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地域系统经济地域系统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1、通过对经济地域系统的研究,能够识别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格局,搞清经济布局的现状,进而发现经济布局中存在的问题;2、通过研究经济地域系统内部的结构、功能、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发展过程运行机制等,揭示经济活动空间组织规律3、;建立经济地域系统的标准模式,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经济地域系统进行调控。经济地域系统的定义经济地域系统是在一定地域内由一种或几种经济活动的若干单位通过选择区位、进行空间组合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实体。经济地域系统的经济意义1、通过一定的空间组织形式把分散于地域空间的相关资源和要素联结起来,使经济活动能够运转。2、经济地域系统能产生特有的经济效益。包括:①节约经济——因选择合适区位、合理调配资源和要素而节约运费、减少相应的劳务支出和管理费用所产生的收益;②集聚经济——因相关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合理组合,而在技术、市场、劳力、基础设施、资源和产品相互利用等方面得到互补,共享所产生的收益;③规模经济——因区位优势、合理集聚而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由此而引起经济活动的规模增大所产生的收益。上述两个方面决定了经济地域系统在人类经济活动中的不可替代性。经济地域系统的特征1、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差异性。就要素构成而言,它可以是一种经济活动的若干单位(公司、企业、农场)组成,也可以是有几种经济活动所组成。这就决定了不同的经济地域系统具有相异的结构和功能。2、在空间上,具有包含和共容性。即同类型的经济地域系统按空间尺度可以分为若干等级,且空间尺度大的经济地域系统一般都包括了若干个同类空间尺度的小的经济地域系统。(如工业区中就包含了若干个工业点)在同一地域中,比该地域空间尺度小的或相当的不同类型经济地域系统可以同时存在。(如在某一地区中可同时存在若干农业和工业生产地域系统)3、经济地域系统具有开放性。它能在不同程度上适应环境并改造环境。任何经济地域系统的存在和发展都受到所处的自然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它要不断地从环境中输入所需的资源与要素,同时又向环境输出产品、服务和信息。经济地域系统越小,对环境的依赖程度越大,开放程度也就越高。4、在时间序列上,经济地域系统是动态的,但又具有相对稳定性。任何经济地域系统都随时间的推移,发生结构与功能方面的变化。以多种方式由低级向高级经济地域系统转化,或因不同原因而中途萎缩、消亡。但一个经济地域系统建立后,尽管内部结构在更新没,功能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然而,在一定时期内它仍能保持总体特征不变。经济地域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地域系统,主要分析其结构和功能特征,结构与功能的互相关系,并从这两个方面的变化去分析它的演变过程。经济地域系统的结构是指各组成要素之间的数量和空间组合关系。要素就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单位(如公司、工厂、农场、商店等),它们是经济地域系统的主体。1、各经济活动单位之间存在一定的数2量关系,这是由它们之间固有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投入——产出关系所决定的。只有它们之间实现了这种数量比例关系,经济地域系统才可以运转起来。2、此外,各种经济活动单位因其经营活动特点和技术要求不一样,而有各自的区位指向。在经济地域系统中,各种经济活动单位选择区位时,既要满足区位指向的要求,又要受与其它经济活动单位相互关系的约束。在这两方面的制约之下,才能实现它们在空间上的定位,由此建立起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这种空间关系的外在表现就是经济地域系统的空间形态。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表现形态不一样。一般工业、商业在空间多表现为点状分布,交通运输表现为点状和线状分布,农业多呈面状分布。它们的功能影响多表现为面。因此,可以说,经济地域系统的空间形态就是由一些相关的、具有功能特质的点、线、面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经济地域系统功能经济地域系统的结构一经建立起来,同时也就获得了特有的功能。这种功能是一种整体功能,是以各种经济活动单位的功能为基础而产生的,但又不是它们的简单加和。