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30CCSB43DB42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T1998.2—2023蛋禽笼养技术规程第2部分:蛋鸭规模化笼养The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agedpoultryproduction—Part2:Theintensivesystemsfarmingforegg-duck2023-03-28发布2023-05-28实施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42/T1998.2—2023I目次前言................................................................................III引言..................................................................................V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场址选择与要求.....................................................................15场区布局...........................................................................26鸭舍建设...........................................................................27舍内设备...........................................................................38饲养管理...........................................................................39防疫...............................................................................610废弃物处理........................................................................611档案记录..........................................................................6附录A(资料性)蛋鸭参考免疫程序.....................................................7参考文献..............................................................................8DB42/T1998.2—2023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42/T1998《蛋禽笼养技术规程》的第2部分。DB42/T1998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蛋鸡适度规模层叠式笼养;——第2部分:蛋鸭规模化笼养。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本文件起草人:吴艳、梁振华、皮劲松、张昊、李成凤、王莹、蒲跃进、唐建宏、杜金平、潘爱銮、申杰、黄涛、孙静,付明。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系电话:027-87665821,邮箱:hbsnab@126.com。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联系电话:027-87156122,邮箱:397321935@qq.com。DB42/T1998.2—2023V引言蛋禽笼养技术规程是为推进全省蛋禽标准化、规范化进程,加快实现蛋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文件。通过蛋禽笼养技术规程,可有效解决当前蛋禽生产高耗低效的不足,化解蛋禽养殖中面临的环境污染和产品质量安全难题。该规程由两部分构成。——第1部分:蛋鸡适度规模层叠式笼养。目的在于规范蛋鸡适度规模层叠式笼养技术。——第2部分:蛋鸭规模化笼养。目的在于规范蛋鸭规模化笼养技术。DB42/T1998.2—20231蛋禽笼养技术规程第2部分:蛋鸭规模化笼养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规模化笼养蛋鸭的养殖的术语和定义,场址选择与要求、场区布局、鸭舍建设、舍内设备、饲养管理、防疫、废弃物处理及档案记录。本文件适用于规模化笼养蛋鸭的饲养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质NY5260无公害食品蛋鸭饲养兽医防疫准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蛋鸭笼养(蛋鸭规模化笼养)cagesystemforeggducks(theintensivesystemsfarmingforeggducks)蛋鸭笼养是指将在地面平养或网上养殖到90日龄左右的蛋鸭,放入专门设计的蛋鸭笼内进行饲养的方式;蛋鸭规模化笼养是指产蛋期使用层叠式或阶梯式笼养方式饲养,且养殖量超过1万只的养殖方式。4场址选择与要求土地使用符合产业布局规划的要求。距离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500米以上,且在居民区的下风向。距离其他畜禽养殖场、屠宰场、化工厂等污染源3000米以上。