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4-20246819611963196519671969197119731975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教师介绍:•张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学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产业国际竞争力。•联系方式:wendy@mail.gdufs.edu.cn•13922256242•希望在本学期与各位同学多多交流!3学习要求:•任何课程的知识都具有连贯性,所以不要经常逃课,更不能让教材“一尘不染”。•听课时要多作笔记,笔记是知识的框架,教材是对知识的充实。二者缺一不可。•对于课后习题,要认真完成,以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媒体关心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宏观经济问题。•学习时要搞清理论,特别要注意结论成立的条件。4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考试70%平时成绩30%5学习和参考书目•初级教程:–高鸿业:宏观经济学,高教出版社(第三版)(主要教材)–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旦大学出版社–萨缪尔森:经济学(下)版本很多•中级教程:–梁小民:高级宏观经济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多恩布施和费希尔: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级教程:–费希尔: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罗默:宏观经济学,商务印书馆(也有上财版)第一讲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4-20246819611963196519671969197119731975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7第一讲宏观经济学导论•导论部分将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与微观将济学的区别、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进行提要性介绍,从而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初步了解和认识。8第一讲宏观经济学导论•1.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1.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1.3宏观经济变量•1.4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1.5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6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7宏观经济运行的流程91.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以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企业或家庭)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供求行为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以价格为中心。宏观经济学:以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以收入为中心。•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合成谬误(FallacyofComposition):有些在个体或微观成立的道理,不能因此断定在在整体或宏观同样成立,否则会出现合成推理的谬误。(节俭的悖论、单个农场丰收与全部农场丰收)101.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2)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理论依据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基本假设资源稀缺、充分就业需求不足、存在失业分析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分析对象家庭、企业、市场国民经济总体研究中心市场价格国民收入主要目标个体利益最大社会福利最大111.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与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消费者行为等个量对象相对应,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的总量行为及其规律的学科。•研究的问题主要有:–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总产出决定)–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总产出的长期增长)–经济周期(总产出的短期波动)–宏观经济政策及其作用–就业问题(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通货膨胀(价格问题)–国际收支与汇率•核心问题:国民收入的决定12美国1900-2000年人均实际GDP13美国1900-2000年失业率14美国1900-2000年通货膨胀率15出口商品总额增长率(%)年平均增长率17.5%中国出口状况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亿美元)1991718.40001992849.40001993917.400019941210.10019951487.80019961510.50019971827.90019981838.10019991949.30020002492.00020012661.00020023256.00020034382.30020045933.2000.0010.0020.0030.0040.0091年92年93年94年95年96年97年98年99年00年01年02年03年04年16年份中国宏观经济增长与波动国民收入增长率(%)-30-20-1001020305055606570758085909500171978年以前,失业和通膨都是隐性的;改革开放后,失业和通膨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一对主要矛盾。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年=100)城镇登记失业率(%)中国失业与通货膨胀951001051101151201257880828486889092949698001.52.02.53.03.54.078808284868890929496980018周期成分增长速度趋势成分78808284868890929496980020151050–5–10中国的经济周期变化191.3宏观经济变量•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宏观经济总量,可能是个量相加得到的总和,如总消费是每个消费者消费量的总和,总投资是每个厂商投资的总和。也可能是个量的平均量,如价格水平是各种商品价格的平均数。•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量,投资量,储蓄率,货币存量,政府预算,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等等。