一般而言,经济地域系统的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外,它进行某种或几种经济活动,发挥着特有的经济职能,对地域内的其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从而成为区域经济的一部分。如采矿工业点是区域内采矿工业的集中地,对区域内的矿产冶炼及相应的加工工业的布局和发展都产生影响因而是该区域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时,经济地域系统通过获得节约经济、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而增大经济效益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对内,经济地域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一旦通过技术经济联系、投入——产出关系和空间分布与组合关系而组合在一起,就不可能再是独立的了。这时,一个要素的发展变化必须服从整体需要,受到其他组成要素多方面的约束。而且,一个要素的的改变又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到系统内其他要素。经济地域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经济地域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结构规定了功能的性质,影响其强度变化,反过来,功能的变化又会引发结构作相应的调整。1、经济地域系统的组成要素规定了其功能的性质。如组成要素以石油资源和开采企业为主,那么,由此产生的经济地域系统必然是围绕着石油的开采来进行的。组成要素的规模和它们的空间组合形态,决定了经济地域系统功能的大小及变化趋向。组成要素规模越大系统的功能相应地就会增强;空间组织越合理,就越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要素间的相互联系,扩大经济地域系统的功能的影响范围和强度。2、经济地域系统功能的变化会引发组成要素的规模发生相应的改变。如功能增强,就要求组成要素扩大规模来支持系统功能的增强趋势。当系统的功能增强到一定程度时,还可以引起新的组成要素加入。如钢铁工业区,随着冶炼能力的扩大,当地矿石和炼焦煤满足不了需要,就必须由外地输入,如果生产的铁很多,当地又有钢材需求,就需要在当地兴建炼钢厂。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类型一、工业生产地域系统按集聚程度和等级层次划分:1、工业点2、工业区3、工业枢纽4、工业地区按组织水平和结构划分:各种工业生产综合体(基层性的、区域性的)按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划分:1、工业中心2、工业基地新兴工业生产地域系统:出口加工区、科学工业园、经济技术开发区、二、农业生产地域系统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农业地带、农业商品生产基地、郊区农业生产系统、农业科3技园区。三、交通运输地域系统交通运输线、交通运输点(车站、港口、机场、运输枢纽)、运输网络四、商业活动地域系统商业网点(零售、批发)、商业中心、集市、自由港与自由贸易区一、工业生产地域系统工业生产地域系统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工业部门的企业在一定的地域内,根据某种生产过程或经济发展目的,按照一定的原则或方式组合而成的。按照集聚程度和等级层次划分的工业生产地域系统有:1、工业点工业点是最基层的工业生产地域系统,由少数几个工业企业集聚于较小的地域内而成。工业点的特征:(1)内部结构简单,只有少数几个企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2)所占据的地域范围不大,但工业人口相对集中;(3)它们的产销联系多数情况下是在当地一定范围内进行。也有少数公元点产销联系涉及地域较大,主要是输入能源、部分原料、以及技术设备等。工业点的分类:(1)按成因分:以当地原料为基础形成的加工工业点;在工矿区围绕采矿和工人生活而形成的采矿工业点;为城市大企业生产半成品、另部件而在城市内部和周围形成的工业点;引进外资和技术,开展来料加工等在一些特定地域形成的工业点;(2)按性质分:采掘型工业点。采掘工人比重大,往往与工人村(镇)相伴,仅有少数为当地服务的加工业。加工型工业点。由一些小的加工企业或一两个较大的加工企业组成,分布于大中城市建成区或周围,有的形成工业卫星镇。一些散布于广大农村的乡镇企业,成为当地的工业发展中心。混合型工业点。既有采掘工业又有加工工业。多见于规模较大,采掘与加工业都较好的工矿地区。2、工业区工业区是空间范围不大的工业集聚地域。工业区的特征:(1)有一规模较大的骨干企业,它与若干相关企业;组成为工业企业群。(2)工业区的范围通常从几平方公里到十几平方公里不等。(3)工业区往往以骨干企业为核心,在各企业间形成配套协作关系,共用市政基础设施。工业区的分类:(1)城市工业区——多位于城市边缘地带和郊区,也有是大城市的工业卫星城的。