险分析•安全意识•作业•安全分析•教育训练•思想工作•人员选择•调查研究•减小•数量•防护装置•及构造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3•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害的根本原因。为防止事故发生,可通过技术改进来防止能量意外释放,通过教育训练提高职工识别危险的能力,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来避免伤害。•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能量意外释放的直接原因,•领导者管理缺欠、控制不力、缺乏知识。•员工因素如能力、知识、训练;动机、行为;肉体及精神状态;反应时间;个人兴趣等。•*设备缺陷、环境因素。14•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注意:1.进入作业场所的任何人安全与健康的保护;2.不包括职工其他劳动权利和劳动报酬的保护,也不包括一般的卫生保健和伤病医疗工作。3.作业场所一般说来是组织生产活动的场所。职业健康安全15•收集资料•事故类型•影响因素、事故机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的严重度•风险值确定•风险分级•制定风险控制计划•落实减少或防范风险的措施•监•测•审•查•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是构成管理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过程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如下图所示:16•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审查改善•改善计划•或管理控制•检查纠正•维持管理•持续改进•是否可承受•的风险?•否•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是体系运行的动力,在风险管理上构成了一个PDCA循环。如下图所示:17•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基本步骤)•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害•风险评价•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假定计划或现有措施适当,•对与危害有关的风险做出•主观评价•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判断计划或现有措施•是否足以把危害控制•住并符合法律要求•针对已修正的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承受18危害及危害识别角度•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人的不安全行动,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管理。19序号不安全行为序号不安全行为1.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4.用手代替手动操作1.1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4.1用手代替手动工具1.2开动、关停机器未给信号4.2用手清除切屑1.3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等4.3不用夹紧固件,手拿工件进行加工1.4忘记关闭设备5.物件存放不规范1.5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6.进入危险场所1.6操作按钮、阀门、扳手等错误6.1进入吊装危险区1.7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6.2易燃易爆场所明火1.8机器超速运转6.3冒险信号1.9酒后作业7.攀、坐不安全位置1.10冲压机作业,手伸进冲压模8.在起吊物下作业或停留1.11工件固定不牢9.机器运转加油、检修、焊接、清扫等1.12用压缩空气吹扫铁屑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11.忽视使用防护用品2.1拆除安全装置12.防护用品不规范2.2调整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灵12.1旋转设备附近穿肥大衣服3.使用不安全设备12.2操作旋转零部件戴手套3.1临时不固定设备13.其他类型的不安全行为3.2无安全装置设备•危害辨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纳为13大类,如下表所示。20•危害辨识序号不安全状态分类序号不安全状态分类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陷2.8起吊绳索不符要求1.无防护罩2.9设备带病运行1.2无安全保险装置2.10设备超负荷运转1.3无报警装置2.11设备失修1.4无安全标志2.12地面不平1.5无护栏或护栏损坏2.13设备保养不良、设备失灵1.6电气未接地3.个人防护用品等缺少或缺陷1.7绝缘不良3.1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1.8危房内作业3.2防护用品不符安全要求1.9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4.生产场地环境不良1.10防护装置调整不当4.1照明不足1.11电气装置带电部位裸露4.2烟尘弥漫视线不清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4.3光线过强、过弱2.1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4.4通风不良2.2制动装置缺陷4.5作业场地狭窄2.3安全距离不够4.6作业场地杂乱2.4拦网有缺陷4.7地面滑2.5工件有锋利倒棱4.8操作工序设计和配置不合理2.6绝缘强度不够4.9环境潮湿2.7机械强度不够4.10高温、低温•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良归纳为4大类,如下表所示。21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物理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振动、电磁辐射、运动物、明火、高低温物质、粉尘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等•化学因素–易燃易爆、自燃、有毒、腐蚀性物质等•生物因素–有害的动植物、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等•生理、心理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行为因素–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错误等•其它22•危险、危害因素的分布:为防止遗漏,一般按平面布局、建(构)筑物、物质、生产工艺及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公用工程)、作业环境危险几部分,分析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得出系统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及其分布状况等综合资料。•伤害(危害)方式:指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人身健康造成损坏的方式。例如,机械伤害的挤压、咬合、碰撞、剪切等,中毒的靶器官、生理功能异常、生理结构损伤形式(神经紊乱、窒息)。•伤害(危害)途径和范围:大部分危险、危害因素是通过与人体直接接触造成伤害。如爆炸是通过冲击波、火焰、飞溅物体在一定空间内造成伤害;毒物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食道等)或一定区域内通过呼吸带的空气作用于人体;噪声是通过一定距离内的空气损伤听觉的。辨识中应注意的事项23危害和影响的确定•在开始着手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时,需仔细考虑以下方面:–设计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格式;–作业活动分类,以及每项工作活动所需的信息;–识别危害和危害分类的方法;–确定风险的程序;–描述评价风险水平的词汇;–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的标准:–计划的或现有的控制措施是否充分;–提出风险控制方法;24危险源辨识的方法•现场观察法•文件资料查阅•工作危害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25工作危害分析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选定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对每个工作步骤,•识别危害因素•评估危害因素的风险•对高风险的危害因素采取控制措施26•辩识和判定时应考虑:•两种活动: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七种职业健康安全危害:机械、电气、化学、辐射、热能、生物、人机工程;七种环境因素:大气、水体、土壤、噪音、废物、资源和能源、其他。•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辩识、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主要通过现场观察、人员活动、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相关方的意见等作为依据。27划分作业活动危害辨识内容与顺序•工作场所:–地理区域–平面布局–作业环境•人员活动–按工艺环节与常规活动–临时性的工作–临时来访者•设备与装置–生产设备–物料危险性–生活和应急设备设施•环境方面:废水、废气、废渣、噪声、能源消消耗、环境破坏、其它•应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正常、异常和紧急281按地理区域•地理环境,包括施工所在地地质特征及周围地区地形地貌、居民社区分布;•社会环境,包括风俗人情、社会治安状况、交通通讯状况、医疗卫生条件、地方病及传染病情况等;•自然气象,气温、湿度、风、雨、冰、雾总量及分布规律;•水文和水质,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