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乡村振兴工作总结范文推选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23乡村振兴工作总结范文推选4篇乡村振兴战略是由中央提出的解决群众生活矛盾的措施,意在提高民众生活质量,让群众的生活跟上新时代的节奏,更加自信的面向新时代社会。下面是三一刀客网站网友为大家分享的“2023乡村振兴工作总结范文推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参考下载2023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推荐一今年以来,**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农业经济和农旅融合发展,大理整治城乡人居环境、实施“厕所革命”、发展特色产业等,乡村面貌逐步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健全,生态环境向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现将**镇**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如下。一、**年工作开展情况(一)农业经济健康向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做好乡村振兴衔接。坚持精准施策、稳固脱贫,新增和调整帮扶力量20人,完成361个各级督查发现问题整改,发放鸡苗2000余只,仔猪26头,162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面享受教育扶持政策,新增低保兜底11人,动态管理贫困人口1013人。举办贫困户产业技术培训2期,实用技能培训2期。开发公益性岗位30个,扶贫车间提供就业岗位80个。农业蓬勃发展,经济基础日益牢固。坚持耕地保护红线,严把粮食安全关,截至**年年底,全镇共有集体农用土地亩,粮食作物年产量约公斤,茶叶年产量约吨,水果年产量约133吨;生猪年出栏2万余头,年产肉量约1660吨。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鼓励发展规模养殖和林下种养殖,建成茶园5000余亩、中药材6000余亩和高山蔬菜、蓝莓、核桃“三个千亩”;培育发展笋用竹200亩,食用笋年产达15吨;建成500头以上养殖场(户)2家、1000头以上养殖场(户)2家,注册特色农产品商标1个,驯化野生重楼4种。坚持以项目促发展,积极协调实施天兆猪业二期建设项目,拟建成集20万头种猪繁育、30万头商品猪养殖、饲料加工厂、生猪屠宰、冷链物流为一体化的产业集群。(二)农旅融合提质增效。紧紧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机遇,扎实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坚持“5242”发展战略布局,抢抓成渝双城发展机遇,依托文化和产业资源,打造问道老君山、茶马官道寻踪“两大乡村旅游线路”,串联蓝莓酒庄、九龙潭农场、普惠寺、飞龙关、高桥明月、茶马驿站等景观景点,沿线布局采茶叶、摘蓝莓、掰竹笋、取蜂蜜等休闲观光体验农业,积极引进精品民宿发展,让游客深化“吃住行游购”体验。年均接待游客万人次,年均旅游综合收入40万元。一条切合实际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之路逐渐成形。(三)人居环境长治久美。大力实施“厕所革命”,新建完工“厕所革命”46户。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和探索实施农村垃圾处理“高岗模式”,年投入资金约8万元,配备保洁员56名、垃圾清运员42名,推进垃圾清运“不落地”和分类回收,垃圾清运减少率达28%。开展砂石、畜禽养殖等“散乱污”企业巡查治理22次,养殖户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加强农药制品规范管理使用,设置7个农膜回收点、14个农药包装品回收点,回收农膜125公斤、农药包装品80公斤。划分5个功能分区233个摊位,完成轱辘临时农贸市场搬迁,解决数十年来“马路集市”遗留问题。着力优化民居环境,完成轱辘小区、麻柳小区370余户防雨棚安装,化解群众“烦心事”,人居环境逐渐改善,乡风文明水平日趋提高。(四)特色产业茁壮成长。依托自身的优质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优势,引入社会资本和人才资源,投资400万元建设**镇雅鱼养殖示范基地,探索村企共建模式,并与四川农业大学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建成集生态养殖、旅游观光、生态保护、科研繁殖为一体的冷水鱼养殖产业示范基地,年产雅鱼等水产品可达3万斤,年产值60万元。基于资源基础,探索实践“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以上横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自营为基础,采取中省(市县)集体经济扶持资金项目化实施、形成固定资产及实物入股的形式,形成了面积约30亩的以重楼、半夏、黄精、毛慈菇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乡村振兴软硬件不足。行政区划调整后,我镇机关实有可用办公室15间,办公场所拥挤,乡村振兴无专用办公室和办公设备。镇级财政收支严重失衡,收支逆差达65万元,乡村振兴日常经费保障乏力。(二)农村实用型人才紧缺。在农业产业方面缺少新型职业农民和电商专业人才,缺少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深加工业的领军型、高层次涉农人才,在农旅融合上缺少懂管理、会策划、善营销的精专人才。人才培养滞后于实际需要,招募合伙人渠道单一,人才体系尚未适合当地实情,人才振兴缺口较大。(三)企业入驻和项目转化率不高。辖区龙头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精深加工不够。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过程中,招引相关联的企业力度不够,项目支撑力不强,销售渠道单一,附加值不高。(四)生态环境整治成效需进一步巩固。城乡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但群众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沿线环境卫生时有反弹,畜禽养殖等“散乱污”企业的问题依然存在。三、**年工作计划(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推行党支部标准工作法,不断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突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用。加大违法违纪问题查处力度,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深化产业带动效能。突出农旅大镇发展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盘活产业资源,进一步挖掘、提升发展中药材、蔬菜和林竹三大支柱性产业;探索实践养殖产业“三化”联动,实现“一三互动、农旅融合”,走绿色高效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三)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逐步完善硬件设施,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硬化、维护村组道路,改造提升饮水设施,有序推进垃圾分类试点,污水处理厂、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工作,推进永久性避难场所建设,补充完善轱辘小区文体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管理水平,以点带面,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四)构建文明和谐格局。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入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现代意识、科学精神、文明理念逐步渗入到群众头脑、转化为自觉行动,提升群众综合素质。