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1.1.1目的本附录阐明了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常规作法,以及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必要性。用人单位应考虑其工作性质及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复杂性,使本附录中描述的方法与用人单位的需要相适应。1.1.2关键术语a)危害(见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规范中2.4的定义);b)风险(见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规范中2.19的定义)。1.1.3何时使用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所有用人单位和员工对其作业活动中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负有法律义务。本附录所述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拟用于:a)危害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后果的场合,或不清楚现有或拟定的控制措施是否恰当的场合;b)用人单位超过法律最低要求,寻求持续改进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以达到更高水平。当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以下几点,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可以忽略:——风险明显是轻微的,受损失者完全可以容许;——控制措施的结果完全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控制措施丝毫不影响工作任务的实施;——危险程度和控制措施被每个员工充分理解。否则就需要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特别对于以下的情况,更需进行:——危害已构成重大威胁,而人们不能肯定存在或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充分;——在已满足法律和其他要求的情况下,要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的持续改进。1.2如何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1.2.1基本步骤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包括以下三个步骤:a)危害辨识;b)风险评价;c)风险控制。1.2.2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a)体现了风险管理的思想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来源于风险管理的思想。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通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也就是,风险管理的实质是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各种灾害后果,它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即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研究风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分析方法辨识危害、评价风险,然后根据成本效益分析,针对用人单位所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以确定处理风险的最佳方案。风险管理是构成管理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其基本过程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整个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如图1.1所示。图1.1风险管理基本过程b)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输入和动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的主线是风险控制过程,而基础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如图1.2所示,为了控制风险,首先要对用人单位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然后评价每种危害性事件的风险等级,依据用人单位适用的职业安全健康法规要求和方针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而后针对不可承受的风险予以控制:制定目标、管理方案;落实运行控制;准备紧急应变;加强培训、提高职业安全健康意识;通过监控机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结果是体系的主要输入,即体系的几乎所有其他要素的运行均以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结果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或需对其加以考虑。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是体系运行的动力。图1.3所示的过程是没有穷尽的,因为要素4.3.1要求,用人单位应定期或及时评审和更新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信息。图1.2体系的基础——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图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的系统管理1.2.3问题和解决办法如果认为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一种官方机构强制性要求,而执行了不完善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计划,则难以获得预计的风险控制效果,风险级别不会有任何改变。而且,用人单位在此问题上可能会流于形式,达不到真正的目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应为制定和执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人员可能会过高估计自己抵御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忽视自己作业范围内存在的风险,认为尚未构成伤害的风险是一种可承受风险。所以,本附录的目的在于,让用人单位及其员工能用先进管理思想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用人单位及参与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人员应具备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关工作能力,如条件允许,可请外部人员参与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只要有可能,培训一些小组人员来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在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时,用人单位应发动全员参与,鼓励他们主动提供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所需的信息,就特定风险控制措施的适用性发表意见。在规模较大的用人单位中,需要有相关能力的人员对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给予配合和指导,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寻求外部专家的帮助。