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经济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Ⅱ)东城教师研修中心乔自宏课标要求1.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6.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8.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古代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近代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调节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近现代生活变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世界教材划分单元对课标的整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知识结构古代经济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商业发展的特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第一单元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第1课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生产)农业起源于采摘、区域交流和交融家庭农业与家庭饲养业结合,古代农业经济特点之一。二、从耒耜到曲辕犁(精致的工具)从石器到铁器、从直辕犁到曲辕犁、各种灌溉工具精致的工具与生产技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之一。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水利)秦汉著名的水利工程、坎井、古代农书对水利工程的记载中央集权的制度,才能完成如此的水利工程。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从商周时期的集体耕作到春秋以后个体劳动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之一。(中国特色自然经济)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废井田,开阡陌(土地从国有向私有的转变)井田制的特点、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度确立战国时期的变法促进社会的进步。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及特点国家对土地兼并的限制维护了小农经济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租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历史地位特点:生产规模小,有简单分工,难以发展,基本自给自足。地位: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是专制制度的基础。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本课从总体上看,是课标要求之外的内容。但是学习这课,有利于学生对整体内容的理解。如果不做考试要求,不会增加学生太多的负担。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进行处理。中国传统优势行业金属冶炼纺织业陶瓷青铜冶铁丝织工艺棉纺织业从烧陶到制瓷南北朝、唐、宋、明清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手工业生产方式官营:代表最高水平,明代前占主导地位私营:明后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家庭手工业:辅助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一、商业的发展(从商代到明清各个时期发展的特点)商代的货币;春秋战国的都会;隋唐的交通;宋代的纸币;明清的商帮二、城市的繁荣封建政府逐步放松对商品交易场所的控制对外贸易催生一批城镇三、重农抑商历代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小农经济,抑制富商大贾势力,明清之际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明清之际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国力强盛二、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三、阻滞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障碍障碍: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统治者的政策;自大保守的意识。三、近代前夜的危机康乾盛世时期孕育着危机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课标要求(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第二单元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第8课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10课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第11课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第12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第14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本单元结构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形成殖民掠夺扩张世界市场建立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民族资本主义艰难起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交通通讯发展的影响冲击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一、“一切为了香料”(原因、条件)原因:经济的、政治的、宗教的条件:技术的、政治的二、海上探险活动的活跃三、新航路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商业革命)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殖民扩张活动对欧洲、非洲、亚洲、美洲的影响。第8课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一、葡萄牙、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活动(内容虽超标,但使知识更完整。)二、“海上马车夫”17世纪上半叶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贸易三、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海盗劫掠和商业战争确立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罪恶的奴隶“三角贸易”奴隶贸易给英国带来巨额财富,使非洲遭受巨大摧残。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蒸汽时代的到来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政治革新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技术积累、市场需求)各个工业部门的机器发明(从纺纱机到蒸汽机到交通运输)二、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成果推动下的一系列技术革命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从工场手工业到机械化工厂大工业大企业垄断时代的到来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各地联系加强,国际分工初显)人口流动和资本输出(传播先进技术,深化经济联系)武装侵略和殖民统治(把资本主义关系网撒向全球各角落)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流通武力威逼工业化导致对产品和市场需求增加交通和通讯技术改进促进各地交往自由贸易政策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成为的附庸欧洲移民造成的经济文化影响资本输出加强输出输入双方联系强迫接受通商投资和殖民统治亚非拉各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体系第10课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一、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中国外贸自主权丧失二、大量洋货涌入中国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三、传统经济结构逐步瓦解(沿海省份)小农经济解体和农业生产商品化中国社会经济逐步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80年代中期,进口纱价比70年代初下降1/3以上。如牛庄,1887年洋纱每包(300斤)卖价57两(白银),而同样重的一包土纱卖价却为87两。在这种情况下,购买洋纱来织布比较合算,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省都出现这种情形。在进口机纱的冲击下,部分农户被迫放弃了“纺”这一环节。为了贴补家用,他们仍在不计较时间、劳力的的前提下,死死抱着“织机”与进口机制布相拼搏。如果说,从前的农产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也部分供应市场),现在则是从市场买进口机纱,织成布匹自用或供给市场。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部分农产纺与织已经分离。—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第11课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一、洋务与官办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二、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民族工业的出现与初步发展收回利权运动促进民族工业发展三、在夹缝中步履维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第12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黄金时期”出现的原因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以轻工业为主)二、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的破坏日寇对民族工业的破坏日寇对沦陷区的疯狂掠夺三、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民族资本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一、“竞尚洋装”二、“断发”与不缠足运动三、“异味争尝”四、洋房与里弄五、读报刊与看电影六、礼仪的革新第14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一、铁路,更多的铁路二、水运与航空三、从驿传到邮政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课标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三单元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第16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18课苏联的经济改革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布尔什维克党人认识上的误区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成就和弊端战时共产主义既是一项政策,又是列宁和苏维埃政权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种尝试。它的目的在于试图在国家经济生活(生产、流通、分配、消费领域)实行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即工业部门的总管理制、农业部门的工人征粮队及贫民委员会、分配领域的消费公社)。试图最高限度地扩大国家所有制和国家直接管理经济的权限,在工业部门实行全面的国有化,在农业部门剥夺富农财产,国家直接和无偿地支配农产品,鼓励和强制农民走集体化道路。该政策试图实践共产主义理想中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以平均主义取代商品贸易和价值规模。……幻想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可以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最终危及苏维埃政权的生存。张建华《俄国史》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高尔察克、邓尼金或皮尔苏茨基使我们遭到的任何一次失败都要严重得多,重大得多,危险得多。这次失败表现在: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生产力是我们党纲规定的紧迫的基本任务。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到的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列宁第16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一、“黑色星期四”由繁荣到危机;分析危机的原因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三、罗斯福新政内容: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调节农业、社会救济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四、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的背景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干预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凯恩斯主义对战后经济的影响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用财政政策调节生产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三、福利国家的出现福利资金的构成福利是公民的社会权利福利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福利制度的利弊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滞胀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再调整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一般建立在四大支柱之上:一是混合经济,即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垄断资本并存。二是充分就业,即把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作为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三是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指税收。四是社会保障。其中社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