一般是在较好的区位条件或自然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工业布局上的逐步集聚而形成,或按统一的规划建设而成。主要以加工业为主,在城市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4又可分为专业性城市工业区:由某一类工业企业构成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如西安、郑州的纺织工业区、武汉的钢铁工业区、兰州的石化工业区、长春的汽车工业区。综合性城市工业区:多种性质的工业企业集中布局于一个地方,企业之间生产联系较少,专业化程度低,多见于中小城市,由于工业企业少而把企业集中布局。(2)矿山工业区——在采掘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区内集聚了与当地资源开采、加工相联系的若干工业部门,构成较复杂,对外联系涉及的范围也较大。3、工业枢纽工业枢纽是由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若干工业点、工业区和工业城市所组成。这些工业点、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在空间上相邻,通过生产协作、经济联系等紧密地连为一体。工业枢纽的特征(1)在构成上分三种情况:其一,由一个特大工业城市与其周围的工业点、远郊工业区所组成;其二,由两个以上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城镇组成;其三,由一个工业城市和一个以上的工业区同一个或几个工业城镇组成。(2)在空间方面,工业枢纽的地域范围达到几百到几千平方公里。它的空间界线是按照提高工业联合布局效益这个标准,综合考虑工业生产的地域联系、工业布局和相关居民点分布状况来确定。(3)工业枢纽的内部联系主要体现在生产协作和经济联系上,同时也有一些社会生活方面的联系。(4)工业枢纽一般在资源富集区,或者地理位置优越、工业基础好的地区形成。工业枢纽的分类:(1)在采矿基础上形成的工业枢纽。内部结构简单,工业部门相对较少,工业点、工业区和相应的居民点比较分散。包括采矿、选矿、矿山机械制造和维修等企业及一些生产与生活辅助性企业。(2)在加工工业基础上形成的工业枢纽。内部结构较复杂,涉及的工业部门多加工业企业占多数。各工业点、工业区之间往往在空间上连为一体,相应的居民点布局也比较集中。(3)在采矿和加工工业基础上形成的混合型工业枢纽。这类工业枢纽一般同时具备采矿工业枢纽和加工工业枢纽的特征。4、工业地区工业地区是由若干空间相邻、彼此连结工业点、工业区和工业枢纽所组成的工业区域。它是工业生产地域系统的高级形式。工业地区的特征(1)从结构上看,工业部门很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是工业生产在一个比较大的地域内长期积累的结果。以工业生产为主体,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区域性基础设施较完善,居民点分布构成组织水平较高的体系。(2)工业地区的范围很大,一般在几千到几万平方公里。小的工业地区由少数几个较大的工业枢纽与若干个工业区和工业点组成。如湘中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长江三角洲工业地带、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3)工业地区的内部联系主要是技术协作和以产品、市场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联系。对外辐射范围很广,往往是一个国家经济区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地区类型(1)在采掘或加工工业基础较好、潜力大的地区逐步发展而形成的。(2)依托大型的能源基地、水利工程,通过工业发展规划或工业集聚,推动周围地区工业发展而形成工业地区。5(3)以一个或几个特大城市为核心,连结周围各具特色的工业城市、工业枢纽、工业区和工业点而形成的混合型工业地区。二、农业生产地域系统农业生产地域系统是一定地域内人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根据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合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安排农业生产投入,所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系统。1、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方向和生产特点的农业生产地域单元。特征:(1)农业地域类型反映了一定地域内农业生产结构的相似性,在生产条件和存在问题方面也有很大的一致性。(2)农业地域类型在空间上分布可以不连续,同一种农业地域类型可以重复出现。(3)农业地域类型是人们长期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根据消费需求合理利用自然条件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