1.3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过程1.3.1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基本步骤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如图1.4所示。a)划分作业活动(也可称业务活动):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b)辩识危害:辩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c)确定风险:在假定计划的或现有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做出主观评价。评价人员还应考虑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败所造成的后果;d)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判断计划的或现有的职业安全健康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把危害控制住并符合法律的要求;注:“可承受”一词在此意指风险已经降至合理可行的最低水平。e)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用人单位应确保新的和现行控制措施仍然适当和有效;f)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承受。注:在这里,“风险是否可承受”是指风险是否为“可承受风险”。有关术语“可承受风险”参见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规范中2.22的定义。图1.4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1.3.2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要求为保证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满足实际需要,用人单位应该:(1)指定单位内的一名高级管理人员促进和管理评估活动;(2)征询相关人员的意见,讨论应计划做什么并得到其建议和承诺;(3)确定评价人员/小组对于风险评价培训的需求,并实施适当的培训计划;(4)评审评价的充分性,确定评价是否合适和是否充分,即是说,足够详尽而严密;(5)将管理的具体内容和评价的重要发现形成文件。进行与接触有毒物质和有害能量相关的健康风险评价时,可能需要进行有关测量,例如测定大气中的粉尘浓度和噪声暴露值等。1.4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实践1.4.1总则本条款描述了用人单位在策划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时应考虑的诸多因素。这里所述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涵盖所有的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较好的办法是对全部危害进行综合评价,而不是对健康危害、人工搬运和机械危害等进行单个评价。如果使用不同方法进行单个的评价,那么,对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进行排列将更加困难。单个的评价也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在开始着手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时,需仔细考虑以下方面:a)设计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格式(见1.4.2);b)作业活动分类的标准,以及每项工作活动所需的信息(见1.4.3和1.4.4);c)识别危害和危害分类的方法(见1.5.l);d)确定风险的程序(见1.5.2);e)描述评价风险水平的词汇(见表1.1和表1.2);f)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的标准:计划的或现有的控制措施是否充分(见1.6.l);g)采取改进措施的时间表(见表1.2);h)提出风险控制方法(见1.6.2);i)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的标准(见1.6.3)。1.4.2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格式用人单位宜设计一种简单的能记录评价发现的格式,内容一般包括:a)作业活动;b)危害;c)事故类别及后果;d)现有控制措施;e)发生的可能性;f)后果严重程度;g)风险水平;h)根据评价结果所采取的措施;i)有关管理的详细资料,如评价人员的姓名、日期等。用人单位应建立适合于自身特点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并需进行验证和不断评审。1.4.3划分作业活动在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时,首先要准备一份作业活动表,用合理且易于控制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类并收集必要的有关信息。例如,其中必须包括不常见的维修任务,以及日常的生产活动。作业活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a)用人单位厂房内/外的地理位置;b)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各个阶段;c)有计划的工作和临时性的工作;d)确定的任务(如:驾驶)。一个用人单位通常有多种作业活动,对作业活动划分的总要求是: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含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1.4.4作业活动信息要求各项作业活动所需信息可能包括以下方面:a)正在执行的任务:其期限和频次;b)作业场所;c)通常(偶然)执行此任务的人员;d)受到此项工作影响的其他人员(如访问者、承包方人员、公众);e)已接受此任务的人员的培训;f)为此任务准备好的书面工作制度和(或)持证上岗程序;g)可能使用的装置和机械;h)可能使用的电动、手动工具;i)制造商或供应商关于装置、机械和电动、手动工具的操作和保养说明;j)可能要搬运的原材料的尺寸、形状、表面特征和重量;k)原材料须用手移动的距离和高度;l)所用的服务(如压缩空气);m)工作期间所用到或所遇到的物质;n)所用到或所遇到的物理形态的物质(如烟气、气体、蒸汽、液体、粉尘、粉末、固体);o)与所用到的或所遇到的物质有关的危害数据表的内容和建议;p)与所进行的工作、所使用的装置和机械、所用到的或所遇到的物质有关的法规和标准的要求;q)被认为适当的控制措施;r)被动监测资料:用人单位从内部和外部获得的与所进行的工作、所用设备和物质有关的事件、事故和疾病的经历的信息;s)与此作业活动有关的任何现有评价的发现。1.5风险分析1.5.1危害辨识1.5.1.1总则有助于识别危害的三个问题:a)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b)谁(什么)会受到伤害?c)伤害怎样发生?也可以反过来询问:a)谁(什么)会受到伤害?b)伤害怎样发生?c)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对于所具有的可以明确忽略潜在伤害的危害,毋须形成文件或给予进一步的考虑。1.5.1.2危害分类危害也可称为危险因素或危害因素。危险因素是指能使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通常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有时对两者不加区分,统称危险因素。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类,是为了便于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和分析。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这里简单介绍按导致事故、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的方法和参照事故类别、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的方法。a)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此种分类方法所列危险、危害因素具体、详细、科学合理,适用于各企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6)电磁辐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