探索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社会治理模式,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建好宣传文化阵地,完善村规民约,培育文明新风尚,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2023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推荐二今年以来,**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农业经济和农旅融合发展,大理整治城乡人居环境、实施“厕所革命”、发展特色产业等,乡村面貌逐步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健全,生态环境向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现将**镇**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如下。一、**年工作开展情况(一)农业经济健康向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做好乡村振兴衔接。坚持精准施策、稳固脱贫,新增和调整帮扶力量20人,完成361个各级督查发现问题整改,发放鸡苗2000余只,仔猪26头,162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面享受教育扶持政策,新增低保兜底11人,动态管理贫困人口1013人。举办贫困户产业技术培训2期,实用技能培训2期。开发公益性岗位30个,扶贫车间提供就业岗位80个。农业蓬勃发展,经济基础日益牢固。坚持耕地保护红线,严把粮食安全关,截至**年年底,全镇共有集体农用土地亩,粮食作物年产量约公斤,茶叶年产量约吨,水果年产量约133吨;生猪年出栏2万余头,年产肉量约1660吨。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鼓励发展规模养殖和林下种养殖,建成茶园5000余亩、中药材6000余亩和高山蔬菜、蓝莓、核桃“三个千亩”;培育发展笋用竹200亩,食用笋年产达15吨;建成500头以上养殖场(户)2家、1000头以上养殖场(户)2家,注册特色农产品商标1个,驯化野生重楼4种。坚持以项目促发展,积极协调实**猪业二期建设项目,拟建成集20万头种猪繁育、30万头商品猪养殖、饲料加工厂、生猪屠宰、冷链物流为一体化的产业集群。(二)农旅融合提质增效。紧紧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机遇,扎实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坚持“5242”发展战略布局,抢抓成渝双城发展机遇,依托文化和产业资源,打造问道老君山、茶马官道寻踪“两大乡村旅游线路”,串联蓝莓酒庄、九龙潭农场、普惠寺、飞龙关、高桥明月、茶马驿站等景观景点,沿线布局采茶叶、摘蓝莓、掰竹笋、取蜂蜜等休闲观光体验农业,积极引进精品民宿发展,让游客深化“吃住行游购”体验。年均接待游客万人次,年均旅游综合收入40万元。一条切合实际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之路逐渐成形。(三)人居环境长治久美。大力实施“厕所革命”,新建完工“厕所革命”46户。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和探索实施农村垃圾处理“高岗模式”,年投入资金约8万元,配备保洁员56名、垃圾清运员42名,推进垃圾清运“不落地”和分类回收,垃圾清运减少率达28%。开展砂石、畜禽养殖等“散乱污”企业巡查治理22次,养殖户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加强农药制品规范管理使用,设置7个农膜回收点、14个农药包装品回收点,回收农膜125公斤、农药包装品80公斤。划分5个功能分区233个摊位,完成轱辘临时农贸市场搬迁,解决数十年来“马路集市”遗留问题。着力优化民居环境,完成轱辘小区、麻柳小区370余户防雨棚安装,化解群众“烦心事”,人居环境逐渐改善,乡风文明水平日趋提高。(四)特色产业茁壮成长。依托自身的优质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优势,引入社会资本和人才资源,投资400万元建设**镇雅鱼养殖示范基地,探索村企共建模式,并与四川农业大学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建成集生态养殖、旅游观光、生态保护、科研繁殖为一体的冷水鱼养殖产业示范基地,年产雅鱼等水产品可达3万斤,年产值60万元。基于资源基础,探索实践“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以上横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自营为基础,采取中省(市县)集体经济扶持资金项目化实施、形成固定资产及实物入股的形式,形成了面积约30亩的以重楼、半夏、黄精、毛慈菇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乡村振兴软硬件不足。行政区划调整后,我镇机关实有可用办公室15间,办公场所拥挤,乡村振兴无专用办公室和办公设备。镇级财政收支严重失衡,收支逆差达65万元,乡村振兴日常经费保障乏力。(二)农村实用型人才紧缺。在农业产业方面缺少新型职业农民和电商专业人才,缺少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深加工业的领军型、高层次涉农人才,在农旅融合上缺少懂管理、会策划、善营销的精专人才。人才培养滞后于实际需要,招募合伙人渠道单一,人才体系尚未适合当地实情,人才振兴缺口较大。(三)企业入驻和项目转化率不高。辖区龙头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精深加工不够。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过程中,招引相关联的企业力度不够,项目支撑力不强,销售渠道单一,附加值不高。(四)生态环境整治成效需进一步巩固。城乡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但群众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沿线环境卫生时有反弹,畜禽养殖等“散乱污”企业的问题依然存在。三、**年工作计划(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推行党支部标准工作法,不断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突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用。加大违法违纪问题查处力度,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深化产业带动效能。突出农旅大镇发展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盘活产业资源,进一步挖掘、提升发展中药材、蔬菜和林竹三大支柱性产业;探索实践养殖产业“三化”联动,实现“一三互动、农旅融合”,走绿色高效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三)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逐步完善硬件设施,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硬化、维护村组道路,改造提升饮水设施,有序推进垃圾分类试点,污水处理厂、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工作,推进永久性避难场所建设,补充完善轱辘小区文体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管理水平,以点带面,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四)构建文明和谐格局。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入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现代意识、科学精神、文明理念逐步渗入到群众头脑、转化为自觉行动,提升群众综合素质。探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