鸭场应建在地势较高、地面干燥、背风向阳、夏季通风良好、地下水位低、给排水方便并远离噪音的区域。土壤质量符合GB15618的要求。鸭场区应有充足、方便取用并符合卫生标准的地下水或自来水,水质符合NY5027的要求。鸭场有稳定的电力供应。鸭场周边道路交通便利。DB42/T1998.2—202325场区布局场区布局的总体要求场区应设有生活办公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粪便堆放及废弃物处理区。生产工艺设计、建筑物及设施应遵循从净区向污染区不可逆走向的原则进行布局。生活办公区包括门卫、办公、职工生活用房等,应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地势较高的地段,并与生产区保持50米以上的距离。同时建造不透风的围墙进行隔离。辅助生产区包括饲料加工厂或饲料搅拌车间、专用蛋库等,应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侧上风向,且与生活办公区、生产区各保持50米以上的距离,以减少对饲料的污染。生产区包括育雏育成舍和产蛋鸭舍相互独立的生产小区,每个生产小区或每栋鸭舍应采用全进全出的鸭群周转方式。废弃物处理区主要用于暂存粪便等废弃物。场区道路场内道路分设净道和污道,场内净道和污道分开、禁止交叉。其他鸭场生产区周围应建造围墙,墙高2米,净道出入口的大门有全方位的消毒设施设备;污道出入口大门有5米以上的防疫沟与外界区域保持隔离。生产区鸭舍间的土地空间种植花草等绿化厂区、净化环境。在净道、污道出入口设置门岗区。6鸭舍建设鸭舍类型根据湖北省的气候特点,笼养蛋鸭舍建议选用全封闭式有窗或无窗鸭舍。鸭舍朝向宜采用坐北朝南东西走向建造。全封闭笼养蛋鸭舍采用自动光照、机械通风方式调节鸭舍内温湿度和空气质量。有窗鸭舍采光面积按照舍内面积的十分之一设计。鸭舍建设要求地基稳固、墙体屋顶坚实、内壁及地面光滑防水、便于消毒处理。建筑材料可选用砖混结构或彩钢板泡沫混合墙体;墙体及屋顶的材料应符合防火的要求。其他要求DB42/T1998.2—20233鸭舍外围护结构应保温隔热(墙体、屋顶)、防雨雪、防鼠害、防鸟。鸭舍外墙合理设置门窗(有窗鸭舍)及通风口。7舍内设备笼养设备主要为产蛋鸭笼,鸭笼选用表面光滑、耐腐蚀的优质镀锌钢丝制成,三层阶梯式多列排放或三层重叠式多列排放。环控设备鸭舍采用纵向或横向通风,温度、湿度可自动控制。光照设备包括灯具及其自动光照控制系统,照明采用现代节能灯具。供料设备包括料塔及自动喂料系统。供水设备包括清洁的水源及自动供水系统。育雏舍供暖设备根据条件可采用电、太阳能等能源的地暖式供暖或热风炉供暖设备,推荐使用热风炉供暖。清洗消毒设备场区内应配备多套清洗消毒设备,用于空舍后对鸭舍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粪污清理设备包括清粪带、清粪机、减速电机等设备。备用供电设备配备备用发电机组。8饲养管理蛋鸭的饲养管理阶段划分蛋鸭的饲养管理分为三个阶段: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育雏期的饲养管理8.2.1育雏前的准备进雏前1个月对育雏舍及设备设施进行必要的检测、维修。DB42/T1998.2—20234上一批育雏结束后立即进行全面清扫、冲刷,不留死角。育雏舍使用前,在舍内使用的设备、用具全部准备就位后实施消毒。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甲醛)按照1:2比例密闭熏蒸,24h后打开门窗和排风扇排尽甲醛气味,至少空置2周以上。试温:育雏舍在进雏前要进行试温,将温度调整到30℃~32℃。8.2.2雏鸭的饲养方式雏鸭的饲养可采用地面平养或网床饲养的方式。8.2.3雏鸭的饲养8.2.3.1饮水雏鸭进舍后应立即饮水,要有足够的饮水量和饮水空间。饮用水符合NY5027要求。8.2.3.2饲喂开食时间:一般雏鸭在孵出后24h~36h开食为宜,一般应在饮水1h~2h后开食。开食方法:开食用浅料盘或塑料布铺在地面或网上,将饲料均匀撒在上面。饲料要少喂勤添。8.2.3.3雏鸭饲养管理温度:育雏舍内温度在育雏的不同阶段不同,(1~3)日龄温度30℃~32℃,(4~7)日龄28℃~30℃,(8~14)日龄25℃~28℃,15日龄以后保持在20℃~25℃。湿度:适宜湿度为60%~75%,要求前高后低,尤其是育雏后期舍内湿度不能过高。通风:育雏早期以保温为主,适时通风;随着个体生长,密度增大,分泌物、排泄物增多,羽毛、皮屑的脱落,舍内的空气极为污浊,适当加大通风量。密度:(1~7)日龄每平方米(25~30)只,(7~14)日龄每平方米(20~25)只,(15~28)日龄每平方米(15只~20)只。夏季适当降低,冬季适当增加。光照:(1~3)日龄采用24h强光光照,便于诱导雏鸭采食饮水,4日龄以后每天减少0.5h,直至自然光照。育成期的饲养管理8.3.1育成期饲养原则饲料卫生标准符合GB13078要求。蛋鸭育成期要进行限饲。限饲应遵循定时定量、总量控制原则,保证一次性让所有鸭子均能吃饱为原则。自由饮水。8.3.2日粮过渡用5d~7d逐渐完成换料。8.3.3体重与均匀度控制通过控制饲料质量数量进行体重控制。育成期每周末称重一次,比例为5%,不少于60只。按照称重情况,对比品种要求,强弱分群,弱鸭加强营养,跟上本品种体重要求。8.3.4光照蛋鸭育成期只利用自然光照,通宵以弱光照明。DB42/T1998.2—202358.3.5上笼前的准备上笼前对青年鸭进行乳头饮水、料槽采食的适应性训练,一般在上笼前进行7天~10天的适应性训练。8.3.6上笼时间蛋鸭上笼时间一般为90日龄左右,早熟的蛋鸭品种上笼时间可适当提前,性成熟晚的品种可稍稍推迟上笼。8.3.7上笼与上笼后的注意事项上笼时要淘汰病弱、伤残鸭。上笼前后一周适当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或预防用药,降低上笼应激。上笼初期,要细心观察,防止蛋鸭头、喙或脚被笼具卡住造成伤亡。产蛋期饲养管理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