201.4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第一讲宏观经济学导论•第二讲国民收入核算•第三讲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四讲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第五讲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六讲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七讲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第八讲失业与通货膨胀•第九讲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第十讲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第十一讲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第十二讲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理论主体211.4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国民收入短期决定及对策总需求曲线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市场总供给曲线——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长期决定及对策——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有关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的不同意见和对策221.5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5.1经济学演化简史•1.5.2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31.5.1经济学演化简史241.5.1经济学演化简史•经济学起源于对财富的认识,对价值来源问题的探讨。•柏拉图:集体主义城邦•亚里士多德:捍卫私有财产,但蔑视商业、货币交换等行为•新教、天主教和西班牙经院学者:赞扬节俭和勤奋工作;谴责奢侈、高利贷和“非生产性”劳动;关于“公平价格”争论251.5.1经济学演化简史重商主义(托马斯•孟;蒙克莱田)–主要观点: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世界经济是停滞的,财富是固定的,一个国家只能以牺牲另一个国家为代价实现财富增长。–价值产生于流通领域。–政策主张:保护贸易、奖出限入;以殖民为主要形式的金银掠夺261.5.1经济学演化简史重农学派(魁奈)–主要观点:农业是唯一的“生产性”活动,工业和商业都是“非生产性的”。–价值产生于生产领域。–政策主张:自由放任、反对重商主义关于贸易保护和国家干预的主张;轻视制造业和商业271.5.1经济学演化简史•古典经济学:从17世纪中期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前为止•亚当.斯密-1776,《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财富的来源:分工和在此基础上行成的市场体系-政策主张:天赋自由281.5.1经济学演化简史•古典经济学的中心是研究国民财富如何增长,他们强调了财富是物质产品,因此,增加财富的方法就是通过资本积累等途径来发展生产,亚当·斯密第一次宣称任何一个生产部门的劳动都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他一方面批判了重商主义所主张的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来源的错误观点,另一方面又克服了重农主义者所持有的只有农业劳动才创造财富的偏见,从而明确提出了劳动价值论。291.5.1经济学演化简史马尔萨斯•自然资源的增长速度远小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因此人类社会将面临“不可征服的困难”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劳动价值论•分配理论工资铁律穆勒1848,《政治经济学原理》301.5.1经济学演化简史•新古典经济学(马歇尔、瓦尔拉斯)——微观经济学形成–边际革命(边际三杰:门格尔、瓦尔拉斯和杰文斯)–瓦尔拉斯第一次提出了“一般均衡”分析模型,从而为斯密的市场竞争机制最大化社会福利的天才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马歇尔1890年出版了第二本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原理》,综合了古典的成本(供给)经济学和边际主义者的效用(需求)经济学,使他成为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真正的集大成者,“AllinMarshall.”311.5.2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经济大萧条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萨缪尔森的第三次综合:1948年,《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与混合经济•货币主义、供给学派与理性预期–货币主义(弗里德曼)–供给学派(拉弗)–理性预期(卢卡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发展而来–新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发展而来32古典宏观经济模型边际分析法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凯恩斯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货币市场的均衡劳动市场的均衡新古典综合派AD曲线(凯恩斯的)AS曲线(工资刚性)菲利普斯曲线宏观经济政策解释经济运行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来源33人物简介:J.M.Keynes(1883—1946)•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经济学中的三部“圣经”之三)是国家干预主义的开山之作,标志着现代宏观经学的产生注:所谓三部“圣经”就是:《国富论》《资本论》《通论》34人物简介:MiltonFriedman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研究领域:消费货币史与货币政策稳定性政策的混合使用35人物简介:RobertE.Lucas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研究领域:理性预期货币中性理论转型经济分析361.6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6.1实证分析方法•1.6.2经济理性主义假设•1.6.3均衡分析方法•1.6.4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1.6.5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1.6.6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1.6.7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1.6.8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371.6.1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的精神实质是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经验实证:就是对个别经济现象因果联系的认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即从中挖掘出一般性的规律。认识路线是从个别到一般。•逻辑实证:也称为演绎法或抽象分析法。它对因果关系的把握是从建立假设开始的,借假设排除一切无关或次要的因素,保留少数重要因素,从而从中观察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路线是从一般到个别。•实证研究描述客观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存在“好或坏”,“应该或不应该”的评价。381.6.2经济理性主义假设•是现代西方经济学贯穿始终的最重要的假定之一。是指在进行逻辑实证的研究过程中,总是假定当事人非常明确行为的目标,在经济决策时,总是深思熟虑的进行权衡比较,选择最佳方案,以期获得尽可能大的利益。•经济理性主义隐含了经济学研究对当事人追求最大利益行为的肯定。当事人从理性出发选择的行为与社会最优相悖时,经济学不简单的指责追求最大利益行为本身,而是探求使当事人选择这种追求最大利益行为的外部条件,如技术、资源、体制等。391.6.3均衡分析方法•均衡是从物理学借用的概念,在经济学中主要描述三种情况:–经济当事人利益最大化状态–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市场供给与需求非均衡保持不变•总体上,均衡指一种“保持不变”的状态。401.6.4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静态分子重点刻画均衡状态的特征以及形成均衡状态的条件。•比较静态研究两个均衡状态之间的联系,揭示一个均衡会沿着哪个方向过渡到另一个均衡状态。•动态分析把经济变量的调整放到时间纬度中去研究。411.6.5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